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培养方案

2009-09-18 08:50徐小茹
关键词:必修课交融学时

徐小茹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单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输送的需求。本文提出高职院校实施“文工交融”的瓶颈和几点措施,从而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方案。

关键词:文工交融培养方案

0引言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和高等教育职业方向不明确,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同时就业市场供求矛盾也日益突出。伴随着高等院校的改革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高职教育何去何从变的也迫在眉睫。本文提出高职院校实施“文工交融”的瓶颈和几点措施。从而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能力,做到从“融入”、“融合”到“融化”的层进式发展。

1高职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规模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教育部的最新数据,普通高职高专院校接近1200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0%左右。2008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2100万人和90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半。但问题也变的日益突出。

1.1師资力量薄弱随着近几年来的扩招,低于本科院校分数线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流入到了高职院校,导致各学院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往往是一个教师同时任两到三个门课程,周学时多在12-20学时;同时由于现行职称评定政策的原因,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撰写论文、做课题上,根本无暇顾及百十来号人的课后辅导及作业批改,甚至不留作业。各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多数教师走出大学课堂就走上讲台,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可谈,即使那些有一两年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也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1.2学生素质下降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很多学生的自制力稍差,上课说话、看闲书的现象比比皆是,任课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在做实验时只能二三十人围在一个实验指导教师身边,使实验课成为一堂演示课,多数同学根本不清楚实验过程是怎么一回事,更谈不上会操作。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职业技能,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建设校内仿真、模拟或完全等同于工作现场实际的实训基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力不从心,实践教学也就大打折扣。对于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较少的学校,实践教学的欠缺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1.3社会认同度不高在人们眼中:高职院校在很多人的眼中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别无选择才进入高职学习的。并没有认识到高职的定位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而不是获得较高的学历。在国家资金投入上,高职院校基本没有新的财政投入,主要靠收取较高的学费运转,资金来源单一,与国家对本科院校的投入不可同日而语。

2推行“文工交融”整合高职教育模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针对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多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功夫。就最近一些高职院校提出“文工交融、科学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笔者认为,所谓的“文工交融”就是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要突出一个“融”字,真正实现文科和理科、文科和文科、理科和理科之间从课程融入、到整体融合、再到系统融通的新的跨越;紧密结合各学院的办学背景,立足高职业教育,依托专业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善于总结,不断提高,不断探索,重点突破,从而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而许多高职院校在具体推进“文工交融”的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学生在校期间总学时是一定的,文工交融的课程体系势必会挤兑本专业课程的学时,如果比例调整不得当,一味的往有限的学时里填塞交融体系课程,势必会影响学生所学专业课的深入程度,最后造成博而不精,样样会,样样只会一点的僵局。

如何更好的推进“文工交融”,使文工交融真正落到实处,扎实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文工交融”在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改革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拙见:

2.1以市场为导向,细分学生课程体系:将课程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细分为“专业内部必修课”和“专业外部必修课”:同样,选修课也细分为“专业内部选修课”和“专业外部选修课”。专业内部选、必修课所占学分相应大于专业外部选、必修课所占学分,并进一步整合全院教师资源,按学分的高低分配相应的课时。例如,计算机工程系在把握市场就业动态后,引入“文工交融”体系制定必修课时可以加入了机电系的CAD课程,可将photoshop、dreamweaver等作为专业内部必修课,各占2个学分;将CAD作为专业外部必修课,占1.5个学分。制定选修课时纳入会计系、经济管理系课程,将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课程作为专业外部选修课,占1个学分。这样可以导向性的建设各系“文工交融”办学体系。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感兴趣的课程进行深入自学,加强学生学习的互动性、积极性的同时,拓宽学生就业面。

2.2夯实拓展专业纵深,引入灵活奖励机制:很多高职院校对自考“专转本”的学生每通过一门给50元钱奖励,旨在鼓励学生自我提高、自我深造。那么在纳入“文工交融”体系时,也可以采用一些必要的奖励措施。例如,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CAD这一专业外部必修课的学习,拿到了CAD认证工程师证书,学院可特设“跨专业标兵”以及在奖学金评定上加分来予以奖励。拓宽学生学习领域的同时增强其就业的自信心和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2.3开设第二专科、优化培养方案:本科院校里有很多学生学有余力的同时,可以辅修“双学位”,双学位就相当于硕士层次。我们高职院校是以高中为起点的大专层次,也可以设定“第二专科”,双专科专业就相当于本科层次。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人事厅联合下发的苏教办[1999]18号《关于取得跨学科门类两个专科毕业证书人员享受本科毕业生部分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二、第三条规定,凡取得双专科毕业证书者按本科毕业生见习工资标准执行;取得双专科毕业证书、且业务水平和工作表现突出者,在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可作为具备破格条件之一对待。这样,学院整合全院的教师资源,给学有余力以及未能就读自己感兴趣专业的学生提供辅修“第二专科”的机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宽领域专门型人才。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不必大量挤兑本专业的课程学时。做到“专业”和“辅修”的两不误。

2.4以实践为基础、增大实习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真正做到文工交融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能在实践中得以运用。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积极与专业教学相关的一些企业建立联系,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使这些企业成为学校可靠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做到校企结合。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中,形成在实践中悟理论,用理论促实践的良性循环学习模式。

3结束语

一个国家的强盛和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全体公民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社会要求年轻一代具备厚实的文化基础和较高的职业技能。职业院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文工交融”等多种教育模式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培养现代化博而专精的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必修课交融学时
真美
学习不是“刷学时”
窗外的世界
凉山羊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交融的独特优雅
浙江省11所高中将试点必修课选课走班制
沪江BEC带你精读金融时报:伦敦金融城年龄歧视问题突出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
完善“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