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在都市与乡村之间的灵魂

2009-09-04 03:58沈穷竹
群文天地 2009年8期
关键词:都市

我爱酒,也很爱诗。那是一个不晓世事而多梦的年代,每当夕阳西落的时候,总是呼朋唤友地聚上一大群,一盒烟,几瓶酒,再摇头晃脑地背上几句诗,便仿若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事了。然而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酒是不喝了,诗,于我来说,也渐渐变成了一道可望而不可及的风景。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一件让我有如饮酒读诗般痛快的事:中国实力派青年诗人黄葵的《曙光妖娆》系列诗集由中国民航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我不认识黄葵,知道他是因为他的好酒。后来,我又读过了他的诗,一下子,酒和诗把我和他的距离缩短了。我喜欢他,因为他在这个浮嚣的世界里还能够以如此平静的心态,去亲近乡土、抒发对现实人生的终极关怀;我喜欢他,还因他的率真、善良、质朴,他于精神家园的固守、于诗的执着。我更喜欢他的诗,喜欢他于边缘人朴实深沉的关怀,喜欢他用犀利的语言,把现实的浮躁和虚伪血淋淋地剥开后的畅快。我更喜欢他的诗集《他乡的都市》。

读黄葵的《他乡的都市》,感受最深的是他身上挥之不去的故土情怀。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土地,乃人类的生存之本,并已作为一种原始的意象渗入了我们的深层意识里。它不但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成了我们的一种精神慰藉。“故土难离”、“落叶归根”,这种怀旧思乡的情怀,从古至今都被人吟颂和固守。从农村走进城市、却与土地有着血肉联系的黄葵,也自然没有例外。他在《在城市边缘地带》里这样写到:“在城市呆久了,手心/不但没有长出新茧,在家乡带出的/老茧,倒是随城市没有节令的风/一块一块地飘逝了。我没有办法留住它们/我可能再没资格,去打磨/家乡的蛙鼓里,第一镰收割的稻香/我可能不习惯,把迪厅里的升降舞台/当成家乡丰收的戏台,但我不得不把/强劲节奏,当成有板有眼的铜锣……”黄葵现在是城里人,他生活在都市里,然而,他却是一个都市里的孤独者、漂泊者。他的心随着广袤宁静的大自然在跳动,他依旧记着那条“回家”的路。在他的内心,他更向往的是淳朴、自然、宁静的乡村,他人生最美好的记忆留在了那块生他养他的土地上。因而,当他手上家乡的印记“一块一块地飘逝了”的时候,他的情感是痛苦的:“我可能再没资格,去打磨/家乡的蛙鼓里,第一镰收割的稻香”,在朴实深沉的诗句里,他把思乡之情表露得那样厚重、浓郁。

《他乡的都市》里还写了黄葵对于农民和底层人的同情和关爱。黄葵对精神家园的固守,非常难能可贵。我喜欢黄葵,更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在他的诗外,他还有一颗率真、执着、悲天悯人的心。看他的《上路》:“列车喘着粗气上路了/四肢能塞进座位底下/也是一种福气/挤在过道上/也能在深夜完成半个梦游/氧气就在列车前头/歌声就在列车前头/拥挤在车厢里/除了汗水/就是眼泪在飞/胃里的长江和黄河/翻滚着年夜饭的欢乐/还没完全离开乡土/就吐出一肚子的乡愁/早已准备好的塑料袋/一路把沸腾不止的味觉/伺候到广州/感觉刚被汽笛抛弃/工厂的流水线/又一条条地蹿上心口”。农民生活的艰辛,使他们无从享受现代文明带给他们的快乐。而由于生活的贫困,他们往往不得不离开让他们依恋的家园、土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谋求生存。他们的家在农村,根在农村,他们思念故土、难舍家园。新年,是一个万家团聚的日子,这时的都市人大多还沉浸在天伦之乐中。然而乡下人,却不得不别妻离子,挤上为着被“同一个希望爆满”的火车,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寻求改变自己的梦想。“四肢能塞进座位底下/也是一种福气/挤在过道上/也能在深夜完成半个梦游”。也许作为海航的员工,黄葵更有机会去观察他们,也正是在这种贴身的关注下,他才能用真实而近乎夸张的语言,写尽了农民工求生的艰难。他对他们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理解他们在路上所遭受的难以忍受的苦痛:“早已准备好的塑料袋/一路把沸腾不止的味觉/伺候到广州”,但是,他们来不及去抱怨,因为前方迎接他们的,是“工厂的流水线/又一条条地蹿上心口”。黄葵是农民的儿子,是大地的儿子,他和农民有着血肉亲情,他对农民充满了真挚而深沉的友爱,因而他对农民的遭遇,才会生出别人无法感知的悲悯。

黄葵同情和关注农民,同时对城市底层人也寄予了他的关注。《卖瓜的妇人》写了卖瓜的母女,她们生活在城市的一角,靠卖瓜来维持生计。“一堆瓜平静在木板车上/一车瓜温柔在风雨中/一件雨衣紧紧困住车边的妇人。”黄葵诗的用语很朴实,廖廖三句,就勾画出了风雨中卖瓜妇人的窘况。风雨是无情的,卖瓜妇人紧紧地困在雨衣里,困在风雨里,不如说是被困在生的艰苦里。瓜是无生命的,但它至少给了她希望,“雨水冲走了全城的渴意/却打不湿她守侯的一车甜蜜和希望”。让冰冷的瓜带给她暖意,这不能不说作者的构思之巧,也借此写出了他对都市人冷漠的一种嘲讽。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读来很让人伤感:“她抱起送饭的小女孩/一棵小树也嫁接在了大树上。”乍读起来,这不过是写母女间的亲昵,但深味一下,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语意背后的忧虑来。小女孩,应该是有着美好未来的,但她背景的单薄,她的明天,已注定和她的母亲是一样的,只能做一个远离故土的城市边缘人了。这于我们,还有什么比注定的悲剧更让人哀痛的呢?在黄葵的《他乡的都市》里,这样的好诗还有很多。《卖花的女孩》中一个卖花小女孩的生活,她就像安徒生笔下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城市是她再生的故乡”,她也是一个城市的移民,也是一个边缘人,“她要在找不到狗吠的街道上迈开双腿/满街的黑暗拉长且转折着她的命运”。她离开了故乡,离开了她那熟悉的土地,她找不到狗吠,她所能见到的只是满眼的黑暗。她感到陌生,感到恐惧,但这些都被生存的压力所驱散,她只有绝望地面对“希望被榨干”的明天。《他乡的都市》所涉及的人物还有很多,诸如《擦鞋的先生》里的擦鞋匠,《码头临时搬运工》里的搬运工,《人力车夫》里的车夫,《扫街的女人》里的扫街女,《洗玻璃墙的蜘蛛人》里的蜘蛛人,《批发香蕉的老头》里的老头,《送牛奶的小伙》里的小伙,《拾垃圾的男孩》里的男孩等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都市下层人、边缘人,这和黄葵的质朴、善良、博爱分不开的。他的诗,写尽了底层人的悲苦,同时也倾注了他诚挚而深沉的人文主义关怀。这在当今时代诗人一味讲究宣泄自我情绪、缺乏对现实人生的终极关怀的景况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诚然,黄葵并不是只看到诗的社会功用,在他的《他乡的都市》里,也有很多很个性化的诗作。这些诗主要以他的生活思想为题材,表现了他为人的旷达、率真,更显示出了他在繁华都市里独守精神家园的快乐和信心。如《在城市边缘地带》:“……我终于学会了一种很蠢的谋生办法/尽管我自认为很美。我学会了/朝每一块水泥地板迈出双腿/迈出像稿费一样轻飘等价的双腿/左一脚是新闻,右一脚是诗歌”,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生活的窘困,但他并没有屈从,他没有为了生活放弃对诗的热爱,坚守诗的创作。又看《假日海滩》:“给心情放假/少挣点钱/透支着未来的阳光/你就携起了假日海滩的手/把银子倒空/拿着钱袋来装沙子/沙子比银子还银/你就挽起了假日海滩的腰/把四肢交给海水/把骨头交给绿色的钙/把嘴唇交给宽阔的盐/你就与假日海滩翩跹起舞了/假日海滩/聚合着那么多大海的女儿/哪一个舞厅有这么多舞伴在等你/哪一袭舞裙旋转得如此撩人心魄”。在诗人眼里,金钱终究是身外之物,闲适却使他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而它终究无法取得对精神领地的占领。宁愿“给心情放假”,“ 把银子倒空/拿着钱袋来装沙子”。在这样的童趣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于物质的超然。也惟其如此,他的诗,才能那样陶冶我们的情操,洗涤我们的魂灵,让我们心生无尽的愧意。

除了是一个诗人之外,黄葵同时又是海航的一名员工。他热爱他的事业,他也热爱海航,他把海航当着了他精神的港湾。在他的诗集里,我们不乏看到他写对飞行的热爱,对机械师、空中小姐的赞美,这些都是他发自内心的一种真情流露,我们倘用“应制诗”来给予抹杀,这实在是对他的一种不公。黄葵还是一个漂泊者,他经常游历于城市之间,穿梭在传统与现实之间。但他又不恪守传统,始终站在传统的肩上拥抱现代,站在城市的边缘,用他那充满爱和真性情的笔头,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真实的都市画景,在诗歌给我们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却又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疆域进行关照和自省。

诚然,无法尽言也是我无从能避免得了的事情。我想,因了他的率真,他于诗歌的钟情和执着,我们终能够得到普遍一致的认同的。

这也是我最希望看到的一件事。

(作者简介:沈穷竹(1977-)男,四川南充人,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都市
都市度假屋
都市更新之概念
都市更新之概念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我们的都市有童话
都市趣图
都市情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