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法研究国际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2009-09-25 09:46罗海山栾春娟
学理论·下 2009年7期

罗海山 栾春娟

摘要:对破产法研究国际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对中国破产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破产法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破产法研究的关键词图谱显示,破产重组问题、上市公司的破产问题、破产的成本、破产中的优先权问题等是国际破产法研究的热点领域。同时,跨国公司的国际破产问题、破产中的消费者保护问题、防止滥用破产程序等问题,成为国际破产法研究的新领域。中国在今后破产法完善过程中,也应关注这些新的热点领域。

关键词:破产法研究;国际前沿;国际破产;滥用破产防范

中图分类号:DF411.9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114—03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每日都有大量的新公司产生,同时也有一批公司走向死亡。破产曾经被认为是负债累累的公司起死回生、卸掉沉重包袱、东山再起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此之大的破产威力,不知被世界多少企业管理者当作救命的稻草而紧紧抓住,甚至有不法之徒借机逃避法律责任和债务。破产是在为企业解除包袱或带来转机的同时,也给政府、劳动者、消费者、金融经营者等带来许多负担和损失[1]。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数据下载于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SSCI)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多学科引文数据库Webof Science中的权威检索工具。数据库具有国际性与学术权威性;对数据库的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可以把握学科发展趋势,跟踪最新研究动态,等。我们选择了SSCI数据库中法律类的最权威的破产法期刊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美国破产法律期刊》,数据检索的时间范围为1999年至2008年,文献形式包括论文、评论、书信、书评等,其中以论文为主。数据下载日期为2009年5月11日。基本数据包括212条文献记录及其全部引文。

本文中主要运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keyword co- occurrence analysis)。关键词在一篇文章中所占的篇幅虽然不大,往往只有三、五个,但却是文章的核心与精髓,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因此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分析,频次高的关键词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2,3]。我们借助citespace软件,对《美国破产法律期刊》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借此探测国际破产法研究的前沿热点。

2.分析结果

将《美国破产法律期刊》于1999-2008年间发表的212篇数据文献输入Citespace软件中,这些题录数据主要包括标题、关键词、摘要、作者国别与机构、参考文献等。而后设定好选项,调节阈值,选择使用关键路径(pathfinder)算法[4],网络节点确定为关键词(keywords),确定的阈值为(1,1,10),(1,1,10),(1,1,10),运行Citespace软件,生成图1所示的国际破产法研究前沿热点领域分布图谱。

图1显示的是高频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从可视化图谱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改组、重组位于图谱的中央位置,说明破产后的改组是破产研究围绕的核心主题。此外,消费者保护、优先权、防止滥用破产、上市公司、债务人、破产中的道义和政策、律师在破产中的作用等也成为国际破产法研究关注的重点与热点领域。表1列出了出现频次三次以上的31个高频关键词,这31个高频关键词代表了破产法国际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

3.結论与讨论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破产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2006年8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第一条便开宗明义:“为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破产法》用了12章、136条的篇幅,详细规定了企业破产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破产法的基本原则和总的指导思想、破产案件的申请和受理、企业进入破产程序的管理人、破产案件债务人的财产、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债权人的债权申报、债权人会议、破产企业的重整、破产案件的和解、破产的清算、破产案件中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及附则等具体内容。破产法国际研究的前沿图谱显示,随着跨国公司的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急剧扩展,国际破产问题已经成为破产法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5-7]。防止滥用破产制度是国际破产法研究者关注的另一个研究领域[8-11],一些学者认为,需要通过立法来防范那些企图利用破产制度来逃避债务、谋取私利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因破产而引起的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是国际破产法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8,9,12,13]。商业企业破产后,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护,需要相关法律予以明确规定。我国的破产法在今后的完善过程中,也应多加关注跨国公司的国际破产程序、破产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以及滥用破产的防范等问题。

参考文献:

[1]M. Simkovic. The Effect of BAPCPA on Credit Card Industry Profits and Prices. 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2009,83(1):1-26.

[2]R. Bailon-Moreno,E. Jurado-Alameda,R. Ruiz-Banos,et al. Analysis of the field of physical chemistry of surfactants with the Unified Scienctometric Model. Fit of relational and activity indicators. Scientometrics,2005,63(2):259-276.

[3]G. Belvaux,L. A. Wolsey. bc-prod: A specialized branch-and-cut system for lot-sizing problems. Management Science,2000,46(5):724-738.

[4]Chen C. Generalised similarity analysis and pathfinder network scaling[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1998,10(2):107-128.

[5]T. C. Baxter,J. M. Hansen,J. H. Sommer. Two cheers for territoriality: An essay on international bank insolvency law. 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2004,78(1):57-91.

[6]B. K. Morgan. Should the sovereign be paid first? A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the priority for tax claims in bankruptcy. 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2000,74(4):461-507.

[7]C. S. Bjerre. International project finance transactions: Selected issues under revised Article 9. 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1999,73(1):261-310.

[8]L. A. Napoli. Reaffirmation after the bankruptcy abuse prevention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05: many questions, some answers. 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2007,81(3):259-293.

[9]R. I. Kilpatrick,M. A. Zain. Selected creditor issues under the Bankruptcy Abuse Prevention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05 (vol 79, pg 817, 2005). 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2006,80(1):IX-+.

[10]C. M. Jenks. The Bankruptcy Abuse Prevention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05: Summary of tax provisions. 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2005,79(4):893-913.

[11]S. Jensen. A legislative history of the Bankruptcy Abuse Prevention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05. 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2005,79(3):485-569.

[12]E. Chemerinsky. Constitutional issues posed in the Bankruptcy Abuse Prevention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05. 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2005,79(3):571-602.

[13]D. B. Wheeler,D. E. Wedge. A fully-informed decision: Reaffi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Bankruptcy Abuse Prevention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05. 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2005,79(3):789-815.

(責任编辑/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