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施光南女中音声乐作品的现实意义

2009-09-22 08:04
文学与艺术 2009年8期
关键词:声乐艺术

于 淼

【摘要】一个作曲家写一首传世之作已经不易,而施光南先生的一生创作了这么多流传甚广的经典作品,的确反映了作曲家非凡的音乐才能和严谨的创作态度。

【关键词】施光南;女中音;声乐艺术

一、施光南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主要贡献

施光南是新中国乐坛上一位成就卓然的作曲家。其创作涉及多个领域,且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而最能体现其艺术成就的当首推其歌曲创作。他的歌曲旋律既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较高的艺术性,又具有通俗性,可谓“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立足于民族传统,融汇各民族、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之神韵,化为自己的音乐语言,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实践”的创作思想,对当代及今后的歌曲创作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施光南既掌握了西洋作曲知识,又熟悉我国丰富多采的民族、民间音乐,且善于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和体裁多种多样,音乐语言新鲜活泼,风格热情瑰丽,富有民族特点和生活气息。

施光南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中,都能确切地展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着力表达了一种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赞美、歌颂。施光南的创作充分顾及到自己与人民息息相关的朴素的感情,并用他那纯洁、质朴的感情感染着每一个人。也正是通过自己不停地学习和实践来履行他的誓言:“用作曲来为祖国服务”。

现实主义一直是施光南先生创作的思想。他对于如何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严肃的政治题材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他善于把艺术和政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成为此类音乐体裁创作的佼佼者。植根于民族民间的土壤是施光南先生创作的重要原则。他一惯重视民间音乐、地方戏曲、民歌以及少数民族音乐,并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大胆借鉴西洋创作技法探索“民族化”创作规律是施光南先生的主要创作手法。他的这种创作特点不仅限于他的声乐作品,而且体现在其它音乐体裁的创作中。他在吸收欧洲歌剧中的器乐创作经验基础上,不断加入作曲家个人的创造性。他努力探索缩短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在审美心理上差距的规律。

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界面临一个共同的重要问题:中国音乐如何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社会主义的音乐大道?中国音乐要有自己的特色,又要有吸收外国一切有益于我们的成就。这里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中西音乐的交融问题。如何大胆吸收,借鉴外国音乐的先进经验,使之与中国传统音乐交融、发展,从而使中国音乐以全新的面貌影响世界,这是近百年来无数音乐家为之奋斗的课题。

施光南的优秀的抒情歌曲,都是中、外音乐交汇产生的艺术结晶,有些作品不仅是中国歌曲史上的珍品,也可属于世界优秀歌曲之林。在他笔下,抒情歌曲的潜能和容量都得到了新的发掘。他的歌剧作品也是中、外音乐交融的新成就。集中个表现了施光南对中、外歌剧艺术规律的探求和认识。

施光南的音乐创作,在中国音乐发展上,在中外音乐交融上,又向前进了一步,代表了中外音乐文化交融、冲撞中的他们那一代的优秀成果。这就是他的历史贡献。

二、施光南女中音声乐作品的历史地位及研究的现实意义

施光南的音乐艺术是属于时代的,他的作品总是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施光南的音乐艺术是属于民族的,他的作品总是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施光南的音乐艺术是属于群众的,他的作品总是唱出广大人民的心声。施光南在音乐的革命性与抒情性、民族性与时代性、艺术性与群众性相互关系的总体把握上,为我们留下了值得珍视的宝贵经验。施光南总是见自己的创作与祖国的命运、人民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祝酒歌》等歌曲,在不同的历史关头,道出人民的心声、留下时代的履痕。他的这种创作态度,即表明了环境与时代对他的深刻影响,也说明他是一位负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曲家。在施光南看来,作品所反映的情趣和格调,将直接对听众、尤其是青年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施光南重视音乐的革命性、思想性,却绝不以牺牲音乐自身的抒情性为代价。他重视将政治与艺术结合起来,而不是主动将它们对立起来。但是这些创作绝不是脱离生活的、单纯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政治说教。正是施光南的《打起手鼓唱起歌》那清新抒情的歌风打破了“高、快、硬、响”的“文革音调”樊篱,应该说,施光南是将时代的精神、人民的心愿同个人的感情抒发紧密融合的典范。

施光南的创作可归于“俗”和“雅”两大部分,前者以抒情歌曲为代表,后者一歌剧为代表。施光南在这两个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尤其一抒情歌曲的成就最高。而在抒情歌曲部分传唱最广,影响最深的有很多是女中音演唱的歌曲。

施光南的女中音歌曲具有下列这些艺术特点:题材广泛,形象丰富,意境隽永,民族风格浓郁,手法凝练,雅俗共赏。施光南与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的合作,更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典范。两人首次合作《打起手鼓唱起歌》时施光南酒充分肯定了关牧村的演唱,之后关牧村相继演唱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多情的土地》、《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几十首施光南作曲的歌曲,有些歌曲,是施光南专门为她量身定做的。音色醇美,厚重,质朴的女中音关牧村逐渐为广大听众所喜爱。关牧村愿意演唱施光南写的歌,施光南也愿意为她写歌。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那么多优美动听的女中音歌曲。

施光南的女中音歌曲为后来的音乐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优美的歌曲。朗朗上口的歌词,优美动听的旋律,积极向上的意义都是非常适合用于专业训练的。“雅俗共赏”使得施光南的女中音歌曲成为人民群众中非常流行的旋律,在大街小巷广泛传唱。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各种群众性的集会中,在人们自娱自乐的KTV里,也总是能听到那些熟悉的歌曲。现在,对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学生来说,大部分人都会唱几首施光南的作品,尤其是女中音的学生,几乎都是唱着施光南的作品使自己的声乐技巧慢慢成熟起来的。作为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师的我,在现在的教学中,更愿意选择施光南的女中音声乐作品作为学生的练习和表演的曲目。

“施光南为人们留下了一座丰富的音乐宝库,他的许多作品无疑可以成为中国音乐史上永放光彩的艺术瑰宝。如何认识这些艺术珍品的价值和意义,如何评价他的历史性贡献”,“这是历史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也是现实向我们提出的问题”1。笔者以为,音乐评论家梁茂春先生的这席话,值得重视其实,不只是对施光南,对任何一位属于时代、属于我们整个民族的杰出人物及其为时代、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所作出的有目共睹的贡献,都理应满腔热忱地给予肯定。总结过去,为的是启示现在,发展将来。历史,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延续的。

【参考文献】

[1] 梁茂春.论施光南的历史贡献[J].人民音乐,1991,(11):8.

[2]梁茂春.论施光南的历史贡献[J].人民音乐,1991,(11):8.

猜你喜欢
声乐艺术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美及民族特色
审美定位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性探析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研究
声乐艺术唱法及其跨界问题探讨
中西声乐艺术的文化价值探讨
浅析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发展
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艺术有机结合研究
声乐艺术在校园音乐文化中的作用
谈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功能
重唱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