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

2009-09-18 03:03
中国集体经济 2009年5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刘 啸

摘要:低碳经济自20世纪末出现后,很快风靡了全世界。它不仅是人类为保护地球提出的新口号,也是后工业化时代人类追求的健康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旅游

低碳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人类为应对全球变暖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它是以减少温室气体(C02)排放、防止全球变暖为己任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低碳旅游尚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所基于的理念正好可以克服生态旅游的弊端,它比生态旅游具有更为丰富而且明确的内涵。它可以将旅游——这个标志人类未来生活品质的生活方式从一些模糊概念中分离出来。

一、低碳经济的诞生及诠释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诞生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第一次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文明和高碳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刻反思。1997年在日本京都通过的世界上以法律约束力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条约《京都议定书》是引发低碳经济理念形成的触点。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将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概念提出。英国政府为了达到2020年C02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的目标。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政策,征收气候变化税和能源产品税;强调科技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全方位节能减碳。为推动家庭节能减碳,推广隔热保温建筑材料实现建筑节能;推广节能灯,采用LED绿色照明,淘汰白炽灯,实现照明节能;购买节能家电,如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能洗衣机、节能电脑等,实现家电节能;推广混合燃料汽车,鼓励使用自行车出行,实现低碳交通。

(二)低碳经济概念的诠释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及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二、低碳经济对全世界未来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

碳排放量。从表面上看,是人类能源利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但从本质上讲,更是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农业社会本质上是一个低碳社会,而工业社会本质上是一个高碳社会。研究表明:在漫长的农业社会温室气体(CO2)浓度一直稳定在280PPM,这个浓度对于地球大气温度的变化起到了平衡作用。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CO2)浓度一直存在快速上升的趋势(IPCC,2000)。在化石能源体系的支撑下,人类形成了火电、石化、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工业、并由此衍生出汽车、船舶、航空等行业,这些高能耗的工业都可称之为高碳工业,即化石能源密集型产业。人们发现:一方面,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人类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平,是人类社会物质和财富的评价标识;另一方面,化石能源的使用规模和速度与CO2排放量的增长呈线性相关,并正在影响着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内在平衡性。因此,化石能源的消耗,CO2的排放以及大气中CO2的浓度成了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水平的新标识。

(二)低碳经济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国际政治问题

早在巴厘岛大会之前,低碳经济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先后登场的《斯特恩报告》、美国副总统戈尔拍摄的《难以忽视的真相》以及由世界4000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IPCC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众口一词的把早在1896年,阿累利乌斯提出的“化石燃料燃烧将会增加大气中CO2的浓度,从而导致全球变暖”一个科学假说,上升为政治命题,认为“只有到2050年将大气中CO2浓度增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2倍以内,才可能避免发生极端的气候变化后果。”对于这样一个结论。政治家们说“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得到了科学家们的证实,而科学家们又说科学的结论得到了政治家们的认同,就是这样,科学家们和政治家们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了高度的一致。为此,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关注这一问题的戈尔副总统和IPCC专家组。

(三)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发展过程中又一重大规则

近代世界文明发展史,已经形成两个半世界各国必须遵从的规则。第一个是联合国宪章。第二个是关贸总协定。第三个是半个规则,现在只走了半步,但它终究会成为第三个规则,这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现在第三个规则的内涵、原则和基本内容还在谈判之中,但是它已经形成的雏形,那就是要明确世界各国“共同的,但是有区别的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

(四)低碳经济规定国际社会长期的努力方向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在联合国框架下承认了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京都议定书》成为控制CO2排放的一个全球性制度安排。它给出了“工业化”国家的企业在一个具体时间范围内降低气体排放的目标。这份里程碑式的文件同时提供了3种灵活的减排机制:“国际排放贸易”、“联合履行”和“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

三、低碳旅游对生态旅游的解惑

生态旅游似乎成了“时髦”的代名词。在旅游各种促销中为了提高旅游市场的兴趣,传统的旅游产品前都冠上了“生态”二字,生态观光旅游、生态度假旅游、生态探险旅游、民俗生态旅游等等都成了频率最高旅游名词。本来“生态”(ecology;oecology;aecology)是一个很实在的词,就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很多旅游专家借用了这个词,并给其赋予了很多内涵,比如有体现保护生态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甚至健康、环保等等概念。这其中就有小马拉大车之嫌。于是生态旅游很难有一个确切的含意。生态旅游(Ecotoudsm)一词自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CeballosLa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至今,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世界各地的学者根据自己对

生态旅游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诠释。卢云亭在《生态旅游学》一书中就列举了73种有关概念。有人估计,对生态旅游概念定义至少有100种之多,可谓众说纷纭。由于生态旅游迄今都还没有一个明确和普遍接受的定义,而多数学者又都是基于自己的研究需要,对生态旅游的内涵进行不断扩充,导致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生态旅游定义的滥用、误用以及泛化。对生态旅游地的开发、决策和管理产生误导。也有不少学者不断对此提出质疑。

(一)关于生态旅游对象的质疑

在各种生态旅游的定义中,生态旅游的对象一般被认为是自然旅游资源,特别是生态环境良好、受干扰较小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如果将生态旅游资源定义到这个程度上,它极大地限制了旅游的范围,也就是说生态旅游虽然时髦但只能包括旅游的一部分,因此将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寄托在这一部分上很显然是不合适的。

(二)关于生态旅游者的质疑

根据国内外相关论述,生态旅游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指的是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游客。这类界定具有统计上的可操作性,但只是对旅游者行为现象的部分概括,体现不出生态旅游者与普通旅游者的区别;狭义的生态旅游者,指的是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负有责任的游客。由此可见,生态旅游内涵中所指的旅游者应为狭义的生态旅游者,仅指来到生态旅游区的对环保和经济发展负有一定责任的那部分游客。从旅游者自身需求来看,旅游者来旅游目的地旅游,追求的是能使身心愉悦的游憩体验,而非责任性的学习。生态旅游只能达到提高旅游者经历这个目标,而不可能要求旅游者为旅游地承担这么多责任和义务。因此生态旅游者本身就是一个不单独存在的概念。

(三)关于生态旅游过程的质疑

有了生态旅游资源,也有了生态旅游者,还必须同时具备生态旅游实现过程,才能是一个个完整的旅游过程。旅游实现的过程必然要依赖于交通,也就是说生态旅游也一定要有生态交通,那么什么样的交通才是生态的交通?实际上无法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

低碳旅游把人类对旅游所寄予的希望全部融入整个旅游过程当中,避免所谓旅游资源、对象和过程的争议。它是只注重目标,它使旅游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分解到了全过程,它的理念和目标都非常清楚,那就是旅游不仅是要享受健康的环境,也有义务创造健康的环境,只有发展低碳旅游才可以实现“三赢”或者多赢。

四、低碳旅游——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低碳经济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它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它涉及旅游的3个主要方面——食、住、行。要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在旅游过程中进行节能和减少CO2排放。

(一)饮食节能

由人类食品结构变化导致的CO2排放增加也是非常巨大的。人类在食物链中,并非处于最高端,属于杂食。可是随着近代人类盲目提升在食物链上的占位,食谱过多偏向动物食品,一方面直接导致了人普遍的身体超重和肥胖,伴随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提升;另一方面也使渔肉产业迅速发展。2006年,世界肉类总产量已达2.76×10t,渔业产量为1.4×10c。估计生产每千克牛肉。需排放346kg当量的CO2温室气体。通过旅游调整人们的饮食结构,既有利于人的健康,也有助于CO2减排。

(二)建筑节能

我国建筑及居民生活用能量很大,2004年我国城乡民用建筑面积约为400×10m2建筑能耗已占总能耗20.7%。数据显示,北方城镇建筑采暖、农村生活用煤1.6x108标煤/年,占我国煤产量的11.4%。建筑用电占全国电耗的27~29%。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6%,约新增110×10m2以上需采暖的民用建筑,2020年比2004年可能需增加2.5×108t标煤,5.800×108-6.300×108W·h用电。旅游建筑节能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可以采用建筑物采暖、太阳能利用、推广节能灯等多种手段。

(三)交通节能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用能迅速增加,已在总能量需求中占30%的比例。交通是旅游的重要支撑,节能空间很大。当前在汽车交通中其能量的利用效率并不高。汽油所含化学能在汽车汽缸中燃烧,经机械传动损失,达到车轮部分约为原含能量的13%,车轮与地面摩擦能耗约占50%,余下的50%用于加速车身部分约占95%,用于加速乘客的部分大致只占4~6%,所以汽车交通运输过程中汽油的总能量利用效率仅为0.3~0.5%。由此可以看出,发展旅游节能交通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