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公允性”遭遇市场“拷问”

2009-09-21 07:15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13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质疑弊端

张 媛

[收稿日期]2008-12-11

[作者简介]张媛(1978-),湖南长沙人,湖南财经学院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预算会计实务。

[摘 要]公允价值的核心内容就是按市值给资产定价。但公允价值实施以来,恰巧碰上了这场次贷危机。在经济形势乐观的时候,公允价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旦景气周期下滑,公允价值便成了“落井下石”的“帮凶”。显然,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的公允性遭到了质疑,世界上叫停之声不止,但一时又无法找到“公允”的新方法。我国也实施了新会计准则,未来业界在继续推行公允价值时必将更为谨慎。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危机;弊端;质疑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3.015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3-0037-03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以美国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为代表的金融界,将批评的矛头直指美国会计准则。2008年10月初,美国60位国会议员联名写信给美国证监会(SEC),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他们认为,实施的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是导致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无法控制的根本原因,如果银行不必按市值给其资产定价的话,金融系统即会企稳。

一、“公允价值”概念及引入

FASB(1996)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5号(FAS 125)《金融资产的转让和服务以及负债清偿的会计处理》中指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交易或清算销售)中据以购买(或承担)或销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公允价值运用于金融工具首次现身,是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84年发布的SFAS 80《远期合同会计》中。1998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33号在美国发布。随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发布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这些准则要求所有持有待交易或可供出售的衍生产品、债券、股票等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而贷款、存款、持有至到期的证券仍使用账面价值。IASB于2005年全面推行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将完全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列为今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目标。2006年底和2007年初,美国FASB先后发布财务会计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和第159号《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强制美国公司尤其是银行和金融机构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特定的金融资产和负债。

公允价值的出现是现代会计计量以价值取代成本的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它强调公平交易,反映时态观和现值观。但引进公允价值“生不逢时”,恰巧碰上了这场次贷危机,遭遇市场巨大的质疑。

二、欧美“公允价值”叫停呼声高

2008年9月16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之后,美国金融形势骤然恶化。投资者和银行互相不再相信对方的账目,原因就在于以市值计价的会计数据让人无所适从。银行家抱怨市值计价不仅导致经纪商报价及定价服务对他们的资产以清仓价格误导市场,而且还令其雪上加霜,为受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而在投资者看来,如果银行可以假装没有出事,则意味着他们实际上已经严重贬值了的资产还将继续按幻想定价。在金融创新手段的帮助下,原本质量不好的基础资产通过过度包装,也可以将不值钱或者有风险的资产,通过分拆打包,分割出各种不同的产品,以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价格出售。

美国政府提出了规模达7 000亿美元的救助方案。部分国会议员认为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将有助于帮助纳税人减少数十亿美元的救助成本,从而将会计准则的变动提升到减少纳税人损失的高度。平日并不关心会计专业问题的政治家们开始纷纷表达对会计准则的观点,其中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博波纳的声明集中体现了他们的观点:“对那些没有市场价值的金融资产而言,繁重的公允价值计量规则已经恶化了信贷危机,改变这些规则已经成为众议院共和党的首要任务”。2008年9月26日美国众议院否决救助法案后,对会计准则的指责达到了顶点。众议院一些议员将暂停公允价值计量与否决金融救助方案联系起来,要求停止公允价值计量规则。

会计界和一些经济界人士认为157号准则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该准则双向和功利的态度:在金融产品价值持续上升时,金融机构乐于看到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带来的益处;在金融产品价值下跌时,就转而抱怨和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原则。改变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将会剥夺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权利。就像德勤亚太区金融服务领导人菲利普•哥特(Philip Goeth)所说:“现在的金融危机原则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会计问题,我们不希望看到公允价值的废除。而停止使用公允价值,正如起火后,关掉火警警报,火不会自己灭掉一样。”

美国消费者组织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允许企业欺骗投资者又欺骗自己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会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幻想定价”,肆意虚定高价。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公司也担心这种变化会误导投资者评估问题贷款和抵押贷款支持资产的价值。

美国SEC和FASB左右为难。根据SEC2008年8月提出的一项两步走的计划,将允许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估计至少将有110家)从2010年起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发布业绩,2014年起,所有美国公司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在巨大的政治压力和企业压力下,美国证监会(SEC)在9月30日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发布了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仍然坚持第157号准则,只是要求企业在为资产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如果该类资产缺乏活跃的公开市场交易,则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2008年10月1日,60多名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证监会,强烈要求监管者立即暂停公允价值计量。当日提交美国参议院讨论的金融救助法案修订稿明确支持美国证监会有权暂停公允价值会计准则。10月3日众议院通过的救助法案最终稿中,专门有两条针对会计准则,其中第132条授权美国证监会可以在其认为必要的情况下,有权停止执行157号准则等规则;第133条要求证监会调查157号准则中提出的公允价值计量对美国金融机构的影响以及修改该准则的可行性,并要求证监会在法案生效90日内向国会提交研究报告。10月7日美国证监会任命副首席会计师詹姆士•克劳克为负责人开始根据救助法案对会计准则进行调查。第二天,美国政府救市方案授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暂停“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

美国暂停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引起国际会计准则的连锁反应,不仅引起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不安,也使得全球刚开始与新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所有国家都不免无所适从。在欧洲金融市场陷入空前的困境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被要求修订准则,允许金融资产重新分类。迫于巨大的压力,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同意了这一要求。自此欧洲公司的会计账面表现可能有更好的条件优于美国公司。

三、实施“公允价值”的弊端

作为预防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此轮金融危机中被指责为“雪上加霜”甚至“落井下石”的“帮凶”。如果说在上一轮储蓄和贷款危机中,会计处理被指责为没能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那么在这一轮次贷危机中,会计处理却被指责为过于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

1.制造了“高杠杆”的世界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由投机者和银行家“无休止的贪婪”引发的,而他们的错误却由普通大众承担。30年前,美国的银行家就开始利用按揭贷款发行债券,然后开始利用这些债券发行新的债券,诸如抵押支持债券(MBS)和担保债权凭证(CDO)等。将次贷、商业性抵押债券、信用违约掉期之类的金融资产捆绑起来作为证券化产品销售出去,堪称华尔街的一大发明。这一炼金术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不仅更易于交易,而且杠杆率更高。

公允价值计量下的金融创新,令华尔街成为一个高杠杆的世界。据瑞银的数据,美林的杠杆率从2003年的15倍飙升至2007年的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攀升至33倍,高盛也达到28倍。相比之下,美国银行截至2008年第二季度的杠杆率为11倍,不及投行平均水平的一半。然而,过度依赖杠杆亦是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前提。雷曼恰好在其杠杆率高达31.7倍之后轰然倒下,并由此成为五大投行退出历史舞台的标志。那么热衷于救市的布什政府对雷曼兄弟见死不救,显然绝非偶然。

2.放大了金融风险

按照原来的美国证券监管规定,金融机构所持有大量的次级债金融产品及其他较低等级住房抵押贷款金融产品,每天都得根据市场价值来确定其资产负债表上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次贷危机发生后,次级债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和市场价值直线下降,从而使得这些公司持有的次级债证券化产品的市场价值迅速下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没有及时注资来补充资本金,那些公司很快就将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

美国银行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规则严重恶化了信贷危机,其批评的逻辑是,市场陷入了“按公允价值对次贷产品进行计量—确认巨额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损失—投资者恐慌,抛售持有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的股票—迫使金融机构降低次贷产品的风险暴露—金融机构进一步确认减值损失—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不停止公允价值计量,危机就无法消退。

3.别有用心者更易于操纵利润

我国早在1998年和1999年发布的“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和“投资”三项准则中曾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在随后的两年中,频繁出现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事件,因此2001年取消了公允价值在上述准则中的应用。由于公允价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使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因此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非常谨慎。

四、我国实行“公允价值”将更谨慎

公允价值(Fair Value)的字面原义,是公平价值的意思,但现在它甚至连真实与否、合理与否也回答不了,又何以谈得上保证公平?美国暂停了按市值计价的公允价值之后,并没找到能反映公平价值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反而将因此而有成为任人揉捏的橡皮泥的风险。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公允价值概念被普遍应用于新会计准则当中,在后来发布的38项具体准则中,有22项具体准则提到了公允价值。但每个具体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要求并不相同,而是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程度地加以应用。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

然而新会计准则实施尚不到两年的时间,今年这场次贷危机就把“公允价值”推到

风口浪尖上

来,企业界与会计界对公允价值产生了深刻的质疑。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理解会计准则,以及在审计过程中合理判断公允价值,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技术委员会证券期货研究小组于2008年11月7日召开了“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研讨会暨“做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会议。深圳市具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各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及注册会计师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针对金融危机的产生与发展、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影响,以及如何做好2008年度财务报表审计进行交流、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1] 甄伟红.公允价值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建议[J].经济与管理,2008,22(4):89-92.

[2] 王建新,董美霞,陈玉军.公允价值运用专题研讨会综述[J].财务与会计,2007(6):22-23.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质疑弊端
跟踪导练(四)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关于公允价值本质与特性的探析
探讨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
“新农合”县级统筹弊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