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中的榜样选择及其分类

2009-09-05 07:22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榜样

梁 俊

榜样教育法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以其形象、具体、生动的直观性与立体性特点,使德育更具可接受性与有效性。但从理论研究状况来看,以往我们对榜样教育的研究属于要素研究,而系统整体大于其要素相加之总和。因此,构建科学的榜样教育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而构建这一理论体系的人手点在于榜样选择。

一、从榜样选择的主体角度划分

1教育者的榜样选择

教育者的榜样选择是指在榜样教育中以教育者为主体进行的榜样选择。德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影响的过程,因此教育者的榜样选择应处于主导地位。我国传统的榜样教育中,榜样选择基本上是由教育者去完成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毕竟不是同一思想水平和思想境界层面的主体,他们作为矛盾双方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决定和支配着教育活动的方向,而受教育者作为参与者能动地影响着教育者作用的发挥和教育活动的效果。所以,教育者的榜样选择往往体现的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在学校环境中,教育者的榜样选择不仅体现着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体现着全人类的理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2受教育者的榜样选择

受教育者的榜样选择是指在榜样教育中以受教育者为主体进行的榜样选择。受教育者的榜样选择是榜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具有如下特点:①必然性: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先有对榜样的学习模仿,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发展和创新。所以,受教育者的榜样选择是一种必然的需求,体现了必然性。②自主性: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每个人的道德水平不是天生的。面对形形色色的榜样,受教育者有选择的权利。他们往往会选择优于已者、与己有相似点、对其有兴趣、权威推荐等类型的榜样,以弥补自身缺点。③盲目性:受教育者的榜样选择体现了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体现了教育的客观规律性,但受教育者的榜样选择在具有自主性的同时又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盲目性,它需要教育者去引导。

3二者关系

教育者的榜样选择反映了集体对某种价值观的普遍倡导和引导,而受教育者的榜样选择则体现出个体对某种思想和行为的价值认同。也就是说,教育者的选择与受教育者的选择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同步的。甚而,教育者的榜样选择与受教育者的榜样选择还会发生冲突。比如,学校为学生树立的榜样往往与学生自主选择的榜样会在价值观上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德育中进行榜样选择时,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接受心理,促进二者和谐发展。

二、从榜样选择的客体角度划分

1榜样人物选择

(1)教师。教师是“社会文明的母体”。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是最主要的教育者。因为教师是学生经常直接接触的人,其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经常的与直接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不论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如何,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们都被看作是榜样,或者被认为应该是榜样。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说: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

(2)英雄模范。英雄模范是具有典范性的榜样。古今中外灿若星辰的英雄和伟人,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文明和传统美德的精华,因而,世世代代为人们所景仰、学习、仿效,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激励、教育和启迪后人的作用。他们的永垂千古的精神,是人类道德规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践行的典范。英雄模范具有强大的文化整合功能,能够统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价值观,协调三者的一致利益,最终形成教育合力。无论在学校、社会还是家庭,人们谈论英雄,仿效英雄,不仅用来教育下一代,也用来教育自己。即使到今天,英雄模范依然是在一定条件下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魅力无穷的楷模。

(3)身边优秀人物。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或许自身还有些不足,然而就在他们平平常常的事迹中,却蕴涵着可以升华为启发、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不平凡的思想精神境界。讲身边人、说身边事、向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在现代榜样教育的榜样选择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在他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学生的认知力阶段和水平发展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状况关系密切。

(4)党员干部。我们党是一个有7000余万党员的大党,是领导着13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在和平建设时期,哪里有困难,哪里有艰险,哪里就有一往直前、万难不屈的共产党员。活跃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各级党员干部,是带领人民群众组织生产、建设家园、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领导力量,是将人民群众联成一个整体的纽带和筋骨。在学校德育中,选择优秀党员干部作榜样,培养政治坚定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历来是我国榜样教育的重要内容。

(5)文艺作品人物。优秀文艺作品能够强烈地感染和鼓舞学生,其中塑造的来自现实生活原形的正面典型及其感人事迹往往能够打动青少年学生,甚至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教育和鼓舞了几代年轻人,现在它以连续剧的形式又吸引了新一代青少年,继续发挥着榜样教育的作用。

2榜样事例选择

榜样事例是指具有德育意义的先进事迹、新闻事件、格言、图片(有学者认为格言,图片等属于符号性榜样)等。榜样事例突出“事”而不是“人”,它突出的是某个事例,而不是某个人。它是通过事去揭示具有先进品德的人,通过事去教育人。比如舍己救人,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的典型事例;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汶川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民族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等名言警句均是可选的榜样事例。

三、从榜样选择的教育对象角度划分

1针对个体的榜样选择

这是针对某一个人而言的。针对个体的榜样选择要充分注意到个体受教育者的榜样需求,对其个性心理、家庭环境、学习情况进行尽可能充分的调研,并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心理接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榜样教育,这样的榜样教育才是个体所需要的,正如孔子所言要“因材施教”。

2针对群体的榜样选择

这是针对某一群人或整个社会而言的。进行这类榜样选择应考虑群体受教育者的榜样需求。因此,在学校榜样教育中,应捕捉学生的关心热点,研究学生的榜样需求,为全体或部分群体学生树立高、大、全式的榜样。正如毛泽东同志这样解释选择雷锋作群体榜样的原因:“学习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件先进事迹,也不是学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习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的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但普通干部、群众需学雷锋,领导干部需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这样的群体性榜样恰恰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需求。

3群体和个体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针对群体的榜样选择与针对个体的榜样选择同样体现了这一关系。榜样的选择和学习表达了受教育者的榜样需求,即对某种思想或行为的价值认同。群体和个体的榜样需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教育者进行榜样选择时,既要考虑群体的榜样的共性需求,作针对群体(社会)的榜样选择,又要考虑个体的榜样的个性需求,作针对个体的榜样选择,真正做到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三角形模型解析,学术论坛,2004(6)

[3]刘全聚,“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前前后后,中国教育报,2006-03-06(9)

[4]朱本_榜样与榜样教育,教育研究,1994(3)

[5]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杨晓非,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典型的选用,思想教育研究,2000(1)

[7]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榜样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