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后的伊朗走向

2009-09-09 09:40
百科知识 2009年16期
关键词:改革派内贾德哈梅内伊

王 娜

2009年6月12日,伊朗第十届总统选举在全球瞩目下拉开序幕。在现任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前总理穆萨维、前议长卡鲁比和前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雷扎伊这4名候选人中,内贾德和雷扎伊属保守派,穆萨维和卡鲁比则同属改革派。其中,代表保守派的内贾德和代表改革派的穆萨维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6月13日伊朗内政部宣布,内贾德以62.63%的得票率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此后,其他3名候选人均表示选举存在诸多违规之处,其中穆萨维和卡鲁比要求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取消选举结果并重新安排选举。由此引发了国内选民的争议,伊朗国内爆发了持续不断的骚乱甚至演变为流血冲突。

内贾德和穆萨维的对阵

内贾德是伊朗政坛保守派代表人物,2005年以高达61.7%的得票率击败前总统拉夫桑贾尼,当选为伊朗第九届总统。此次内贾德能够成功连任,因为他确实具备其特有优势。内贾德1956年出生于伊朗北部塞姆南省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一名铁匠。内贾德虽然经常发表惊人之语,但其个人作风一贯低调。工作中勤俭清廉、亲民简朴,居住在普通公寓里,开便宜的国产车上班,开通热线与选民直接对话,“平民总统”的形象为其赢得选民好感。4年的执政积累了雄厚的政治资本。他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改善中下层民众生活的措施,例如加大对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增加下层劳动者的工资,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发展资金,扩大医疗保险制度的范围,以及为妇女提供更多社会福利等等。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2009年伊朗成功发射一枚卫星,成为有能力独立发射卫星的10个国家(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中国、英国、印度、以色列、朝鲜和伊朗)之一。对外,他成功顶住了西方压力,2006年1月10日恢复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并使伊朗核计划不断向前发展。内贾德的强硬立场取得了效果,伊朗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内贾德还通过巴以问题的立场以及同南美国家的交往扩大了自身在世界范围的反美阵线,与美国新政府的关系也出现缓和的契机。内贾德政府在获得核技术的过程中维护了伊朗的核权利,也进而维护了民族利益。这点使他赢得了许多民众支持。此外,内贾德竞选成功也得益于他作为现任总统拥有的行政和宣传资源。内贾德拥有占据政府和各大机构要职的保守派人士的广泛支持。国内主流媒体在对候选人竞选活动的报道和宣传上,也具有较明显的倾向性。此外,内贾德还得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以及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大力支持。

改革派代表穆萨维是内贾德的最强竞争对手。穆萨维曾在两伊战争期间担任伊朗总理一职,拥有丰富的执政经验。此外,前总统哈塔米退出竞选后全力支持穆萨维参选,使得穆萨维获得了很多哈塔米支持者的拥护。穆萨维在学生、知识分子和青年人中拥有大批支持者。另外,内贾德对西方的强硬态度是他获得一部分选民稳定支持的重要原因。但是也正因为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持续紧张,导致联合国安理会先后出台了3份制裁决议。而伊朗国内通货膨胀加剧,物价上涨、失业率上升和住房紧张等问题比较突出,也引起不少民众和经济学家的批评。在任4年期间经济成绩不佳是内贾德的明显硬伤,也使得很多渴望改革的民众倒向了穆萨维一边。在外交方面,穆萨维认为应就核计划与西方展开对话,以消除他们的疑虑;在伊美关系上,穆萨维认为与美国复交并不是碰不得的话题,和内贾德相比,穆萨维在对待西方国家方面更柔和。但穆萨维与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政见不合,这成为他赢得选举的巨大障碍之一。

“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

伊朗政坛大致可分为保守派和改革派两大阵营。保守派自称“原则主义者”,反对政治自由化和多元化,坚决维护和执行伊斯兰教法,对内推行严格的宗教法令和社会管制,对外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以确保伊朗在不受西方“腐化”的状态下发展。改革派则倾向于更为自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对内支持言论和新闻自由,赞成放松一些最为严厉的伊斯兰教规,对外主张与西方国家进行和解,倾向于采用实用主义政策。

自1979年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以来,尽管伊朗政局总体上十分稳定,但保守派和改革派暗中的交锋却从未停止。伊朗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暗斗经常会在总统选举时变得白热化,甚至引发政治骚乱。1981年6月,曾担任霍梅尼助手的伊朗首任总统巴尼萨德尔因持改革政见,与立场保守的霍梅尼发生冲突而遭到罢黜,并受到通缉。1997年5月,名不见经传的哈塔米战胜另外3名对手当选总统,令保守派阵营一片哗然。当年7月,支持改革派的学生因不满保守派暗中阻挠哈塔米施政,走上街头抗议。自2004年改革派输掉议会选举以来,伊朗政坛保守派强、改革派弱的基本力量格局并未被打破。此次总统选举被指舞弊引发的大规模骚乱,实际上是伊朗国内两派多年来就伊朗发展方向和路线斗争的激化和爆发。西方媒体称,“骚乱显示了代表城市现代化的改革派和代表农耕传统文明的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哈梅内伊的平衡策略

1979年2月,伊朗前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当年12月,伊朗举行公民投票通过新政权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根据宪法,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神权高于一切的政治体制,领袖是伊朗国家最高领导人。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后,通过专家会议推举,哈梅内伊当选为伊朗最高领袖。

伊朗不论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都听从于最高领袖。作为在伊朗拥有最终决定权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态度对伊朗局势走向至关重要。哈梅内伊主要通过和平调解来解决问题。在国内出现骚乱时,哈梅内伊6月13日就大选发表书面讲话,要求各候选人及其支持者不要被敌人利用,保持警惕,避免过激言行。他还呼吁所有人支持新当选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的工作。另一方面,他也下令对12日总统大选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调查,还将4名总统大选候选人代表同时召集在一起,明示在对争议选票进行有限重新统计时,4名候选人代表都应当在场。哈梅内伊此举显示出,他虽然更倾向于保守派,但他也尊重候选人的合法诉求,满足改革派对部分选票进行重新计票的要求。以此平衡保守派和改革派关系。这种做法既维护了选举的尊严,平息了事态,避免激化矛盾,又在维持选举结果合法性的基础上确认内贾德当选这个既定的事实。

大选后的伊朗走向

内贾德连任之后,伊朗的对内和对外政策短期之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伊朗当前面临的内外压力和挑战依然存在。内贾德在新任期内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改善民生,摆脱经济困境。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油价大幅下跌,经济下滑,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一切都需要内贾德拿出切实的应对措施。

其次,这场骚乱暴露了伊朗经过30年的伊斯兰革命后社会严重分化的问题。伊朗第十届总统选举帷幕已落。但这次大选暴露出来的问题却令人深思。伊朗强硬保守派不但与改革派形成对立,而且与温和保守派的矛盾也空前激化;知识阶层与社会中下层政治诉求差异加大;维护伊斯兰革命原则与改变现状的呼声同样强烈。可以预见,内贾德未来4年的执政之路并不平坦。

第三,执政的保守派需要回应新阶层的新诉求。随着城市化的到来,伊朗中产阶级不断扩大,这些中产阶级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因而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文化信仰和社会活动自由,女性们则希望能获得更多同男性一样的权利。伊朗政府内的保守派需要正面回应中产阶级的诉求,否则他们将会失去这群规模不大、但却非常重要的选民群体。

最后,外交挑战。这主要是如何改善美伊关系,解决伊核问题,摆脱伊朗面临的国际制裁和孤立处境。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后开始采取与伊朗接触的政策,主动表示愿与伊朗直接对话,事实上伊美关系已出现变化。但是伊朗不会改变和平利用核能的政策,会坚持自主研发权利,伊核问题难以在短期之内获得突破和解决。(文章代码:1616)

责任编辑林京

猜你喜欢
改革派内贾德哈梅内伊
李实:坚定的“改革派”学者
西风东渐下的传统与改革
西风东渐下的传统与改革
哈梅内伊手术成功
内贾德5日开始第二任期
伊朗人激烈争议内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