旱情测出中国农业体质孱弱

2009-09-02 09:29
环球时报 2009-09-02
关键词:体质粮食农民

每一次自然灾害都像是对农业的“撞击测试”。近来发生的旱灾测试出了农业水利系统长年投入不足、严重失修等诸多“疾病”。“体质孱弱”的农业成了中国现代化战略的“短板”。

虽然政府重视三农,但被都市文化主导的中国民间对农业关注度近年来一直不高。每次因为旱涝灾害,农业才会以引起国人一定的关注,而当灾情缓解,又再度被淡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今年的抗旱中,人们发现,多个省份的水利灌溉设施已经荒废。而媒体之前一直对此很少报道。

基础设施已经成中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目前我国的耕地灌溉率只有40%,而发达国家的灌溉率达到了80%。农民和地方政府都缺乏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动力和积极性。

初到中国的外国人,无不为大都市的繁华而惊叹不已。而只要走出城市,走进农村,就一定会相信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判断中国现代化程度有一个十分简单的标准——就是看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中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发展水平的最真实写照。

中国农业人口约占世界农业人口总数的1/3,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农业大国。但庞大的身躯虽却十分孱弱,中国农业就业人口是美国的55倍,农民平均收入却只有美国的1/58。

中国人口太多,至今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13亿人的吃饭问题仍然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中国人这些年来拼工业,拼服务业、拼高科技,而没了粮食作为基础,啥也拼不赢。离开了农业这个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不可能有大发展。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农业的地位非但没有削弱,其基础地位反而显得更加突出。即便早已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农业也十分重视。农业问题历来是世贸谈判的老大难。为支持农业的发展,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对农业施以高额补贴。美国人更是将粮食作为谋求世界霸权地位的重要战略资源。

中国农业的弱势地位是长期形成的。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采取了优先发展工业,对农业实施“剥夺”的政策。据统计,2000年,中国农业支持的总量为2200亿元,占GDP的8.8%,而发达国家的支持水平平均为30%-50%。直到2004年,中央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战略。

当前,中国农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支持农业发展的动力持续趋弱。在中国的大部分农业主产区,每亩地的粮食收益仅为200元至400元之间。耕地面积的狭小和零碎,使一个家庭全年的粮食收益,还比不上一个农民一个月的外出务工收入。这样的情况,农民不可能有种粮积极性。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便有了农民的医保、养老保险制度,也无法持续。

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正处于经济结构演变最快的历史时期,如果农业的体质不改善,将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均衡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如果没有全民对农业的高度重视,中国就不可能赢得未来的竞争。中国只有成为“农业强国”,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

猜你喜欢
体质粮食农民
耕牛和农民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兼加体质
农民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