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映芝:退休之后当老板

2009-09-07 10:06陈小玮
新西部 2009年8期
关键词:湘菜餐馆

陈小玮

14岁当兵,50岁做老板。一家湘菜馆,她从阿克苏开到乌鲁木齐,从小饭店开成大酒楼,20年间从没有停歇过。“我还算前卫的吧。”她这样评价自己。

7月11日,乌鲁木齐解放北路。

在湘春园见到周映芝时,是在一个非常时间——乌鲁木齐“7·5”事件后的第一个周六的中午。

“这几天,湘春园一直都开着门。”周映芝笑声朗朗地说道。正是中午吃饭时间,湘春园一楼大厅基本坐满了,人声嘈杂,看上去生意不错。有几个脖子上挂着新闻采访证的记者也过来吃饭。

“平时这个时候,楼上也都是坐满了的,今天只有一,两桌。”周映芝一边收钱,一边对记者说,“生意还是受了点影响。”

湘春园是周映芝退休后才开的一家饭店,在此之前,她作为湘女一员,在农一师12团整整工作了36年。

在南疆度过青春岁月

“我是1952年参军到新疆的,当时只有14岁。因为太小,就先去一家老干部家当保姆。”周映芝回忆说。

从参军直到1 988年退休,周映芝一直都呆在农一师12团,干着修渠,开荒,种地的活,像其他湘女一样过着艰苦的兵团生活。

现在的12团亦称阿拉尔南市区,日照丰富,是主要粮棉产地。但50多年前,那里还是一片荒漠。

说起兵团岁月,周映芝感慨万千。“一月就6元的津贴,建七一纺织厂,八一钢铁厂时,为了筹集资金,我们连薪水都不要,只要有饭吃就行。哪像现在的年轻人,累了要休息,讲工资……”

仅有的一点儿津贴,只能用来买肥皂,牙膏一类的生活用品。有一次,有个女兵脸上被蚊子叮了,为了止痒,就涂了点牙膏,看上去白白的,有人就说是擦粉了,被批是“资产阶级思想”。“哪来的粉啊?只有棒棒油用。可人家这么说,还不敢争辩。”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到新疆是和老干部结婚,当家属,也不完全是那么回事,还是要自愿,不是指谁就是谁。”周映芝的一个堂姐,和她是一批来的,后来找了个医生。

周映芝原以为三年后就能回湖南,但真正回老家时,已是进疆38年后了,带着孩子一起回的。老家人还为她放了一万响的鞭炮。周映芝在人群中看到一个50多岁的老妇人,就问姐姐是谁,姐姐说是她的大丫头,“全然不是以前留在印象中的外甥女的样子。”

“今年4月,我又回了趟湖南。”周映芝告诉记者,从1 998年起,她每年都抽出时间外出旅游,去过香港,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这次回湖南去韶山毛主席故居时,周映芝“请”。了一尊毛主席半身铜像回来。铜像很沉,周映芝就和孩子两人抬着一路带回来。从长沙上飞机,正好就有一个位子是空的,毛主席像就坐着一个位子到了西安。在西安再上飞机时,周围位子都坐满了,周映芝就给空姐说明情况,看能不能给换个位子,结果有人听说后,主动过来换了。

没事做就不开心

“父亲在武汉做过生意,算是家庭遗传吧,我有挣钱的意识。改革开放后有了做生意的环境,退休了,有时间可以做点事。自己是湖南人,做湘菜没有技术障碍,加上新疆有不少的湖南人,湘菜有市场。餐馆投资小,就选了开餐馆。”周映芝这样解释开餐馆的原因。

周映芝的女儿3岁时,丈夫就走了,她一个人既当爸又当妈,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她退休时,有两个孩子还在上学,需要钱。

在阿克苏,周映芝开了第一个餐馆——湘春园饭庄,只有三张桌子。别看门面不起眼,却有一个叫人印象深刻的口号——“一尝就乐”。

“刚开餐馆,也不懂,就想弄一个让大家都能记着的东西,吃了就高兴。”经过几年的积累,赚了一些钱后,周映芝决定到乌鲁木齐发展。

“我在乌市开湘菜馆,可以说是第一家。”周映芝说。衡山市场人来人往,当时没餐馆,周映芝看上了那块宝地,就开了家湘春园酒楼。起初店面面积太小,她一度租了三个相近的小铺面,每个不到30平方米。8年后,搬到现在这个位置,如今已经经营了10年。酒楼面积1 200多平方米,当初大约投资了100多万元,光装修费就花了几十万。

“在一个位置,能经营10年的馆子不多。客人常常说我的湘菜味道特别地道,餐馆其实做的就是回头客的生意,味道好才能让客人记住你。我这里的厨师都是湖南人,大厨15年没换过。”周映芝无意中讲起了自己的生意经。

现在,小儿子和女儿都在餐馆帮她。学厨师的小儿子负责操作间的日常管理,包括每月四道新菜品的研制,新品中被客人点的多的就会留在菜单里。女儿负责前台,包括菜品的宣传。

天天有特价,是湘春园的一大特色。每天这道特价菜,不光便宜,还都是店里最好吃的,不是哪一天来都能吃到的。

湘春园橱窗上,贴有一条很有特点的宣传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吃湘菜,不吃湘菜不革命。”

不忘八千湘女

“我还算前卫的吧。”周映芝这样评价自己。

阁映芝的大儿子是新疆师大毕业的。当初上大学时,他本不愿意上师范,但家里经济困难,一个人挣钱,养活四个人,上师范基本可以不花钱,周映芝说服儿子选了师范。毕业时,儿子有机会留校,周映芝却怂恿儿子自己找工作。“只要你有能力,到单位去,准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不会没人要。当时还是1985年,大学毕业生都是参加统一分配的,但儿子还是听了我的话,自己联系到了新疆大学,后来又到北京读了研究生,转行教了国际法。”

周映芝小时候读过一年私塾,学的不过是三字经等开蒙老书。“先生教背百家姓,两天我就背会了。”周映芝说。

2006年10月26日,对依然健在的湘女来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八千湘女上天山回忆录》撰写筹备小组成立,并决定了征文对象:1 952年底之前从湖南参军进疆的女兵,后在兵团、部队、地方工作均可参加,包括后来调离或到内地定居的女兵。征文形式采用自述或集体座谈回忆以及个人军装照、集体照、生活工作照等……

“这是我们自己的一段历史,很珍贵,要求自己写回忆录,并约定资料不能外传。”周映芝说,“我是湖南商会惟一参加筹备小组的,有80多份回忆录是从我这儿送到石河子的。”湘春园酒店外面曾经挂有一个横幅,上写“八千湘女回忆录寄送点”,店面重新装修时才拿了下来。

有一天,一个小姑娘跑进来问:“我奶奶也是湘女,她现在在深圳,我来拿一份倡议书给她。”倡议书不够了,周映芝又自费加印了一些。

“我还挺精神的,不能没有事情做。生意淡一点,就会吃饭不香,浑身不舒服。”周映芝在结束采访时哈哈笑着说道。

猜你喜欢
湘菜餐馆
《百年湘菜趣闻》
为什么点外卖建议你点湘菜?
在长沙,我无法拾起湘菜和自己
湘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
1号异星球餐馆
浅谈湘菜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分析
1号异星球餐馆
1号异星球餐馆
1号异星球餐馆
1号异星球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