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死亡医生”来华推销安乐死

2009-09-17 10:21
环球时报 2009-09-17
关键词:承受能力安乐死澳大利亚

中国学者:可进行开放式讨论,但要考虑公众心理承受能力

本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梁 陈 本报记者 王跃西

西方人争论不休的安乐死正在悄悄走进中国人的生活。据美国彭博社16日报道,澳大利亚安乐死倡导者菲利普·尼奇克医生10月份将在中国电视台亮相,向中国观众介绍有关安乐死的内容。对此,上海社科院学者赵国军表示,中国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持开放态度,但澳医生来华推销安乐死,应尊重中国习俗,考虑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

报道称,有“死亡医生”之称的尼奇克将在一个长达13小时的收费节目中现身说法,向中国大陆和香港的观众介绍“如何在医生的帮助下实现安乐死”,让人们了解如何“有尊严地离开”。尼奇克表示,他每天都收到十几封询问安乐死的电子邮件,其中至少有两三封来自中国。他认为,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像美国一样,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医疗费用负担”,“因此,应该研究一下有医生协助的安乐死”。

据介绍,尼奇克的节目将于10月在一个名为“家庭健康”的付费电视频道播映。该节目制片人罗伯特·蔡表示,中国人不愿意谈死亡,因为这不吉利。但这个节目不是有关死亡,而是有关“我们如何死去”,这是中国人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尼奇克一直是安乐死的积极倡导者。1995年,他说服澳大利亚北领地区议会通过了安乐死法案,使北领地成为世界上首个承认安乐死合法的行政区域。在此期间,尼奇克对4名病人实施了安乐死。尽管后来澳大利亚参议院废除了这项法案,尼奇克还是成了世界上对病人实施合法、自愿和致死性注射的第一人。

无论在澳大利亚还是在其他国家,安乐死始终是一个争议性话题。反对者谴责说,安乐死不人道、不合伦理,更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犯罪。尼奇克出版的《温柔地杀我》、《安宁药片指南》等书,曾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列为禁书。2009年,他因推出用巴比妥酸盐帮助病人安乐死,在新西兰和英国先后被短暂拘留。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赵国军博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安乐死在世界上有争议,在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它是一个不确定的话题。现在,中国对安乐死的讨论持开放态度。我认为,澳大利亚医生要在中国宣传安乐死,首先应当依照中国的相关法律行事;其次要尊重中国的习俗,考虑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第三,安乐死原本是医学方面的话题,但在西方眼中很容易与人权联系起来,我希望这件事澳方尤其是澳大利亚媒体不要把它炮制成一个人权话题。”▲

猜你喜欢
承受能力安乐死澳大利亚
浅谈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相守70年 同日安乐死
行在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行
澳大利亚雕塑作品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