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历史选择了孔子

2009-09-10 04:43
国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墨家法家儒学

佚 名

任何一种学说要成为“官学”,肯定都要得到官方的青睐和赏识。否则,无论如何高深,都登不上大雅之堂。官方需要一种对社会施加影响的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又不可能凭空产生,而只能到民间的思想资源中去寻找,去挖掘。

而儒学就是这么一个“幸运儿”。自从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来,儒学就开始登堂入室了,成了官方的意识形态,被赋予了“正统”的地位。而儒生,这些代表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这些只能靠嘴巴和脑袋吃饭的“士”,终于一下子土鸡变凤凰,成了“士大夫”,成了官方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孔子和孟子,这些在春秋战国时代四处碰壁、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思想家,也随着儒学的兴盛而身价倍增。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了“亚圣”,到处受人朝拜。而“孔孟之道”,自此也被中国人视为不言自明的真理。

历史选择孔子,青睐了儒学,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对中国的发展,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有一点我们还是要承认,孔子的儒家学说并不见得比诸子百家中其他学派的观点更先进、更崇高。不说别的,就拿当时与儒家同为“显学”的墨家思想来说吧!其“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身若其身”的“兼爱”思想不可谓不崇高;其“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社会实践不可谓不真诚;其“尚贤”、“尚同”、“兼爱”、“非攻”、“明鬼”、“天志”的理论体系不可谓不完整。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墨子的思想可能更体现了一种民主和科学的萌芽,远比孔子的“仁”和“礼”要进步得多。但是,就是这样一种带有浪漫色彩的思想,在汉代以后逐渐衰落了。

还有道家思想,其主张“无为”、“自然”和“逍遥游”的人生境界和理想不可谓不洒脱;其奉行的“贵柔守雌”、“上善若水”的策略也不能说不高明;而“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相濡以沫,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理想不可谓不浪漫。但是,道家思想最终也没有成为正统,仅仅在个别朝代的开端时期被信奉,用于开国时期鼓励生产,修复战争创伤的权宜之策。而当一切恢复正常,这种思想随即又被抛弃。汉朝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翻开历史,道家的思想在大多数情况下虽然没有被奉为治国之道,却成了一些不得意人士平衡心理的精神寄托。那些归隐山林,将身心寄托江河的闲云野鹤,大多是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遭到挫折以后,大多数都会转向道家的出世思想。于是,前有儒家,后有道家,满足了中国人得意和失意时的不同需要,平衡了中国人各方面的心理需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儒道互补的中国文化格局才显得必要。如果说儒家被历史所选择,成了文化的主流,那么,道家则就像幽灵一样如影随形地跟随着这个官方意识形态,随时满足其失灵时所带来的精神迷茫和心灵空缺。

法家思想的命运和墨家、道家都不同。它没有被抛弃,也没有衰落下去,而是被改造利用了。这是因为,法家的思想太赤裸裸了,统治者虽然在内心中很认同这种思想,但实在不敢表现出来。谁愿意把自己丑陋的一面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呢?所以,法家思想是历代帝王秘而不传的秘籍,只能晚上偷偷地去读,而不敢当着自己的子民去读。

翻开历史,我们会看到一个非常滑稽的现象:很多王朝和帝王都是靠法家思想起家的,但最后却卸磨杀驴,将曾经帮助他们的人一一除掉。像吴起、商鞅、韩非子、吕不韦、李斯,这些法家著名代表人物,不尚空谈,唯求实干,他们都靠自己的思想将一个个诸侯国由贫弱变成了强国。可惜他们的命运却都很悲惨,吴起被杀,韩非子被诛,商鞅被腰斩,李斯被处以极刑……这些擅长“刑名之术”的人没有一个能得善终。

原因很简单,君主虽然利用了法家思想,但也感到了这种思想的冷酷和无情。他们对这种思想既爱又恨,爱的是这种思想的有效,恨的是怕这种思想有一天被用在自己身上。所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所以,中央集权建立以后,各个王朝在治国之道上一般都是内法外儒。外儒是给人看的,是面子工程;而内核却是法家,是秘而不宣的驭人法宝。可是,这种思想不能说出来,属于旁门左道,登不了大雅之,所以只能受委屈了。

具体到儒家,它不像墨家那么浪漫,追求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它也不像道家,总是让人感觉在耍阴谋;还有法家,如此赤裸裸,不是把人变得更加野蛮了吗?儒家讲秩序,但归于和谐;讲感情,但从不落入虚幻;讲谋略,但归于仁义。所以,孔子的学说既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也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从中看到了情感的归依和人生的意义,“智”者从中体察出来的则是如何去统治别人,管理国家。于是,各取所需,儒学的粉墨登场就可以理解了。

时势造英雄,历史的选择是最无情的,也是最合理的。中国的历史选择了孔子,却抛弃了墨子、老子、韩非子,估计仍然还是和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的“黄色文明”有关。正是这种黄色文明使得私有制在中国没有充分发展,人和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一直没有被私有制的利剑所割断,因而从“图腾崇拜”转向了“祖宗崇拜”,而没有转向“宗教崇拜”。而这个大的背景,也正是孔子恢复“周礼”成功的原因,也是儒家在百家争鸣中胜出的关键。正像中国的政治体制必然会从“封建”转向“集权”一样。

猜你喜欢
墨家法家儒学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小小书法家
浅谈先秦墨家哲学观念
论墨子“兼爱”思想作为通识教育之核心理念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