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怎样被垄断的

2009-09-10 04:43李小丽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9年7期
关键词:经学老师

李小丽

中国历史上从汉至唐之间,曾有过一段漫长的世家政治时代——做官家族世代相袭,竟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用我们今天的观点看来,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垄断政治。可不怎么广为人知的是,这种政治的源头,竟然是始于少数书呆子对知识的垄断。

难道知识这种非物质性的东西,也可以“垄断”吗?如果你提出这样的疑问,那也只是因为你没有在那样的环境下生活过。

在我们的时代里,知识的阳光灿烂明媚,只要随手拉开窗帘,就可以自由地沐浴在其中。

假如这个周末你实在闲得慌,却又不想到海边去晒太阳,还不愿意帮父母亲大人做家务,而是突发异想要研究一下西方政治经济学,你该怎么办呢?如果你手头恰好有几十块零钱,你可以到城里的大书店里去买本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或是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要不休谟、李嘉图什么的也成,于是这个周末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偷懒。如果还想便宜点,那么旧书摊上有各种版本的《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一类的书,大都校对详确,装订精美,而且几乎没有任何使用磨损——唯一算得上是缺点的,就是年头久点,可能比你我都还大上好几岁。如果你实在财迷,连一分钱都不想花,那也有办法:你可以端杯茶去泡泡图书馆;要是不嫌眼睛累,直接上网搜索也成;或者打开电视机,没准哪个台正在开播相关讲座呢……

可如果你生活在一两千年前呢?那可就不太一样了。

你可能是在给镇上的悦来客栈送柴火时,才偶然听到几个住店的客官谈起一种叫作“经学”的东西。这几个半吊子把这种学问吹得神乎其神,这就引起了你的兴趣。更重要也更现实的是,据说皇帝老倌相当尊重这些研究“经学”的知识分子,肯给他们官做——于是,为了光宗耀祖或是济世安邦,为了虚拟的或是现实的,为了高尚的或是庸俗的——不管我们怎么去描述这个目的之性质,反正你是下定了决心,准备投身于做学问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去。

可是,现实是相当残酷的——你很清楚地知道,在你家所居住的镇子上,并没有谁懂得这门学问。虽然传说中有一种用竹条串起来,写满了文字,叫作“书”的东西,但这东西相当稀罕,在方圆数百里内,还没听说有谁家珍藏得起。(直到1940年初,范文澜跑遍延安城还找不齐一部《二十四史》或是《资治通鉴》呢,你可不能指望比范先生运气更好吧?)于是,你只好跑到邻近的大都市里去碰碰运气。

在那里,你听说扶风的马老师是著名的经学大师,只有投到他门下才会有前途,于是你二话不说,立刻就从你在胶州湾畔的老家出发,千里迢迢地跑到陕西去了。如果你走得快又心无旁骛,大概要走两个来月;如果你在路上害了点小病或者不巧给哪家小姐抛下的绣球砸晕掉了,那么你很可能就永远都到不了。到地方后,偏偏马老师说自己年纪大了,再不愿意收徒弟,你顿时就傻眼了。还好路过的卢大人是个热心肠,听完你的哭诉后决定帮你的忙。既然卢大人出面说情,马老师也只好收下你做弟子,好心的卢大人顺便还帮你送了成捆的干腊肉做学费——这就叫作“束修”,在那个普通人几乎吃不起肉的年代,这些学费折算下来并不便宜。

于是,你满怀着对卢大人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憧憬,入学了。可是,这里的学习生活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你足足呆了三年,可马老师连句话都没和你说过,更甭说亲自指导了。也就是你那些成绩稍好的学长们,偶尔出来敷衍了事地给大家开个讲座啥的。虽然你各门功课都很优秀——尤其是数学成绩更是出奇地好,因为你以前是个卖柴火的嘛——但马老师似乎完全没有赏识你,并推荐你出去做官的意思。更确切地说,他根本就不认识你。

直到有一天,马老师推算天文学,碰上了一道难解的方程,偶然血压飙升头脑眩晕而颓然倒地,于是旁边拍马屁的大师兄便推荐你来解。你果然不负众望,一出手便成功了,从这时起马老师才算认识你。在马老师的亲自指导下,你的艺业突飞猛进。

等你终于打算毕业的时候,你算了一下,你在马老师门下总共呆了七年。前一两年,你其实完全是在学习陕西话——没办法,谁叫你是个山东人呢?既然陕西人晁错听不懂你的前辈伏生讲话,那天道好还,你也一样不该听得懂陕西人说话。再加上路程上花费的时间,为了筹措路费打工的时间,十来年已经过去了,你已经是个中年人了——在那个时代里,你甚至都可以算是长寿的了。

可你还算是个幸运儿,有多少比你走了更多路,吃了更多苦,花了更多时间的家伙,这会儿连陕西话都还没入门呢!虽然你也不是不可以把学习的窍门传给他们,但你花了那么大工夫学来的深奥知识,总不能就这样便宜了人家吧?你通常更愿意把这些功夫用来辅导你的小儿子,或者是个别特合你心意的弟子。

于是知识就这样被你的家族所垄断了。

严酷的生存条件,落后的技术水平,使得伟大的智慧难以广泛地传播,只有那些握有相当便利的条件,或是有异乎寻常的意志力和好运气的家伙,才能有幸掌握。

前面这个故事,并不是凭空胡诌,而是实实在在地糅合了两个大人物的真实经历:一个是唐朝的禅宗六祖惠能和尚,一个是东汉的经学巨头郑融大师。也就是说,在上至汉,下至唐的漫长光阴中,技术条件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文化士族对知识的垄断事业。

编辑/姚晟

猜你喜欢
经学老师
评《明初经学思想研究》
经学与当代中国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诗言志”的审美阐释
《皮锡瑞学术研究》评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海峡两岸郑玄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