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富裕的名义制造大国的贫困

2009-09-22 08:04余云辉
投资与合作 2009年9期
关键词:商品化证券化泡沫

余云辉

《黄金保卫中国》

[著] 张庭宾

[出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 39 .00元

中国最近30年的经济发展史也是一部由海外资本及其代言人所主导的从产品化到商品化、从商品化到证券化、从证券化到美元化的历史。

当“中国经济陷入美元陷阱”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时,美元化的中国正陷入富裕名义之下的贫困化。在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持有美元国债超过8000亿美元的今天,中国仍然没有改变透支环境、透支资源、透支劳动者健康的增长方式,似乎只有维持这种透支未来的增长模式才能维持多数人的就业和基本生活。

当大量的国际热钱进一步涌入中国并不断稀释人民币的含金量和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时,以储蓄来增强自身保障的中国百姓正加速贫困化。贫困化趋势使得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生产、需要进一步商品化和证券化、需要进一步引进外资甚至热钱使得中国经济进一步美元化,美元化又反过来稀释了人民币的含金量、降低了人民币的购买力,从而进一步导致了贫困化。

中国经济从商品化开始,逐步向证券化和美元化升级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迷失自我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我们已经开始放弃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原则。当时最时髦的经济口号是“以市场换技术”。这场经济政策实践的结果是,丢失的市场并没有换来先进的技术,更没有形成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只是引进了外资,引进了美元。中国经济的商品化过程是外资主导的过程,最终由外资完成了对中国大部分产业和大部分市场的控制。

随着外资企业占据了中国主要的市场空间,跨国资本将蚕食的目光转向国内影响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和企业,并开始了所谓的“斩首行动”。当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开放促改革”等经济口号代替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口号。中国经济从轰轰烈烈的商品化阶段进入了轰轰烈烈的证券化阶段。中国银监会甚至规定国内商业银行改制必须引进外资(进而必然地把民族资本拒之门外)。由此足见以向外资出卖股权为特色的资产证券化运动达到多么疯狂的程度。

随着外资机构抛售股权、获取暴利、卷走财富,当初为外资廉价参股或控股核心产业而摇旗呐喊、百般辩护的官员、学者和媒体现在选择了沉默和回避。由境外投行、海外资本及其代理人所主导的中国经济证券化过程是一场日益贬值的美元与中国实体经济收益权甚至控制权之间的交易,是已经丧失了信用的“信用货币”对中国经济版图的瓜分。

张庭宾在新著中首次提出“货币三态”理论,即货币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以实物包括贵金属为货币的“固态货币”阶段、以国家机器强制推行的纸币为货币的“液态货币”阶段、以金融衍生产品为支付手段的“气态货币”阶段。这些“液态货币”和“气态货币”自身并没有应有的内在价值,因此才需要在世界各地流动并捕获实体经济的价值来充填自我。以“货币三态”理论来分析,长期以来,中国一直用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名义用实物资产和企业股权去换取“液态货币”资产和“气态货币”资产。如果中国政府和居民手中持有的“液态货币”资产被注水或蒸发,如果持有的“气态货币”资产的泡沫破裂,那么,政府和居民的财富将归零从而重新陷入贫困化。事实上,现在政府持有的“液态货币”资产正在被注水或蒸发,机构和居民持有的“气态货币”资产的泡沫已经破裂。

《世界是弯的》

[著](美)戴维·斯密克

[译] 陈勇

[出版] 中信出版社

[定价] 38.00元

作者戴维·斯密克挑战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的传统观点,以亲身经历阐述了一个“不平”的世界,他敏锐地察觉到全球化已经从简单变得复杂。他认为,《世界是平的》向我们描述的是一个“简单的全球化”—交通、通讯、互联网的方便快捷,让我们的联系从远隔万里做到了近在咫尺。而《世界是弯的》则埋葬了《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描述的“简单的全球化”—透明度与信息的缺失已经让这个已经全球化了的世界变得复杂了。全球金融体系已经是漏洞百出。世界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健康的金融体系,否则我们的经济也会出现危机。

作者探究了萦绕着每个人头脑中但却无法想明白的问题:为什么“沸腾的大锅炉”中国,会生成一个巨大的泡沫?日本家庭主妇已经掌控了她们国家的储蓄,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我们的世界需要一种“大框架思考”的金融政策以引导危险的巨额资金?在今天变幻莫测的经济中,事情到底发展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应该如何应对?

本书还对中国的泡沫问题进行了认真探究。作者认为,中国面临的最大危险是,中国在经济和金融领域正生成泡沫。这里的泡沫指的是,政府和企业非理性地吸引投资,期望能够获得高收益回报,结果这种期望值越来越高,最后形成了投资的恶性循环。正像近年来所有的泡沫投资: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所暴露出来的网络泡沫,以及西方国家在21世纪初的房产泡沫,所有的泡沫都不会永久地持续下去。

《混沌时代的管理和营销》

[著](美)菲利普·科特勒约翰·卡斯林

[译] 李健

[出版] 华夏出版社

[定价] 38.00元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虽然已届78岁高龄,但却依然思想敏锐,行动迅疾。本书意在提供一张兼顾实践与观念的路线图:一方面为处于动荡时代的企业有效应对危机提供参考手段,另一方面通过不厌其烦地叙述,让企业家转变旧的危机思维。

作者认为,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深化,企业、产业和整个市场摇摇欲坠,动荡不可能很快结束。经济不景气是动荡时代持续摇摆不定的一部分,这个时期,世界通过全球化和技术被无情地捆在一起,风险和机会在各地迅速蔓延。机遇却总是青睐有准备者—那些强有力的、有能力迅速预见并有效应对潜在威胁的企业。因此,作者在书中推出了颇具创新的混沌管理系统,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脆弱性并利用机会,以帮助管理者重新考虑在经济衰退和其他动荡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管理和营销。

《金融的逻辑》

[著] 陈志武

[出版]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定价] 39.80元

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为什么说西方的兴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夺?为什么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一个有财富但没有资本的社会。千万不要因为美国的金融创新带来的问题,就认为我们不放开金融创新的做法是对的。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还原了金融发展史背后的逻辑。作者对金融逻辑的解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解读金融制度的设计、从社会制度设计层面解读金融发展路径、从文化的角度解读财富后面的逻辑。如今当中国又重新回到经济大国的行列时,我们要认真思考:中国怎样才能成为经济强国?如果我们还没有想清楚“金融后面的逻辑”,那我们将永远不会成为“强国”,而只会在“国富民穷”的路上蹒跚和彷徨。

猜你喜欢
商品化证券化泡沫
废弃的泡沫盒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泡沫轴使用有门道
浅析简·爱和于连人生变化轨迹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
对农业技术市场推广的服务研究
新媒体技术支撑下信息市场的个体户
不良资产证券化研讨会编者按
20省国资证券化目标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