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美学”特征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

2009-09-05 07:22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福柯诗性关怀

徐 琳

体育风靡世界已有时日,至今仍然“风景这边独好”,究其成功的原因有很多,而它的“美”,是众口皆碑的原因之一。经过比较和研究发现,它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它就像一篇朴实的隽秀的散文,充满了“诗性美”。这种“美”,与福柯的“生存美学”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一、“生存美学”的特征

“生存美学”,是欧洲结构主义大师,后现代主义主将,米歇尔·福柯(1926.10—1984.6)晚期提出的一个概念。

生存美学,是一整套反思的和自愿的实践方式,人们不仅由此确定一定的行为规则,而且还设法改变他们自身,形象他们自身的独特生存方式,并使他们的生活,改变成为具有特定美学价值,又符合特定风格标准的艺术作品。

换言之,生存美学,是关怀和陶冶自身、以便使自身的生活方式,提升到具有艺术性质的实践智慧。一个人,不是把自身界定或确定在一个固定身份框框之内,而是要透过逾越式的生存美学,发现人生的“诗性美”特征,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生历程。这一思想,在西方被认为是“萨特之后法国最重要的思想”。

1生存美学中的生活审美特征

福柯把理论创造和思维活动以及生活本身,当成生存游戏艺术,当成“关怀自身”和进行自身生命审美化的过程,也当成追求最高自由境界的一种“自身的技术”或“自身的实践”。所以,在尼采路线的指引下,首先将自身的生活和创作活动当成艺术,把生活和创作当成艺术美的创建、鉴赏和再生产的过程,使自身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目的自身”。不但不断创造和鉴赏真正的美,而且还引导自身深入真理的殿堂,陶冶最美的道德情操。

因为唯有审美活动,才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庸生存过程和有限的语词符号,变成富有诗性魅力和充满创造性的奇幻艺术力量,使短暂的人生重叠成富有伸缩性的多维时空,开拓同各种可能性相对话和相遭遇的新视野。

2生存美学中的“关怀自身”特征

要使短暂的人生重叠成富有伸缩性的“多维时空”,首先要恢复自身的真实面目:人之为人,不是他物,不是主体性原则所为,而单纯是其自身自己。人既不从属于“他人”,也不从属于世界,更不追求抽象的“意义”,人的真正奥秘就在其“自身”之中。自身,是个人生命的基本单位及其生存过程,是决定个人自由以及创造个人生命的审美生存特有本色的基础力量。虽然深处于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内部,但它那只属于其自身的生命力本身,具有完全自律的超越性,使它始终又发自内部,永远产生能够推动自我实现的某种张力。

所以,为了创建和实现美丽的人生,福柯主张,我们必须时时转向自身,朝向自身,靠向自身,关怀自身,相信自身,在满足自身欲望的快感中,不断实现审美生存的自由逾越和好奇性探索,以便创造、享受和鉴赏自身的生存审美快感,使自身成为真正独立自由和充满创造活力的审美生命体。

3生存美学中的“永远超越”的特性

自身,是一种永远不甘寂寞、时刻试图逾越现实而寻求更刺激的审美愉悦感的特殊生命体;真正懂得生存审美意义的人,总是要通过无止尽的审美超越活动,尽可能地使自身的整个生活过程,谱写成一首富有魅力的诗性生存的赞歌。

虽然可以选择哲学、科学和宗教的超越途径,一再满足“好奇”、“惊异”的天性,但唯在审美超越活动中,才能使人所特有的情、智、意志及想象力,浑然一体交融运作,升华到无法无天、无底无边的逾越境界,使作为“生命的唯一主人”的“我们自身”,真正具有无比崇高的尊严。

二、“生存美学”特征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

体育教学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体育活动。现代体育更是与舞蹈艺术、音乐艺术、美术色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体育内涵的诸多的艺术因素,因此给人的影响也是综合性的,动作美是体育美的核心,体型美是动作美的基础;音乐美、是体育运动必要的条件;精神美是动作美的灵魂;人体美是体育美的本质。诸多的美,使自己由此“美”起来,并且促发“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

1生存美学中的生活审美特征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

构成体育的物质材料是人体,人体又是世界万物最美的部分,体育以人体动作、姿态、情绪、机能为主要创作手段,融创编者、创编工具、创编成果三者于人一身。人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审美的客体,是按照美的规律制定体育者。所以,体育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首先是人体。其次,体育是体育与艺术、体操与舞蹈、音乐相结合的产物。体育之健,艺术之美,构成了体育各种的形式。体育的各种“形式”的核心,是由一整套形体的、动作的、节奏的、情绪的、技能的组成的健美形象。通过健美形象表现人类自我,表现人的本体,人的本体,就是福柯所说的“自身”。改变“自身”,就是改变思想观念和方式。再者,体育内涵的诸多的艺术因素,(舞蹈艺术、音乐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创作艺术、美术艺术……)并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它用韵律表现时间的美,用线条造型表演空间的美,用人的肢体动作和肢体语言来展现人体的美,产生时间和空间的美。既有视觉,又有听觉兼有时间性和空间性,这种视觉直观是通过人体的有节奏的动作姿态为媒介,满足视、听的审美要求,唤起美感,使“自身”得到美的满足和精神享受,不断提高“自身”对美的鉴赏水平。

这种“鉴赏水平”的提高,就是“诗性”的生活,有了“诗性”生活大幕的拉开,用名人的话说,“愉悦自己同时以这种存在的形式愉悦别人及美化整个社会。”

2生存美学中的“关怀自身”特征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

任何对“外在美”的追求,最终都内化为对“精神美”的升华。而体育对“自身”的体贴,更是无微不至。身体部分,体育能发展人体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促进肌体各组织器官的协调运作,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敏性,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使人体达到最佳机能状态,塑造形体美。

心理部分,一是动作,二是音乐。动作多是以现代体育为基调加以操化,具有时代风貌,具有新鲜感,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充满张力。欢快的音乐伴着别具风格的体育,缓解紧张的心理情绪,忘记疲劳,消除烦恼,使心境达到更美好的境界,产生向往和追求美的心理趋势。

3生存美学中的“永远超越”的特性在体育中的表现

一套体育动作,跳得久了,就会有一套新的来替换它。比赛用的套路操,比赛的结束,就是旧的套路操的结束。因为“自身”的“自律性”、“超越性”、推动自我实现的“张力”,永远没有止境,所以,“冒险”“背叛”、“挑战”,是不可避免的。跳或爱好体育的人,都有一种深切的体会,离开体育的不断创新,就等于生活缺少了味道。

所以,体育发源于创新,发展于创新,只要社会在文明,历史在进步,就会有多文明、多进步的体育;健、力、美的动作、舞蹈、音乐有多新,就会有多新的体育。

如福柯所说,人的本质就是“喜新厌旧”,就是在不停地“拔除自己”,不停地“叛逆”、“超越”,不断地在追求理想的境界。所以,也正因为“好奇”、“惊异”的天性,才能使人所特有的情、智、意志及想象力,浑然一体交融运作,升华到无法无天、无底无边的逾越境界,使作为“生命的唯一主人”的“我们自身”,真正具有无比崇高的尊严。

三、结语

1二者都是把生活当成美学对象

体育与福柯的“生存美学”,都是把生活当成“艺术”的对象,体育是从人的本体出发,创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使人乐而从之,喜而效之;“生存美学”则强调其“游戏性”,“轻松”不乏“严肃”,即使存在地域的“差异性”,但都把生活当艺术,去设计、去行动,并且身体力行,除了形式新颖鲜活外,生动、形象,也是深刻的。人生道路千万条,“唯美”是很好的一大条。

2二者的实质都是“关怀自身”

纵然有改造世界的气魄,不如改造自身来得更实际。所以,关怀自身,是切切实实的,福柯的生存美学讲究的是“灵魂深处闹革命”,来得剧烈,而体育是“由外而内”的关怀,符合中国的实际特点,尤其在遵守游戏规则方面的启示,开了体育项目的先河。因为只有一个个“自身”的完善,才有社会的完善;只有一个个“自身”的完美,才有社会的完美。所以,关怀自身,不是我们狭隘的理解,而是博大精深的,是关怀自身的切实行动。

3二者都是不停地创新与逾越

自身的不甘“寂寞”,自身的不停“逾越”,还有天生的“冒险”和“挑战性”,使生存美学和体育时刻处于不断创新和逾越中。逾越,是摒弃过去;创新,是开创未来。只有逾越,才能有所创造;只有创新,才能彻底并使自身逾越原有的界限而达到新的生命境界。这就是生存美学与体育以不同形式,告诉世人的道理。

参考文献

[1]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台湾:五南出版社,2004

[2]赵晓霞,大学生者精神体育诠释,(甘肃)体育科研,1997(4):138

(责任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福柯诗性关怀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主体的黄昏:福柯视觉理论中的镜子与画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福柯与法律”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福柯美学视阈的贾樟柯电影研究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