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陷入“政治莫拉克”

2009-09-06 14:25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31期
关键词:拉克灾民救灾

龚 权

政府救灾,第一个要诚意、第二个要速度,如果诚意跟速度都没有,就不要怪民怨沸腾。

在高雄旗山中学,台湾红十字会志愿者专员王泰男和他的朋友们已经帮助转移了4000多名灾民。

“再过五分钟,有一批新的灾民………”王泰男电话那头的声音被飞机巨大的轰鸣声隐没了。

由于台湾南部山区受到台风重创,许多道路桥梁被毁,直升机成了台湾军方开展救援行动的主要方式。灾后第五天,台湾领导人马英九才出现在此,试图安抚几乎绝望的人们。从那时起,旗山中学操场这块不大的临时停机坪上,平均每五分钟就有一架救援直升机降落。

此前一天,王泰男亲历了灾民情绪失控。“载我们回小林,就算找不到生还者,我们也要徒手挖出我们父母的尸体。”那些旅居外地的村民,苦等不到军方派直升机飞入小林搜救,既失望之余又愤怒地数度冲人操场,要搭乘直升机回到家园抢救亲人。

随着救援行动的不断深入,莫拉克台风给台湾造成的巨大创伤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政府都在想着怎样解决旱情

和许多安置在旗山中学附近收容所的灾民一样,张越的家还浸泡在水中,所幸的是家人依旧安好。8月9日,由于大雨導致水位迅速上涨,张越和全村村民进行了集体转移,逃过了山洪一劫。

“此前政府都在想着怎样解决旱情,担心饮用水出现问题,没有注意莫拉克台风会这样的厉害。大家都认为莫拉克只是中度台风而已,造成洪灾的几率很小。”张越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土生土长的张越的眼中,台风就像是家常便饭,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台风光临台湾,大家对台风只是提防,并没有具体准备的措施。

在台湾,八九月份的梅雨季通常都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季节。以往的历史也表明,这一时期也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高峰期。

1959年8月7日的“艾伦”成为了台湾半个世纪的梦魇。1994年8月,连续3个台风的袭击将整个南部地区的高速公路淹没。2001年9月的纳莉台风,也几乎将三分之二的台湾浸泡在水中。

尽管如此,过去几年的经验也表明,登陆台湾的台风不会停留很长的时间,也没有出现洪水泛滥的景象。而且今年梅雨期的平均降水量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干旱的天气一度使人们对大雨充满期待。

8月4日,台湾中央气象局观测,莫拉克将朝台湾接近,靠近中心最大风速每小时65公里,仅相当于8级风。而根据气象局8月6日雨量统计显示,主要降雨集中台北县市地区。

在台风莫拉克到来前夕,台湾许多县市举办的活动依旧进行。原定于7日晚间在桃园县文化局举办的“胡竹音2009中提琴独奏会”依旧按计划举行,而其他活动如台北县的文化巡礼活动,台东县的中小学教师演讲比赛等也只是稍做延迟。

“台风的频繁,造成了人们心理上的懈怠,都认为莫拉克不会有什么问题,其实错了。”台湾政治评论家蔡玮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8月8日,台湾中南部地区的灾情趋向明显。而高雄甲仙乡小林村的消失,则将莫拉克台风的恐怖完全显现了出来。

小林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村落,位于台湾21线省道上,莫拉克台风带来的连日暴雨冲软了小林村附近山顶的土石,随着山中的暴雨形成的野溪倾泻而下,将整个村落夷为平地。

根据台湾军方搜救人员的报告,通往小林村的交通桥梁全部中断。依据地图原先应该是建筑密集的地区,目前除了土石,什么都没有。而根据台湾政府部门的预估,小林村可能因泥石流被埋的人数接近300人。

8月15日,台湾灾害应变中心公布了最新的统计数据,台湾“8•8风灾”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124人,累计农林渔牧损失新台币共达120亿(人民币和新台币的比价大致是1:4),其中农业和渔业的损失都创下了历史纪录。

灾后7天,马英九才亲自督军

50年来最大的风灾重创台湾,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当地政府慌了手脚,急于求生的灾民只能将希望和梦想寄托于马英九。

8月11日,马英九指示,救灾工作,在地县政府能解决,就由县政府解决,县政府没办法解决的由“中央”尽全力支援。救灾和相关事务“地方负责,中央支援”,只有这样的模式才能够让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发挥最大效果。

一声令下的结果,县市低效率的情形依然存在,因为这样没有方案的简单一句话,听起来更像是建议而不是指示。

灾后第5日,马英九决定先致电蓝营在中、北部的11位县市长,将可供支持灾区的人力、物资及机具交由“内政部”消防署统一调度,协助南部救灾。然而灾区集中在中南部,如何深入统合多为绿营执政县市的救灾力量,救灾指挥系统完全不得法。于是在民调中,高达47%的民众不满马英九政府的救灾表现。

又过一日,一贯“不爱沾锅”的马英九终于决定亲自督军救灾重建。与此同时,台湾军方也终于动了起来,军方当天总计投入兵力共2万多人次、直升机出动221架次,同时派遣4架空照机掌握灾区现况。

事实上,在8月6日台湾灾害应变中心将台风警戒级别由二级调成一级全面警戒时,军队很快完成兵力编组和物资准备,随时待命支援。有急欲参与救灾的陆战队官兵在网上抱怨说,部队早已准备好救灾,但水灾过了4天却还苦等不到上级下令。

8月14日,马英九终于召集救灾会议,邀请“行政院长”刘兆玄及相关“部长”、“立法院长”王金平、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与秘书长吴敦义等人,协调重大政策。历时一周,“府党院”终于坐在一起商讨大策了。

“由于台风莫拉克给台湾造成的危害已经超过了五十年前的‘八七水灾,台湾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需要借助更多的力量。”马英九说。

此外,台湾“外交部”谢绝外援事件使马英九越发被动。后来有消息说,“外交部”次长夏立言在作出决定前并没通知马英九也没有通知“行政院”,而只是询问消防署。但是直到今日,台湾民众还在猜测,究竟是“外交部”的自作主张过于草率,还是马政府顶不住外界口诛笔伐而反复无常。

“马英九政府存在问题很明显,横向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纵向领导缺乏力度。”台湾政治评论家蔡玮说。

第一时间轻判风灾的严重性,加上灾后一连串的失言,马英九使自己深陷政治土石流的危机之中。马英九正面临上任以来最重大的信任危机。

“这个地区从来没这么严重过,所以民众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做好准备,民众就会及早撤离,可是他们死守家园,你看看,他们没有理解到这次风灾有多严重。”面对国际媒体采访时,马英九不断地使用“They”(他们)来回答,让网友又大加挞伐。

国民党立委邱毅曾一语道破,“政府救灾,第一个要诚意、第二个要速度,如果诚意跟速度都没有,就不要怪民怨沸腾。”

不论马英九自认为多么努力,在一般民众印象中,马英九夫人周美青的救灾表现已远远超过马英九。作为台湾红十字会的荣誉会长,周美青或许无法做出实质救灾贡献,但她与灾民真情拥抱,全程参加“饥饿三十”活动,用手轻拉灾区孩童的嘴做出微笑。这些画面已经让民众留下深刻印象,让民众觉得周美青是他们之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台湾红十字会更是发挥了“国际渠道”的作用。台湾红十字会新闻官洪如萱的电话从早上8点开始直至晚间11点很少间断过。台湾一方面到收容所中为灾民提供基本的救助,另一方面也积极扩大对外联系,接受更多捐款。

大陆提供的1000套活动板房在17日抵台。先前12日,海协会组织的首批18家理事单位向台湾灾区紧急提供首批捐赠款合计达1.11亿元人民币。

“这样大的救助规模在台湾并不多见,如果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运作将有很大困难。”洪如萱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根据台湾中央社的报道,截至8月15日,台湾救援部队已经救助了两万多名灾民,在设立的170多个收容所中,灾民人数也接近5000人。

猜你喜欢
拉克灾民救灾
回归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小狐狸拉克探长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春雨威胁海地灾民安全
救灾“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