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的“面涅”

2009-09-15 09:08李兴濂
百家讲坛 2009年15期
关键词:宋仁宗哥们儿身份

李兴濂

大凡当了官的人,脸就会变。鲁迅有一句诗“一阔脸就变”,就是讽刺那些身份变了,地位变了,面目也就跟着变了的人。可北宋名将狄青,却是一位“坐不改名,官不改貌”的人。

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 8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开始了军旅生涯。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狄青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由于他勇猛善战,屡建奇功,所以升迁很快,几年之间,历官泰州刺史、惠州团练使、马军副部指挥使等。皇祜四年(1052年)六月,推枢密副使。之后被任命为枢密使,做了最高军事长官。

《宋史·狄青传》记载:“(狄)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而曰:‘陛下从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一意思是说,狄青当官前曾在脸上用朱砂刺过字(面涅),十余年后当了枢密副使,脸上仍保留着宋代军士低贱的标记——制字。宋仁宗劝他用药抹去,但狄青却未从命,理由是:“我所以有今日,就是因为有此‘面涅约束,因而不敢放纵。”

在狄青看来,这“面涅”不但没有为他“丢脸”,相反,倒使他时时记着自己的过去,记住自己的“身份”,因而有了激励,有了警策。他说:“皇上您都不嫌弃我出身低微、贫贱,按照战功把我提升到这个位置,我还怕别人嫌弃我出身低微、贫贱吗?我留着这些字,让士兵们看看,使他们都懂得一个人该如何努力上进,建功立业!”

狄青不愿忘本,不以门第为意的品行和武功在当时朝野广为传颂,京师的百姓都“诵咏其材武,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

古往今来,当上官就“变脸”的例子,不胜枚举。秦末陈涉称王,当初和他一起“打工”的穷哥们儿,竟仍然大大咧咧地与陈涉王称兄道弟,并且口无遮拦地将陈涉王幼时的事儿全抖落了出来,也就是把陈涉王的“面涅”公之于众。结果,这些穷哥们儿一律被砍了脑袋。

而今那些贪官们东窗事发时,总是痛哭流涕地说,我忘了本,其实也就是忘记了过去曾有的“面涅”!昨天的“哥们儿”,今天当了官儿,就有了一张“官脸”,就牛皮哄哄,不知天高地厚,忘乎所以。可见,像狄青那样,居官位而记“前科”并以此自励的人,是不多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为这位曾有“面涅”、脸面不美的狄青而感动。

编辑高丹

猜你喜欢
宋仁宗哥们儿身份
以民为本,千古一帝
心中有天平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拆散
准来
亲一个
宋仁宗的菩萨心肠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