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雷人采访琐议

2009-09-15 09:08葛丽芳
理论观察 2009年4期
关键词:被采访者口误雷人

葛丽芳

[中图分类号]G2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4—0158—01

雷人是一个新词语,2008年刚刚兴起。意思是出人意料且令人格外震惊。与晴天霹雳相似,但又不尽相同。晴天霹雳多用于惊闻噩耗时的反应;而雷人则多用于表达无厘头的或无奈性的、尴尬性场合的个人感受,好像“于无声处听惊雷”一样。

伴随着雷人一词的流行,传媒业内一种“雷人式采访”也随着某些“采访语录”曝光而成为了为世诟病的对象。以国人关注度最高的田径项目男子110米跨栏为例,某资深记者的数次采访运动员,而运动员包括观众却的确有被雷轰击的感觉:

你比赛服的号码是441,4+4+1等于9,今天你又在第9道,是不是这次9是你的幸运数字?(刘翔无语15秒,竟不知如何作答)

今天天气怎么样?(飞人还是沉默,估计是不知道怎么会问这样用不着回答的问题)

你的教练是不是给了你很大的帮助?(那还用问吗)

你有没有信心得亚军?因为冠军已经是刘翔了。(开赛之前问史东鹏,近似冷酷)

你觉得和刘翔在同一个时代是不是很悲哀?(还是在问史冬鹏,更为冷酷)

作为同行,对这些提问不敢苟同。这些雷人的采访,不仅运动员反感,也令观众气愤。说明记者的素质尤其是采访技巧亟待提高。诚然,运动场上的采访往往是即兴的,加之工作繁重,精神高度集中,心理时时处于紧张状态,有错难免。更要求记者有高度的灵敏性和快捷的反应力、高超的采访技巧和精良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在瞬息万变的运动场上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采访问题不可能事先全部准备好,而这也正是考验记者的综合素质的时候。不能因为工作繁忙就可以作为雷人、出错的理由。而且雷人的症结不在于忙不忙、紧张不紧张,而在于观众根本看不出这些雷人的采访是因为忙,因为紧张而出的错。有些错误已经是“张口就来、出口就错”式的错,如果给这些雷人的采访做个评价的话,轻则属于有口无心,重则似乎要归于胸无点墨。

这些雷人式采访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类型:

脱口而错。这一类错误应属于口误,不过这种口误多了自然就影响了记者的采访质量,影响了记者的美誉度。刨根问底。刨根问底,是许多记者采访的惯用手法,问题在于有些问题到最后或是无法回答,或是无须回答,失去了提问的必要性。

没话找话。这种类型的提问或是离题万里,或是毫无意义,一点含金量都没有,被观众称为“没话找话型”。

涉及隐私。每个人都有隐私权,采访时记者不应该涉及运动员的隐私权,应该给人家多一些私密的空间,而我们的记者在采访时却不大注意这点。

欠人性化。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对运动员多一些人文关怀,注意不要伤及对方的心理,尤其对于成绩不理想的、有伤病的运动员更要注意不要伤害了人家的自尊心。

剖析这些雷人的采访,对我们也很有帮助。采访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能否有高超的采访技巧往往是衡量一个记者优劣的重要砝码。张越、崔永元、水均益、王志、张泉灵等著名记者都有很高的采访技巧、采访艺术,值得我们学习。为避免出现以上那些雷人的采访套路,就要熟练掌握采访的两种提问方式,一是开放式提问。即提那些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没有严格的限制,被采访者有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较得体;二是闭合式提问。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被采访者的回答只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两种方式各有千秋,具体运用哪一种要在采访中灵活掌握。注意闭合式提问要合理,不要问那些荒唐的、匪夷所思的问题。

猜你喜欢
被采访者口误雷人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美惠子姐姐聊采访技巧(上)
都是口误惹的祸
电视节目采访中—如何让你的采访对象打开心扉
口误
雷人画语
人人都避免不了口误
雷人画语
雷人画语
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