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海燕:“人肉搜索”帮我找到好友

2009-09-24 08:31
青年时代 2009年2期
关键词:铝厂人肉搜索阿坝州

明 哲

2008年,在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让人们失去了亲人、朋友、老师、学生……尽管危险,从废墟中站起来的人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在无数让人揪心的“寻人启示“中,“人肉搜索”这种新颖而另类的寻人方式成了人们最重要的“寻亲密码”。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强烈地震,瞬间传遍世界,举世震惊。正在重庆市南川区上班的冉海燕惊魂甫定后的第一反应,是打电话给处于震中的汶川铝厂工作的好友韦东。韦东是冉海燕和丈夫大学时代最好的朋友,也是他们现在最好的朋友。

打不通,再打。还是打不通。一直打不通。

正焦急的时候,冉海燕接到了丈夫的电话,夫妻俩异口同声:“你给韦东打打电话,问问他的情况,我联系不上他。”

那天,不仅冉海燕夫妇,大多数人都打不通汶川的电话。

怎么办?夫妇俩一筹莫展。

“求助网络吧!”思索良久,冉海燕突发奇想:“现在网上的‘人肉搜索不是很厉害吗?我们试试看吧,总比坐在这里着急好。”

5月13日中午,冉海燕在天涯论坛上发出了寻找韦东的帖子:“我有一个朋友叫韦东,在汶川铝厂上班,至今无法联系,如有知情的朋友请联系我。”她在帖子上留下了自己和韦东的电话。

此时,还有一个人和冉海燕一样焦急。得知四川地震后,在福州工作的刘仕利赶忙往老家四川省南部县老鸦镇打电话,他也在找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人:哥哥刘勇和好友敖晓红。他和冉海燕一样,在12日那天打了上百通电话,却没有一个打通。真到13日早上,刘仕利终于联系上了哥哥刘勇。哥哥告诉刘仕利,家里平安,就是敖晓红在阿坝州铝厂上班,一直联系不上,“都快急死了!”

13日下午3点左右,刘仕利在百度上敲进“阿坝州铝厂”几个字,在搜索中,他发现了冉海燕的帖子。刘仕利惊喜地发现,冉海燕帖子中的“汶川铝厂”就是“阿坝州铝厂”。刘仕利立即拨通了冉海燕帖子中留上的电话。

“我们互换了手机号和QQ号,在QQ上互相交流了一下自己朋友的情况,”冉海燕说,“我们约好,一有消息就及时互通信息。”

14日早上9点多,刘仕利接到了在阿坝州铝厂生活区的家里帮敖晓红照看孩子的阿姨的电话:“厂里有人回来了,说晓红没事。”

刘仕利说,阿姨提到的这个人是何海,也是阿坝州铝厂的员工。“何海说,地震后,厂区一片混乱,房子都倒了,有很多人受伤。当时他与大家一起照顾伤员。13日早上7点多,接到了阿姨的电话后,何海告诉阿姨,他看见晓红也在帮着照顾伤员,很安全。”刘仕利说。

得知自己的好朋友平安无事,刘仕利的心总算落了下来,但他马上想到了与自己同样担心着的冉海燕。刘仕利随后将何海的联系方式告知冉海燕,说何海可能知道韦东的下落。

冉海燕立即拨通了何海的电话。“何海说,地震过后,他看见韦东也在帮着照顾伤员,应该没事。”距离汶川地震已经7个多月了,回想起当初得知好友平安的消息,冉海燕仍十分兴奋,声音一下子提高了许多。

至此,在距离把“寻找韦东”的帖子发到天涯社区后不到48小时,冉海燕夫妇俩终于找到好友。

“当时发帖子时,我爱人觉得要靠所谓‘人肉搜索来找人,纯属异想天开。”冉海燕笑着说,这让她对被人们称作“绞肉机”的“人肉搜索”产生了许多亲切感。与冉海燕一样,不少人通过互联网联系上了失去联络的亲人和朋友。那段日子,“人肉搜索”成了人们最重要的“寻亲密码”。之后,冉海燕和丈夫、刘仕利和哥哥、敖晓红成了汶川大地震参与“人肉搜索”的其中一员,参加网上大搜救,进行网上呼救,帮助人们网上寻亲、传达震区网友向亲朋好友的报平安、进行心理救助……

“震灾面前,不可能每个人都深入灾区一线,但我们同样没有将这场国难置身事外,我们在网络上构筑爱心城堡,我们成了‘最外围的志愿者,我们惊讶发现,原来,只需伸伸手,我们也能帮助灾区。”冉海燕说,这是她和许多网友在抗震救灾中获得的一大感悟。

猜你喜欢
铝厂人肉搜索阿坝州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哈萨克斯坦铝厂2020年产量大幅上升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美铝将重启巴西铝厂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人肉搜索”中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探讨
人肉搜索与网络反腐“联姻”的原因分析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论“人肉搜索”下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严管“人肉搜索”不排斥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