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2009-09-05 07:22周宏炜吴振超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体育课培训体育

纪 力 周宏炜 吴振超

一、拓展训练的起源与现状

拓展训练源于二战时期的英国,当时盟军在大西洋的物资供给线屡遭德军潜艇袭击,大部分水手葬身海底,只有少数人得以生还,后经军方救生专家研究发现,生还者不一定是体能最好的人,但却是具备坚强意志、良好团队精神和丰富海上求生技能的人员。于是1941年在英国成立了第一所“海上生存与训练学校”,用以训练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技巧,并以“0utward Bound”为其商标,中文译为“拓展”或“外展”,寓意为一艘孤独的小船离开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暴风雨的考验,接受一次次挑战,战胜一个个困难。

战后其独特的创意和训练方式被逐渐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展到各行各业的不同群体,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和生存训练扩展到更侧重对象的心理训练、人格训练和管理训练等,目前已成为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

二、体育课教学中引进拓展训练的意义

1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目前大多数学校体育课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内容狭隘,与生活脱节,缺乏选择性和体育的快乐体验,不关心价值教育和养成教育,与“健康第一”的教育宗旨相悖。而拓展训练将原仅限于体育课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内容与社会、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将其引入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既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延续,又是体育活动的有益补充。

2符合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知识和技能只是有形资产,意志和精神才是无形的力量。随着社会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仅拥有健康的体魄已不能满足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优良的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品质显得更加重要。而拓展训练的内容既包括单纯的体能训练、生存训练也包括心理训练、人格训练和管理训练,在提升学生人格、磨练意志、增强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等方面有着特殊功效,是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拓展训练课程强调健身性、挑战性、终身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方法多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点。训练项目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个人项目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体能和心理上的潜力,经受一定难度的考验,最大限度地完成任务,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敌人”是自己这一人生真谛。通过个人项目的拓展训练可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调节心理状态,达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集体项目以复杂性、艰巨性为特征,要求全体成员共同建立良好的团队气氛,以相互理解、信任、协作、融洽和默契来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达到活动的目的。通过集体项目的训练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习关心和更融洽地与他人合作。

4符合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当代学生经常处于多重压力包围之中,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一方面,学习上感到困惑、压抑;生活上娇气、自理能力差;人际关系方面常感到孤独、寂寞;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又表现出怯懦、退缩;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等。而拓展训练以其特有的方式、内容和特点,让学生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挑战自我;在群体配合下接受考验、应对压力、熔炼团队精神;在极限挑战项目中突破对自我潜能的限制,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点,进而从容应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三、拓展训练进入学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

1拓展训练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体育课有着许多密切的联系。其教学过程存在相容性,将其融入体育课教学,可利用拓展训练的一些模式来补充和延伸体育教育的功能。

(1)拓展训练与体育课在教学环节上非常相似。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相当于拓展训练中的团队热身;体育课上的个人与集体项目相当于拓展训练的个人项目与团队项目;体育课的课后小结相当于拓展训练中的回顾与总结。

(2)拓展训练与体育课教学在目标上一致。拓展训练以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实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为目的,而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二者对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这一目标是一致的。两者都是通过个体锻炼或活动的安排,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个体的展现和团队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拓展训练中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两者的目的也是相一致的。

(3)拓展训练与体育课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相同。拓展训练是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行为体验中去,从参与者面临挑战时的本能表现和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人手,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完成最深刻的观念转变和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即通过体验式的学习过程来形成新的品质。同样,体育课教学也是通过学生不断重复练习的行为来完成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二者在教学形式上都采取集中讲解、分组练习,再总结归纳,最后展示或分享。

(4)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的教学原理和途径相仿。“亲身经历的事,印象深且牢”,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都是利用这一原理,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进行培训和教学,拓展训练通过特定设计的场景让学生发现自己平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得到一种体验,这种方式与体育教学中的模仿练习和教学比赛相似,另外,二者均采用对身心的不断刺激来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在这一点上也是殊途同归。

2方式灵活多样,场地集中且要求不高。目前拓展训练主要有场地、水上、野外三种方式,水上项目的训练可在校园内的游泳池或学校附近的天然河流、水域中进行;野外项目的培训可选择双休日到附近的公园、景区或户外拓展基地等户外场所进行;场地训练则只要有一小片空地就可以开展,任何一所学校都能满足,而且所需器材摆放相对集中,既节省场地,又便于指导。

3器材简单,成本低廉。拓展训练所需的器材成本低,建设及维护费用低,有些项目所需器材完全可以自制,不需要购买专业训练器材,如背摔所需的背摔台,缅甸桥所需的轮胎、木板等。

4拓展训练有极强的安全保障措施。拓展训练过程中安全保障是其首要工作和职责,所有活动项目均经过精心设计和试验,其保护装备均使用一流的专业器材,并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业指导员严格按照安全程序指导和监控活动的全过程。将其引入课堂时,可适当降低某些项目的难度和要求,并对有关安全问题提前进行周密安排,只要组织合理,按要求操作,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杜绝不安全行为,控制不安全因素,拓展训练项目定能顺利开展,并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5拓展训练教学中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师的组织、监控、引导和归纳能力。目前各学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具有丰富的教学训练经验,同时对教育学、管理学、行为组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研究和了解,只要接受简单的培训和学习完全有能力胜任拓展训练的教学指导工作。通过培训,教师们可以很快认识拓展训练的目的、特点和方法,掌握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布置与规则。

6学生对拓展训练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效果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把素质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结合起来,他们不会感到很突然、很生疏,而是感到似曾相识而乐于接受。同时看似游戏活动的拓展训练,其实是为产生某些预期的效果而精心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参与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悟人生道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积极的心理拓展功能,对当今心理脆弱、自理能力差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和心理调节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乐意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学到知识。

7国内外的经验可为学校体育教学开展拓展训练提供有益的借鉴。国际上开展拓展训练已有很长的历史,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引进这种先进的培训方式。近些年在我国许多地方相继成立了很多拓展训练机构,参加培训的单位和人员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可为学校体育教学引进、开展拓展训练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友海,拓展训练: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中国培训,2001(3)

[2]李翼,拓展训练——重塑自我的新起点,中国培训,2001(10)

[3]黄海,拓展训练——高校体育课教学发展新方向,体育科技,2004(1)

[4]王维琦,户外拓展训练对高校毕业生整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许昌学院学报,2004(5)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体育课培训体育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体育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