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策杖走天山(一)

2009-09-21 07:14李慎明
百年潮 2009年8期
关键词:王震新疆民族

李慎明

1980年9月至1981年8月,王震同志受中央委托,4次赴新疆考察。当时我任《解放军报》记者,每次都随行采访。从1983年始至1993年王震去世,我又有幸被调到他身边担任他的秘书。在他身边工作,时时、事事深受教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震已进入古稀之年,他更加情系被他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曾经战斗、工作和生活过的新疆。1953年,他调离新疆后到去世前曾先后14次回新疆视察工作,其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便8次扶杖莅临新疆考察。在他北京的住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经常是他的座上客;新疆有关部门在北京举办有关活动,他总是在极其繁忙的公务中挤时间参加;在有关会议上,遇到新疆的同志,他总是十分关切地询问西北边塞的情况。王震还经常戴着老花镜,亲自动笔,字斟句酌,多次就新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给中央写报告,提出建议。新疆的各族干部群众说:“王老是身在北京,心在新疆。在晚年,他对新疆的工作更是殚精竭虑操尽了心!”王震去世后,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怀念王震的悼文中,深情地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在有关新疆稳定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丰富了我们党做好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工作的经验。”

促进民族团结稳定新疆大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疆同全国各地一样,各项工作逐步呈现大好局面。但由于境内外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动,加上工作中出现新的问题,1980年下半年,新疆的民族关系一度出现紧张态势。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受到影响,工农业生产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十分忧虑。

王震焦急忧虑,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对新疆局势的发展十分关注。

中央对新疆形势十分重视。1980年9月23日,胡耀邦主持召开了新疆工作座谈会,王震出席会议。同时,“中央决定,派王震同志到新疆,代表中央慰问新疆各族干部、各族群众和解放军指战员”。

此时的王震,做完膀胱癌治疗手术刚刚4个月,身体十分虚弱。但他领命的第4天,即带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民族问题》、《列宁、斯大林论中国》、《沙俄侵华史》、《左文襄公在西北》等书籍,登机出发。同行的有国家农委主任张平化、农垦部副部长张林池、著名诗人柯岩和王震的夫人王季青等。

这是王震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后第一次到新疆视察指导工作。9月27日到达新疆后,即听取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汇报,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解放军指战员举行座谈,直接听取他们对新疆形势的看法和建议。在自治区领导汪锋等陪同下,出席自治区第三次文代会和自治区四届政协第十次常委,(扩大)会议,亲切看望驻乌鲁木齐部队的部分团以上干部,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视察期间,王震还不顾疲劳,先后到和田、喀什、阿克苏、库尔勒等地,看望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各族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指战员。在视察即将结束时,在乌鲁木齐还亲切看望和慰问了自治区各族干部并作重要讲话。

在新疆各地视察中,王震反复强调:

(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新疆居住的维吾尔、汉、哈萨克等13个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其他兄弟民族一样,都有自己的光荣历史,都是以勤劳、勇敢、智慧和团结而著称。陈潭秋、毛泽民等在新疆传播马列主义牺牲了,陈云、李先念也在新疆工作过。新疆的各少数民族很早就受到中国共产党、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受到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的影响。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学习。

(二)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荣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亲密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各民族之间虽然也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但都为时短暂,和睦友好相处是悠久的。解放30年来,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是好的,友谊是牢固的。各民族的团结经历了严峻的考验,犹如天山上的雪莲,在风雪中傲然盛开。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汉族干部受到冲击;前不久,少数坏人反汉排汉,许多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冒着危险,也要把汉族干部群众保护起来。新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党、国家和各兄弟省、市、自治区大力支援的结果。

(三)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面对保卫边疆和四化建设的重任,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局、生命线和根本共同利益所在,人人要争当团结的模范。要时刻警惕境内外敌对分子妄图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统一的罪恶阴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

(四)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要在各族干部和群众中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的教育,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的科技人才,大力发展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坚决打击扰乱社会治安的打砸抢分子、流氓犯罪分子。但要注意,不要一有人闹事,就说是少数民族闹事。要有阶级分析,各民族绝大多数群众都是很好的,各民族中都有极少数的坏人。不管是什么人,是哪一个民族的,犯了罪,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驻守新疆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解放30年来为保卫建设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要进一步加强军队的内部团结,加强军政之间的团结,加强和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在学习和掌握现代军事技术,提高军事、政治素质的同时,积极协助地方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的利益。

(六)农垦职工要继续做好屯垦戍边工作。屯垦戍边,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好办法,毛主席也提倡。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不可动摇。在边疆工作的汉族同志,特别是老同志,要特别注意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扎根边疆。国营农场要在搞好民族团结和农垦与地方团结上起模范带头作用,与地方农牧企业、农牧生产相互支援,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在开发、建设、保卫边疆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新疆视察慰问的17天中,王震每天往往工作十一二个小时,脚上的末梢神经炎也使他深夜难以入睡,但他仍咬牙坚持。他先后与几百人直接座谈,与近万人会见、合影,并作了多次讲话。在这次视察中,王震十分注意身体力行,带头为民族团结作贡献。9月27日,他在自治区欢迎便宴后,有少数民族同志邀请他跳舞,他不顾刚动过手术、双脚又患严重的末梢神经炎,依然十分高兴地应邀,潇洒地跳了一段新疆舞,赢得了在场的各族干部群众的齐声喝彩。王震带来的党中央、国务院和中

央军委的亲切慰问和他的言传身教,使新疆各族军民很受教育和鼓舞,从而也使一度紧张的新疆民族关系有所缓和。

回京后,王震给中央递呈了《赴新疆慰问的汇报提纲》。《汇报提纲》说:一是要运用各种有效形式,坚持民族团结教育,号召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疆。二是加强新疆自治区的班子建设。从长期坚持在新疆战斗、工作的同志中,选拔熟悉当地情况、懂得生产建设并善于团结各民族及与他们有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而又年富力强的干部,充实进自治区领导班子。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提拔。三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建设及开发新疆上,积极利用新疆资源。加强石油、有色金属、黄金等勘探开发,新建一批发电站,横贯塔里木盆地至青海和通往喀什、和田的铁路修建等都要陆续进行。四是国家教育部增加高校在新疆的招生名额;增加少数民族青年入伍名额;军队要办好干部子女学校。五是组织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及技术人员赴内地或出国访问,以开阔现代生产技术的眼界,有利于新疆的开发建设。这些建议在后来的工作中,逐步被中央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采纳。《汇报提纲》最后说:“我请求党中央、中央军委让我以现在的职务、身份,在新疆帮助工作”,这是“出于对新疆山山水水的情谊,出于爱国者、革命者和共产主义战士的赤诚之心。”

1980年12月26日至1981年1月5日,由胡耀邦主持,中央召开了新疆问题座谈会。会议决定成立以王震为团长的中央赴新疆巡视团,到新疆帮助工作。

此时,喀什、阿克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垦区几千名支边青年聚集在阿克苏,强烈要求回沪安家落户已达月余。1981年初,位于新疆南部的叶城县又发生动乱事件,少数人游行示威,冲击机关,殴打干部,扬言要建立什么“伊斯兰共和国”。

1981年1月8日,王震率团迎着刺骨的寒风又一次到达新疆。在新疆的10余天时间里,王震不顾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走遍冰天雪地的天山南北。他到处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加强民族团结,要维护安定团结。王震还说:“现在一说到专政,就有人怕扩大化。我们当然要注意不要重犯扩大化的错误,但对唯恐天下不乱的打砸抢分子,对妄图破坏祖国统一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要坚决实行专政。”

对王震这两次视察新疆及其间的讲话,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农垦职工、解放军指战员都反响强烈,欢欣鼓舞,不少人纷纷给中央写信,表示坚决拥护。

5月上旬,新疆伽师县发生反革命武装叛乱事件,公开扬言要用枪杆子建立“伊斯兰共和国”。根据王震请求和中央决定,5月16日至24日,王震率中央巡视团,再次来到新疆指导工作。

在此前后,王震还曾几次邀请邓小平暑期到新疆度假。8月10日至19日,王震和当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王任重,陪同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到新疆休假。这是王震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支撑着患了癌症的病体,第四次巡视新疆。就在临出发的当天上午,王震在解放军总医院作了膀胱镜检查,往膀胱里注射了治疗癌症的药物。那时,王震的心率最快时每分钟曾达160多次,医生让他最少要休息半个月。王震深知这次到新疆的重要性,下午便出发了。王震陪同邓小平到了乌鲁木齐、石河子、吐鲁番等地,与各族干部群众、农垦战士、解放军指战员广泛接触。途中,王震还向邓小平详细介绍了新疆的有关情况和自己的一些看法。

10月19日下午,胡耀邦等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乌鲁木齐军区领导进行了谈话,再一次讨论了新疆工作问题。会上宣布了中央关于调王恩茂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的决定。胡耀邦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新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治区各级党委务必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迎接新任务。对工作中所遇到的每个重要问题,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深思熟虑,妥善处理。全区各民族干部,要进一步发扬亲密团结、共同战斗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汉族干部,要牢固地树立长期在新疆工作,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思想。”

至此,新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逐渐恢复并发展。

力主恢复和发展壮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80年前后,新疆局势稳定工作接连出现问题之时,恢复和发展壮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便成为萦绕王震心头的一件大事。

王震是新疆现代屯垦事业的开创者,又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缔造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1954年成立后,对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防御霸权主义侵略,保卫祖国都作出了重大贡献。1962年,苏联霸权主义者制造了伊塔事件,煽惑裹胁我数万边民外逃。事件发生后,生产建设兵团迅速组织军垦战士,分赴边界,担负警戒,稳定局势,充实了边防。到1965年,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拓荒1000多万亩,当年的工农业生产总值达6.6亿元,占全区的1/3。此间,国家投资7亿元,生产建设兵团自己积累投资14亿元,上缴国家税金8亿元。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生产建设兵团受到严重冲击,人心涣散,生产下降,由盈转亏,直至1975年生产建设兵团体制被撤销。这不仅给国家和自治区增加了负担,而且严重削弱了边防。对此,王震感到十分痛心。

粉碎“四人帮”后,王震即考虑建议中央适时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问题。新疆局势出现问题之后,更加坚定了他的这个想法。

1980年九十月,王震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次到新疆视察指导工作期间,他每到一地,在讲话中除了强调各族人民的团结、边防的巩固、四化建设外,几乎都要强调农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0月5日,王震在阿克苏接见当年跟随他进疆开发塔里木仍留在原农一师工作的老红军、老八路和老标兵时说:“屯垦戍边,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的农垦方针是正确的。希望老同志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安心边疆工作……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中,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次讲话不仅是对那些老同志的安慰和鼓励,而且是为尽快地恢复被撤销的生产建设兵团体制,作了一次舆论上的准备。

1981年1月,王震在再次巡视新疆工作期间,在自治区党委召开的上千名局以上干部参加的大会上,联系到新疆的历史和现实讲到兵团的问题时,他情绪十分激动,态度十分严肃地说:“解散生产建设兵团,就是完全错误的……生产建设兵团搞了农业、畜牧业、工业、商业还有交通运输业,这些办得完全对,有什么错误?!……兵团绝不允许破坏,什么抢了‘饭碗、占了‘资源,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央确定我分管新疆的工作,我就是要管。我要管新疆的农垦,绝不允许破坏生产兵团。”这次讲话,实质上为恢复生产建设兵团体制作了一次动员。

1981年1月20日,王震从新疆返回北京。1月30日,他正式向邓小平递呈了报告。报告中说:新疆农垦现有200万人,“屯垦在全疆各地”。“主力屯垦于准噶尔(天山北)、塔里木(天山南)两大

猜你喜欢
王震新疆民族
我们的民族
“要是”的作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抢着去边疆的王震
“办”“为”和解
多元民族
“慌”与“没有慌”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