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号角 激越的强音

2009-09-22 08:04邵青春
文学与艺术 2009年8期
关键词:赏析

【摘要】肖斯塔科维奇是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成就的音乐家之一,其创作的《第七交响曲》,在世界上影响极大,奠定了他在音乐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本文从创作背景、作品赏析、音乐风格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 《第七交响曲》;赏析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是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成就的音乐家之一。11岁的肖斯塔科维奇开始创作,13岁进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同时学习两门主科—钢琴和作曲。他曾经荣获苏联人民演员称号(1954),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6),还曾经被授予苏联国家奖章(1941、1942、1946、1950、1952、1968),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国家奖(1974),西贝柳斯奖以及国际和平奖(1954)。此外,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学和科学院都曾授予他荣誉称号。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多产作曲家,一生写有各种体裁的众多音乐作品,其中包括两部歌剧、四部舞剧、十五部交响曲、六部器乐协奏曲、十一部组曲、十五部弦乐四重奏以及电影音乐、清唱剧和大量的歌曲等。尤其在交响曲的创作方面成就尤为突出,他一生共创作了十五部交响曲,而其创作的《第七交响曲》,又被称为《列宁格勒交响曲》,在世界上影响最大,奠定了他在世界音乐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一、创作背景

1941年6月,希特勒法西斯政权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在战争的头几个月中,苏联军队屡受挫败,整个列宁格勒被困,这对当时居住在列宁格勒的肖斯塔科维奇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鞭策。作为一位现实主义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从不旁观生活,回避矛盾,而是积极置身于社会生活的湍急洪流中,满怀革命的迫切感和使命感,肖斯塔科维奇在1941年完成了作品编号60的《第七交响曲》。这一年,希特勒的德国以32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4个坦克师和一个骑兵旅,还有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猛烈进攻列宁格勒。就是在这种严酷的日子里他用半年时间创作了《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用音乐的形式去激励人们的斗志。他的整个生活始终都与苏维埃文化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他是一位善于运用各种音乐创作技巧和手段来表达其对生活、社会以及历史事件思想感受的杰出音乐家。因此他成功地创作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品,包括《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从而也证明了他是一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曲家。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堪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这是第一部反映卫国战争,反映重大社会事件的音乐作品。它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的抗敌意志。当作曲家完成这个伟大的作品时,演奏却十分困难。首先是敌军炮火的轰炸,每天都遭受几百吨炸弹的轰炸,安全很难保证;然后是演奏人员的匮乏,那时的城区几乎全民皆兵,那还有音乐演奏员;其次是演奏场地,敌军距市区最近只有几公里。为鼓舞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志,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苏军派人到前线逐个寻找当年乐团的乐手并把他们安全撤回市区秘密进行排练,修缮演出场地,甚至用军用飞机运送总谱。音乐会演出之前,苏军最高指挥部下达了重创敌人的命令,一时间苏军阵地大炮齐鸣,用所有的炮火对敌军进行猛烈的轰击。强大的炮火换来的是短暂的宁静。此时音乐开始!人民走出掩体,走上大街,聆听广播转播的音乐。人们在这部伟大的音乐史诗中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树立了必胜的信心。

二、作品赏析

《第七交响曲》规模宏大、音乐语言清新;风格纯朴、明朗;对主题形象的刻画极其深刻鲜明。音乐既充满感情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并把创作的公民性、政府性同深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相结合上,在音乐语言和思维的结合上集许多时代的音乐艺术的成就之大成。

第一乐章:中庸的稍快板。首先呈示出“人的主题”,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独白。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 这个乐章表现的是和平与战争的对比。先以田园抒情的旋律,描述大自然迷人的景象,然后是著名的侵略插部,表现侵略者的脚步,主题有11次变奏,脚步声在小鼓中贯穿始终,反复敲击175次,然后是表现列宁格勒军民奋起捍卫俄罗斯的音乐,主部主题再现时,充满悲壮气息,像是为牺牲的战士们唱出的安魂曲。

第二乐章:稍快的中板,三段体诙谐曲乐章。相传作曲家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的主部主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弦乐器那强烈的节奏背景,还有双簧管优雅的副部主题等构成。双簧管的副部主题由低音竖笛接替,竖琴长笛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乐章可以说是最具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音乐。它是俄罗斯人面对战争废墟而唱的悲歌,肖斯塔科维奇说,是“战事带来的巨大悲伤,使生活艰难,无限悲伤,无数眼泪”。

第三乐章:慢板至最缓板。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挚爱。”这一乐章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美之敬意”,犹如俄罗斯大地上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一般。是以柔板表达”对大自然的回忆和陶醉。这个乐章的写作,是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战火的背景下过35岁生日的时刻。当时他与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有人拿来一瓶藏在地下的伏特加,有人带来黑面包皮,而肖斯塔科维奇自己只能拿出一些土豆,这里多是对战前美好的回忆。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转中板。由定音鼓呈示出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动机的短暂导入后,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展示,然后进入自由发展的主部。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末乐章在于表现“胜利之来临”。 这个乐章是对英雄的颂歌和对胜利远景的展望。最后,第一乐章“人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四个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结束。

三、音乐风格

在20世纪西方各个音乐流派中,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很难归类。他并不坚持任何特定的流派,却仍然创造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音乐语言的根基是传统的、民族的、有调性的,但也使用不协和音响与偶然的无调性,只要吻合表现的需要。

当历史步入21世纪的音乐舞台时, 当电声音乐、序列音乐、抽象音乐、环境音乐、要领音乐纷纷实验,操作完毕后,我们发现,在群星闪耀过后,真正灿烂的并没有几颗。反而是20世纪初露“大师相”的那几位真正成了各具风采的大师,被批评为生性守旧,个性保守的肖斯塔科维奇最终成了20世纪交响音乐不可替代的纪念碑,并被载入人类光辉史册,他的音乐思想提醒着后来者,音乐来自于生活,音乐来自于大众,并永远和大众在一起。

结束语:

《第七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献给跟法西斯进行斗争的人们、献给未来的胜利、献给故乡—列宁格勒的礼物。作曲家把音乐看作是一种深刻的精神和道德活动,在创作独具个性旋律的同时担负起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这责任中有记录,有揭露,有捍卫,有拯救。这部以战争为主题的现实手法直面血淋的历史杰作,无疑给新政权注入了充满生命力的血液。这种艺术家的使命感和作品高度艺术化的结合,在整个20世纪恐怕是无人能够超越。第七交响曲是音乐史上的传奇,是反法西斯的赞歌。

【参考文献】

[1] 所罗门.伏尔特夫.见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M]

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

[2]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

[3]黄晓和,苏联音乐史[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邵青春(1971.3--),女,河北故城人,大学本科,衡水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赏析
汉字赏析(广、上)
书画作品赏析
画作赏析
书画作品赏析
书法作品赏析
数列新颖题型赏析
青年画家作品赏析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