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街”摄影秘技

2009-09-10 04:43叶健强
大众摄影 2009年9期
关键词:扫街背景摄影

叶健强 钱 丹

只要你有相机,就可以走上街头

只要你勤奋按动快门,就可能捕捉到佳作

街头摄影

值得一试

“扫街”时下已成为摄影界很时髦的词。在街头巷尾常见影友“咔嚓”不辍。随着摄影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扫街”,很多人随心所欲地对着眼前的稀罕事、漂亮景拍上一气,痛快一番,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获奖作品,来自于“扫街”的成果。

本期专题中,我们介绍部分优秀摄影师的“扫街”技巧,从他们的精彩图片中看到摄影师是如何想、如何做,甚至可以看到他们为了得到摄影佳作,使用了什么样的“计谋”。

“扫街”的选择

“扫街”扫什么,如何扫,这恐怕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原则来说,拿着相机到街上拍照都可以算作“扫街”,但是聪明的摄影师总是善于选择“扫街”的地点,善于发现更容易出片子的地方。那些富有特色的街景,那些人文气息和时代特色非常鲜明的地方。拍出的照片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另外,是否善于发现兴趣点,是“扫街”成功与否的关键。

善于发现兴趣点

摄影人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扫街”的目标,才能不断拍出佳作。同时,摄影人要能够从繁杂的场景中提炼出简洁的画面,才能创作出生动的作品。人、宣传画、街道中的标记都可能成为构图的有效元素,因为,摄影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WO!赵中良 摄

地点的选择

概括来说,什么样的街道都可以“扫街”,但是像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等地方,肯定会更容易出佳作。一是时代感强;二是背景广告图片多,生动活泼;三是人文气息浓厚,容易产生对比强烈的画面。

市民雍和 摄

随时随地“扫街”

勤奋的摄影人总是相机不离身,随时捕捉。左图是在上海老街道上拍摄的,人的神情,街道的景象以及骑车而过的行人,都活生生地表现出上海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

见证时代

“扫街”扫出的照片最大特点是时代感强烈,可以生动地体现出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状况。因此,摄影人应该着力选择那些场景,让图片展现出时代的气息。从左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哥大”时代的靓姐风采及通讯设备的粗笨;从下图可以领略到“全球通”时代的时尚和通讯设备的精巧,这也是“扫街”摄影的功用及价值体现。

大哥大叶健强 摄

网络时代汉哥 摄

守株待兔

巧设“陷阱”发现有特色、有亮点的拍摄地点是“扫街”的重要工作,但是,发现好地方并不等于一定能拍出好照片,有经验的摄影师总是善于设置陷阱,等“鱼”上钩。一座建筑的前面,一张漂亮的宣传画前都可以成为“陷阱”,摄影师把相机准备好,等待适当的人物进入取景框中再按快门。当然,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物体进入才算合适,就要靠摄影师的及时判断。同时,使用什么样的快门速度和光圈也要根据拍摄的题材来选定,有时摄影师故意使用较慢的速度,让移动的人物产生虚影,形成特殊的画面效果。另外,还可以将相机放在地上,向上仰视拍摄,可以达到简洁画面的目的。

了如指掌摄影人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常常决定“扫街”的成功率。哪条街有什么特色,适合用什么方法表现,摄影人最好要做到心中有数。“扫街”不是胡“扫”乱“扫”,经验证明:越是市民聚集的场所,越容易发现和捕捉精彩的瞬间。只有做到了然于胸,摄影人才能更好地设立“陷阱”,才能更有效地“守株待兔”。

灵活蹲守“守株待兔”不是盲目地死守,一定要注意摄影的技巧。首先要善于选择守的地点,只有地点选准,才能很快拍出优秀作品。其次是要善守,知道使用什么样的相机、什么焦距的镜头,使用什么样的曝光组合,才能拍出符合自己构思的画面。再次是善于守中变化,在拍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摄影人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根据情况的发展,调整自己的拍摄位置,才能更好地在“扫街”的过程中以逸待劳,守出更多的佳作。

迈步街头汉哥 摄

紧催慢赶刘仁洲 摄

紧追不舍

追踪好目标拍摄过程中,一旦发现好的目标,就要及时跟进,跟拍不辍,直至拍到满意的画面为止。当然,拍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被摄对象,最好是悄悄地拍摄,如果被摄对象表现出反感的情绪,那么,最好不要继续拍摄,否则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追踪好瞬间为了得到更好的瞬间效果,摄影人也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要一锤定音,如果通过数码相机的回放,感到有不理想的地方,最好及时跟上去补拍几张,力求得到比较完美的瞬间效果。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扫街”照片的题材非常好,但是摄影的表现力不够,没有达到应有的良好效果,因此,穷追不舍常常非常必要。

追踪好题材“扫街”摄影的较大收获就是在拍摄的过程中发现好的题材,发现好的选题,因此,一旦发现,最好要深入挖掘,才能让“扫街”效益更大化。如果一次拍得不理想,就拍两次,甚至长期追踪拍摄,力争把一个题材拍得非常丰富、完整,把一个“扫街”的偶然行动,做成一个“扫街”的计划,就能拍得更透彻、更精彩。因此,摄影人要带着问题去“扫街”,要带着思考去“扫街”,好的题材虽然不是随处可见,但是就潜藏在日常生活之中,就看摄影人能否用镜头挖掘出来。

玩玩具手机的小女孩范舟波 摄

骑车人叶健强 摄

轮子的梦徐晓刚 摄

注重构图

视觉语言必须通过构图来完成,在“扫街”摄影的过程中同样要讲究构图的运用。善于处理好画面的呼应关系和对比关系是完成构图一个重要手段。

画面的构成 摄影技法中有很多构图的原则,如T型构图、框式构图、S型构图,V型构图,在“扫街”摄影时,摄影人要灵活运用,才能使画面看起来更专业,更富有艺术性。

呼应关系“扫街”时,拍摄现场的人与物形成一种有机的呼应关系,可以有效地体现摄影师的理解,表达出画面的意境。从根本上说,内容也是构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当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反映社会,表现人生。

对比关系运用对比才能抓人眼球,所以对比是摄影艺术的关键。在“扫街”过程中,善于发现贫与富、动与静、时尚与落后、简单与复杂……都可以赋予画面生动的表现力。强烈的反差对比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也会给人们的视觉带来较强的冲击力。

保卫汉哥 摄

巨大的项链与保安的形象融合在一起,让人们一下看到保安的重要性。独特的构图形式也让画面造型十分新颖。

大都市汉哥 摄

大型过街天桥在北京比比皆是,站在天桥上面,常常有一种俯视众生的感觉,阳光照射形成的阴影常常具有很强的形式感,拍出来的画面自然构图十分生动漂亮。

穿越梦境刘清梅 摄(上图)

争浦锋 摄(下图)

色彩和用光

丰富和谐的色彩城市的色彩是丰富多彩的,摄影师要运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体现这种感觉,也可以通过巧妙的取舍,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表达出作者的构思和创意。灰暗的色彩、鲜亮的色彩都有不同的含义,色彩越是丰富,有时越难驾驭,通常要避免杂乱。优秀的摄影师总是善于通过不同色彩的重组,表现出画面的和谐。

灵活生动的用光“扫街”虽然时间仓促,但还是要讲究光线的运用,尤其是巧用独特的光线,才能创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散射光利于表现层次,强烈的光线可以形成富有造型感的剪影,局部的光线能够有效地突出主体。这些光线的效果和用光原则与其他的摄影题材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扫街”摄影中,要求摄影师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运用。《七彩人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轻松?麻烦?刘仁洲 摄(上图)

羡慕周克勤 摄(中图)

穿越梦境熊汉泉 摄(下图)

巧借背景

背景的选择是“扫街”摄影中极重要的一环,也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街上富有特色的广告牌和宣传画最容易出画面效果,也能有效地反映时代的特色。因此,摄影人首先要确定好背景的内容。背景的内容,背景的形式,背景的色彩,都是摄影人需要认真选择的元素。只要善加利用,能够将背景与现实中的人物形成巧妙的结合,便可以事半功倍,拍出画面效果不错的作品。

都市一督熊汉泉 摄

背景可以和现实中的人物形成呼应关系,让画面产生新奇的冲击感。《都市一督》照片巧妙地将巨大广告牌画面与过往的行人结合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

背道而驰浦峰 摄

背景形式生动鲜明就能够给现实中的人物提供一个活动舞台,很容易拍到有新意的好片。

新奇史栋华 摄

背景内容与现实中的人物结合起来,往往可以产生新的意境,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新奇》一片便是很好的例子。

虚实结合

富有动感的照片才能更具艺术的魅力,拍摄时可以从画面构成、对比关系和运用拍摄特技几方面下工夫。当摄影师看到合适的场景时,可以将相机依靠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使用慢速度拍摄,当人流穿过画面,形成的虚影就会与原先坐在画面中的人物形成虚实对比的关系,就能让人们感受到街头人群的流动感。另外,摄影师可以运用慢速度拍摄,例如拍摄《商海人潮》时,摄影师用1秒的曝光时间,边拍边转动相机,使拖箱向右行走的人比较清楚,而其他地方的人形成虚影,十分有趣。当然,慢速快门往往要考验你的持机稳定性,这时使用独脚架或找个支撑点会非常有用。

无时不精彩

天气不好也能拍出好片。拍不好地面的人,可以拍地面的倒影;拍不好地面上具象的人和物,可以转而摄取一些抽象的画面,这是很多摄影人容易忽略的方面。只要做摄影的有心人,就能成为全天候的“扫街”摄影师,拍出更多独具效果的画面。

概述

深入、激情、灵感,要想在“扫街”摄影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就必须具备以上几方面的素质。因为摄影作品是作者思想的一种表达,是摄影人心灵活动的影像再现,只有心灵碰撞出来的作品才能感人,才能打动读者。“扫街”摄影恰恰给广大摄影人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的天地,让许多人在摄影领域显示艺术才华。

拿起相机,敏锐观察,发挥想象能力,每个人都可能在“扫街”中拍到佳作,都可能在生活的不经意间留下美好的瞬间。这是“扫街”摄影优于其他摄影门类的独特优势,也是摄影人找到更多生活乐趣的良好途径。

都市变奏曲汉哥 摄

商海人潮汉哥 摄

(责任编辑:金俊)

猜你喜欢
扫街背景摄影
除夕,扫街扫出了愤怒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扫街归来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轻装扫街 感受欧洲魅力 佳能EOS 100D的欧洲行摄之旅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