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互动式教研模式初探

2009-09-23 04:55郭世英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评价方式教学方式

郭世英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教研员、教师、学生之间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教研员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试图创建一种新的教研工作模式。姑且称之为“双向互动式教研模式”。

关键词:师生同行;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教研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64-03

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学习资源日趋宽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概念界限已趋于模糊。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教研员与一线教师被抛在同一起跑线上。教育理论与实践如何更加有效地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与学整体的效率?教研员究竟怎样做,才能真正为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服务?“教而不研是为愚,研而不教是为虚。”为解决现实问题,为寻找创设“教者乐教、学者乐学、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和谐教育氛围的途径,笔者确立了“语文教研员与师生同行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于2007年3月展开实验研究,经过两年半的努力探索,笔者初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教研工作模式,即“师生同行双向互动式教研模式”。

一、思想基础

本次课改对“课程”做了重新界定,“课程”不再被单纯地定义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即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而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主要是教材)以及环境四个因素组合而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课程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而更是“体验课程”(即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的心灵体验),即课程已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再是被孤立于课程之外的机械的传播者和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共同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这样,教学就不止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产与转化,课程内容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样课程与教学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容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是有利的学习资源,我们应该下功夫激活各种积极因素,使之为教育服务。

二、现实基础

1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总体偏低(较之于我区中学乃至高中语文教师)。从学历看,大约95%以上的教师第一学历是中等师范;从教师业务成长的自主意识强弱程度看,自主意识较强的大约不足10%;更多的教师是“有个饭碗就得”;从教育行为独创意识强弱程度看,具有独创意识并敢于大胆实施的大约只有5%,绝大部分教师独立驾驭教材独立组织教学活动能力不足,离开教材、教参、和参考教案便很难教学,日常很少组织趣味性活动或根本不组织活动,对文章的理解处于浅层次。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处于这样的状态:教学形式单调呆板少趣味,教学问题简单肤浅少思考,教学语言空洞直白少文采,故很难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群体的学习行为总体上看陷于被动。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模糊,不清楚为什么要学,学到什么程度,理想意识淡泊;学习意志力薄弱,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学习行为被动,老师看着我就学,不看着就偷懒;自主自立意识弱,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缺乏抗干扰能力。

根据上述情况,笔者进行了实践研究,探索出一条新的教研工作思路,姑且称之为“教研员教师学生双向互动式”教研模式。

三、内容阐述

“师生同行双向互动”即教和学的双向互动,旨在激发课程生态系统中“人”这方面要素的主观能动作用,激活潜能,互相学习,以求学教并进共同发展。这一模式的基本表达式为:

在这个表达式中,三个要素都是双重角色:即作为教育工作者主体的教研员和教师也是学习者,作为学习者主体的学生和教师也是教育者,教研员辅导教师,教师辅导学生,教研员辅导学生;同时教研员向教师学习,教师向学生学习,教研员向学生学习,因而构成三个要素互为教师互为学生的双向互动。

具体操作内容:

教研员深入一线蹲点实践,跟踪实验教师和实验班,师生共同探索学习新策略。

1教学方式改革。教研员每学期连续跟踪实验班两周(非连续跟踪未统计),与实验教师共同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由教研员主讲。在这一个单元的教学实践中,教研员与教师探索并尝试改革教学方式的新做法。实验以来,笔者尝试了如下做法:

(1)有效预习。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提高课堂效率,在四年级时尝试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利用工具书自己清障碍,积累词句,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设计预习笔记,练习朗读课文等。经过一年的实践,预习笔记由“小脚窝的故事”到“脚窝深深”,学生已经能独立解决生字障碍不需老师课上多费时间;整理预习笔记也形成习惯,不需老师更多督促;由于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分析能力也明显增强。

(2)趣味活动。趣味活动是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最好的形式。我们利用语文课、自习课和班会课时间,组织开展了办手抄报、辩论会、故事会、朗读比赛等。利用周日开展社区活动“粽叶飘香走社区”,清理小广告做社区调查。利用暑假组织实验班学生夏令营:走进大自然——畅游白鸡腰森林公园,走进农家院——体验农村生活。系列活动中,师生学习语文兴趣大大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心理品质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趣味作业。让作业具有趣味性是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教研员带领实验教师,努力摒弃单纯机械的抄写作业,在课堂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后留下足够的空间。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业,在趣味的诱导下,促使学习走向主动。例如,学习“有趣的大自然”单元时,教研员课上讲解了制作手抄报的方法,让学生课后多方收集资料,自制手抄报。那是他们第一次做手抄报,有的学生忙到晚上十点毫无怨言,第二天交作业时如献至宝一般。家长也说“第一次看到孩子写作业这样卖力……”学习《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实验教师让学生结合动画片《奥林匹斯星传》,并自购图书《希腊神话》,利用寒假扩展阅读,开学后搞了一次“走进希腊神话”的主题语文活动,孩子们对希腊神话丰厚的文化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

(4)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一是让学生自己去过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尝试七步教学法:清障碍、熟读文、质疑、自学、交流、评价、总结,改变以往学生被教师考问的被动局面,课堂学生拥有探究自己感兴趣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因而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例如,姜林讲授《金色的鱼钩》一课时,学生读到老班长“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皱紧着眉头硬吞下去”,品味着其中的艰难,一学生问:“他为什么不把鱼骨头烤酥了再吃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参与问题的解答。一生

说:“怕其他战士发现。”该生反驳道:“他可以等别人睡着以后再烤啊!”另一生回答:“草地里没有干柴。”该生又反驳道:“既然能给战士们熬汤就能找到柴烤鱼刺啊。”同学们纷纷参与讨论,但都不能令那个提问的同学满意,最后老师一语道破:“老班长为什么要吃鱼刺啊?”同学们猛然醒悟:“是因为没有吃的,饿啊!”“对,这就叫饥不择食。”同学们终于领悟了饥饿所致的令人难耐的程度。

二是让学生自己画出“文章结构图”。改变以往学生只依靠教师引领被动等待的局面,教给学生划分文章结构、理清思路、归纳中心、写作特点等方面的方法以后,就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文章结构图。教研员尝试在实验班(五年四班)上过两次课,第一次课《草船借箭》,仅40%左右的同学课堂作业合格,但同学们积极努力的尝试令人欣慰;第二次课《最珍贵的东西》;课堂作业合格人数已达到65%。学生的文章结构图有文字描述式,有图文结构式,第二次课学生的图文符号更加生动,文字表述也更加规范。例如,王博文同学第一次课后经过修改完成的《草船借箭结构图》)(请见附图1),第二次课当堂完成的《最珍贵的东西结构图》(请见附图2)。第二次课是公开课,课后会诊中,四年级教师张劭凡快人快语:“我感到一下子就进入了中学时代,这样下去这些学生都能当老师了,不用老师讲了。”两课书,只有四课时的训练,学生就有这样的进展,我们深深感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2评价方式改革。综合测评学习成绩,关注学习品质的形成。实验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单靠兴趣来提高学习效率是远远不够的。四年级学生情感稳定性差,热情来得快,降温也快,自制力薄弱,组织纪律性差,遇到困难好打退堂鼓。根据这些特点笔者研究决定发挥考核评估的杠杆作用,精心策划制定了《综合测评实施细赙,绘制了《综合测评统计表》,把日常作业和品行纪律表现积分量化,纳入期中、期末成绩,进行综合成绩排名,以此激励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行习惯的形成。

实施综合测评以来,实验班学生纪律表现明显好转,得到各位科任老师一致称赞,学生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平均分由原来87分提高到90.9分,优秀率由原来的55%增加到69%。学生深切体会到“纪律是成功的保证。”家长也因此更加重视综合排名。

3教研方式改革。以往教研方式主要是教研员深入一线听课、评课,开展教学问题调查,通过评课、导课和教学讲座等进行个性化辅导和集中辅导。基层教师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有时还会产生逆反情绪。笔者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来给我们上上课……”言外之意是,“你上好了,我们就服你。”为了使基层教师的教研意识走向主动,同时也为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切实把握学生学习的一手资料,语文教研员走进课堂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实践中教研员尝试了两种新做法:

(1)真诚向教师学习,请教师为自记评课。教研员首先拟出“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初稿,征求一线领导和骨干教师意见,整理后将实验稿发给各位听课教师手中,让教师依据评价标准照实打分。日常教学中,教研员与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公开课中,教研员登台树靶子,让听课教师用新评价标准首先给自己打分。评课,以此消除教师对公开课的畏怯心理。刚开始,基层教师有些拘谨,不肯说实话,实打分,有过几次后,教师们就放得开了,课后研讨交流的实效性逐渐增强,这种教研方式也越来越受到推崇,已经由一所实验(三实验)校推广到三所学校(靖宇、新岭)。

(2)调动学生这一最活跃的教育因素,让学生为教研员评课。对于作家来说,最好的评委是读者;对于演员来说,最好的评委是观众;那么对于老师来说,最好的评委就应该是学生。实践中教研员曾经尝试让初中学生给自己评课,效果很好。

让一线的师生给教研员评课,使一线的师生由被动走向主动,主观能动作用得以发挥,创造性潜能得以激发。当然,教师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单靠教研员一己之力足远远不够的,他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但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你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孩子们就会爆发惊人的潜力,而来自学生的“惊喜”又恰是激活教师创造力的一剂良药。

总之,师生同行双向互动教研模式的宗旨是激活课程生态系统中人的创造潜能,使教与学由被动走向主动,由自主走向自觉,让教和学走向愉快。但由于研究时间尚短,此模式还需继续深入以期走向成熟。

四、深入研究的主攻方向

1教研员继续深入一线,深入课堂,深入开展教研,使教研方式与教学方式的改革走向成熟。

2当教研模式成熟后,尽快推广到各校中心教研组成员,使骨干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并继续研究教研变式,使教研形式多样化。

3教研员深入教学研究的同时,努力探索使教育各部门形成合力的有效措施,以促进教育整体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8

[2][4][5]孟照彬,《MS-EEPO新基本功》[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1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责任编辑曙光

猜你喜欢
评价方式教学方式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浅谈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有效提升识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