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2009-09-05 04:10曹建辉
学周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渗透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曹建辉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就意味着学习文化。英语教学与文化渗透密不可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要求,要想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知识,英语国家的文化学习至关重要。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把文化教学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

关键词: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以前,这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它正在引起一般人的关注。在中国,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也引起人们从跨文化教育的角度对英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第二,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产生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第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在美国,除了在大学里设有这方面的课程之外,社会上,如商业界也有许多机构专门负责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以适应国际化社会的需要。可以说,正是基于这一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践意义要大于理论意义。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将跨文化教育看作是英语教学的一环更加恰当一些。80年代中期,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统一制定了教学大纲,全国统编了几套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87年开始实施四、六级考试,这些都对大面积的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教育却明显滞后。一方面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英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我们教师的手脚。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总共学习十多年的英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查词典、记单词、分析句子结构上。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考试,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出现问题。中国人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归纳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我们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1: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英语学习的全部。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但发出信息的能力很差,就连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差,综合交际能力低下。

问题2:学习方法陈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受传统方块汉字学习的影响,学习英语也是一板一眼、循规蹈矩。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词、句的理解上,而较少注意篇章;往往重视信息的接收,忽略信息的发出。

问题3:综合语言能力较强,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会技能。当语言能力提高到相当的水平之后, 文化障碍便更显突出。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而语用失误、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发生,甚至造成交际失败。

在中国,人们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低,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个学习语言的问题。他们觉得,只要会英语,剩下的凭常识、按习惯就可以解决。然而,常识这个东西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一种文化下的人怀着敬意说出的话,另一种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是一句带侮辱性的话;拿汉语的习惯去套外语,有的时候套得对,有的时候则会套错。有些人将跨文化交际等同于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四会能力当然很重要,它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但是它远不是问题全部。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我们所面临的内地西藏班的英语教学任务更是艰巨。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经济的发展,外国游客大量涌入西藏。这就需要大批懂英语并能熟练运用英语的藏族学生来接待这些游客。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和就业的要求,我们的藏族学生的英语教育更应注重交际性。我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对比教学法,将汉藏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加以对比,加深学生印象并能调动学习兴趣。英语学习,既要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更要掌握英语国家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就业,并且为家乡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面积、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跨文化教育是英语教育的一环,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里全面反映出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里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重新设计、 重新组织;国际教育界也一直在倡导“To know(学知识),to do(学做事)and to be(学做人)”。我们的英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 国外外语教学 》1995(1)

[2] 陈舒, 《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国外外语教学》 1997(2)

[3] 刘绍忠, 《语境与语用能力》,《外国语》 1997(3)

[4] 林大津, 《跨文化交际研究》

[5] 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 龙岩师专学报》 1998年9月第16卷第3期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