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表象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09-09-05 07:22马彦超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表象动作体育

马彦超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的技巧和方法主要是以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运动表象通常是指在人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它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的特征,它是表象的一种。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直观性,形象性。表象中形象的特征忽明忽暗,流动性大,是相对的、近似的。二是概括性。它所反映的形象是知觉的基本内容,它省略了某些次要特征和部分,只保留了基本轮廓。

一、体育教学中运动表象的形成

运动表象的形成是在第二信号系统调节下,视觉分析器与运动分析器在一定时间的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过程。是由视觉要素和运动要素构成的,是通过人的感觉要素和语言、思维要素的统一而实现的。对运动表象的形成过程,一般认为这是个多层次的追忆过程。

体育教学中,学生掌握技术动作首先是从建立视觉表象开始,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等形式视觉模型,在大脑中建立起该动作的视觉表象。由大脑经过协调处理后,学生依靠老师的示范所形成的表象为线索进行模仿性练习。这时的学生由于刚刚建立视觉与动觉的暂时联系,所以这种联系是不稳定的,其兴奋与抑制都呈扩散状态,学生也就很难做出协调、优美、准确的动作,只是简单地体验一下动作。学生最初形成的视觉表象是不明晰、不稳定的表象。随着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学生视觉控制部分逐渐减少,随意控制成分的逐渐增加,表象就越来越清晰明了,其稳定性也相应得到改善。由于这种稳定是相对的,清晰的表象也并非牢牢地印记在脑海中,所以学生还要及时地进一步地进行模仿练习,以促使表象更清晰、稳定。而在练习中也要及时校正视觉信号,这样才能与自身感受相吻合。

视觉表象形成后,要加入动觉成分。因为运动表象不仅被一定的时间所制约,而且在空间又伴随着一定的力量而表现出来。试验证明,教学中学生动作表象的形成,在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力量特征方面。随着讲解分析和学生反复练习以及帮助完成动作下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在视觉表象形成基础后,下一步就必须对时间、空间和力量要素加以控制,使他们在教学中实施得到运用,以促使运动表象形成并逐步完善。由此可见,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表象是其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它反映的是对事物的概括化了的形象,这一形象所反映的是事物经常的、共同的特征或属性。运动表象是表象的一种形式,由于时间、空间和力量特征在运动表象中的体现,决定了运动表象在实际形成过程中的非单一性。在体育教学中,运动表象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心理过程,它对动作技术的形成、熟练及达到自动化,皆有重要作用。获得正确清晰的运动表象,能为掌握技术动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获得清晰准确的运动表象,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控制。

二、运动表象在体育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1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这是教师在体育课堂上采用的基本手段,也是体育课堂上运动表象形成的基本途径。

2动作示范

教师以具体的动作为示范,使学生了解到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这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便于运动表象的形成。要求我们在动作示范时,正确,规范,熟练,目的明确,位置感、方向性强。示范时更应该注意自己的相对位置,各种示范方式灵活运用。动作示范做得轻快优美,以激发学生学练的兴趣。

3教具和模型演示

教具和模型演示是教学中对图表、照片、模型及其他教具等直观方式的运用,它能使学生较生动、具体地了解动作形象、技术结构和细节以及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例如,球场模型对战术配合的演示,人体模型对动作的演示。对快速动作、空中完成的动作和技术结构复杂的动作,利用这种方法更能促进运动表象的建立。此外,教具、模型还可以起到新颖刺激物的作用,能引起注意,调节气氛,提高学练情绪。

4多媒体技术的利用

利用胶片和磁带对记录信号的再现功能,以及其再现的可控制性,更能生动地突出动作的形象、结构、过程、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如果能把这些视觉信号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加以演示,这样就更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它的突出特点是看听结合,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三、体育教学中运动表象的运用技巧

1示范突出动作要点

教师开始示范时,应有意识地突出动作要点,使学生在观察示范时把注意力集中到示范动作的主要特点上,不要开始就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细节。这样就违反了动作表象形成的规律,势必影响到学生运动表象的形成。

2采用整分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学生初始观察时视觉尚未达到分化的程度,常常不能准确地知觉教师示范动作的具体特点,采用整分示范相结合的方法,既能使学生获得整体的运动表象,又能帮助学生获得动作要点的表象。

3加强对空间特点的方向性和时间特点的连续性的控制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位置以及方向在整个示范过程中都极为重要。合理的位置以及明确的方向性对表象的产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连续性突出在运动表象的时间特点之中,在时间特点中它占有很大的比重,对其加以控制也能促进运动表象的确立。

四、运动表象形成的后期巩固

1用形象准确的语言来巩固动作特点

学生在课堂上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方位的。我们仅用动作直观、形象直观,而忽略了语言表达的教法就不能更加鲜明地突出动作的特点。一切知识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知识最终都应获得准确的语言表达形式。体育教学中教师恰当地选择语言表达示范动作特点,能帮助学生对动作的理解。

2学生模仿练习注意事项

(1)及时、缓慢、单一化的练习

动作表象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信息由模糊不定到清晰确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是学生。在教师示范时学生能达到同步动作是非常困难的,他只能是间断的模仿。而当这种模仿开始建立初步条件反射时就要及时重复练习所学动作以建立更稳固的神经联系。我们掌握知识的规律是循序渐进,由慢及快。缓慢的动作,能使学生体会个别肌肉活动紧张度的变化,促使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结合起来。动作尽量单一化,要求学生练习动作时不能囫囵吞枣,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习,细嚼慢咽,这样单个动作的运动表象确立才能促使多个动作运动表象的确立。

(2)不同重量的器械练习

通过教师帮助练习,学生逐渐能够完成所学动作,这时学生视觉表象各要素不仅更加完善,而且也加入了一些力量因素。最后当动作自动化时,运动表象发生了明显变化,力量要素增加很快,而其他要素却减少,这是运动表象形成过程的一种典型模式。因此为对动作技术加以巩固,就必须采用不同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例如,用较轻的铅球练习以体会铅球出手的动作速度等,这样才符合运动表象产生的规律。

(3)错误动作的及时纠正

学生最初掌握动作时处于泛化阶段,对动作的知觉还未达到分化程度。这时的动作往往僵硬不协调,而且错误动作较多。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应对学生做具体指导,因为这时学生常常觉察不出错误动作和姿势。教师的这种指导一定要具体细致,不厌其烦。此过程中应给学生提示相应的肌肉感觉,并引导学生交流肌肉运动感觉。往往当一个错误动作形成动力定形时,我们再去纠正其错误就非常困难。因此,对学生具体指导和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有体育知识的传授,又有运动技能的掌握。任何知识都是由信息转化而来的。由于教学中,不能事事都从感知开始,因而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使学生l恢复必要的表象,有利于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中运动表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体育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可以加快动作技能的形成速率,提高动作技能的完成质量。表象训练是建立自动理想反应的一种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动机水平,加速动作技能的形成和巩固。表象训练可以使知觉记忆和运动记忆明显提高,加上表象训练可以获得与实际训练效果相同的生理变化反馈信息,所以这种训练对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中运动的形成要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从技术动作的基本轮廓以及主要特征和部分人手,利用一切有利于表象形成的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清晰、准确的运动表象。

参考文献

[1]李羽中,试述运动表象的形成及其在技术动作教学中的应用,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2]罗伟洪,黄连寿,李南山,技术教学中建立清晰运动表象的条件及技巧,体育学刊,2000

[3]丁健,孙淑萍,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讲解与示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表象动作体育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动作描写要具体
2016体育年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我们的“体育梦”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