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对经济发达地区高职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影响和对策

2009-09-25 09:46
学理论·下 2009年7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

熊 英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持续加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将东部地区企业的经营资源优势和中西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基于区域优势,中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的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的中下游产业。在产业转移中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是在服务的理念、模式和价值等方面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搭建与产业转移相适应的平台,为学院专业建设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产业转移;参考咨询服务;经济发达地区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156—02

一、产业区域转移的产业定位

(一)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定位依据的是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东部地区优势主要有二:一是高端要素优势,东部地区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资金、技术、人才、企业家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二是发展环境优势,多年的发展使东部地区的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程度较高,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市场秩序规范。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主要有三:一是自然资源资源优势,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中西部地区拥有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畜牧产品、木材等资源优势。二是劳动力要素优势,尽管有的研究认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东部地区还不是边际产业,甚至继续向长三角等沿海地区集聚。但正如前文所述,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是依赖于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流入,“民工荒”现象预示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随着产业转移带动的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劳动力必然回流,并以相对更为廉价的转移成本实现就近转移。三是中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很大,中西部地区拥有全国2/3的人口,尤其是中部地区人口密集,目前由于收入水平较低,市场容量较小,但可开发潜力很大。

(二)基于区域优势的产业定位

根据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承接的产业应主要从以下三大类中选择: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的中下游产业,具体主要有: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煤炭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与冶炼业、特色冶金与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家用电子电器制造业、普通电子装配业等。通过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形成东部地区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技术度和深加工度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初加工度产业为主的区域产业梯级分工格局。除了从产业垂直分工的角度,还可以从产业水平分工的角度进行产业区域转移,即在同一产业,甚至同一企业内部,根据东部和中西部省区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特点,通过产业转移,合理的进行产业分工与协作,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比如产业链中高端环节(发展企划、研究开发、营销网络),可以选择在东部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充分利用其市场、信息、技术、人才和企业家资源;低端环节(制造、加工)转移到内地,充分利用其能源和劳动力优势。另外,从增强产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对哪些产业该引导进行区域转移,应考虑其对劳动力吸纳的潜力。有些产业(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目前虽然在落后地区其产值就业弹性系数比在发达地区低,但其固定资产投资就业弹性系数大,因此,对这些产业的新增投资应该列入往落后地区引导的行列。

二、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理念变革

在产业转移带来的变革中,用户不再局限于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将会有更多的企业用户加入,因此,高职图书馆应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变“浅层次、单一的文献服务”为“深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运用现代化手段和网络技术,向读者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参考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各种文献信息需求,满足专业调整带来的知识更新的要求。

三、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模式改革

(一)参考信息源多元化

产业升级使得咨询服务仅仅依赖于本馆实地馆藏是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参考信息源从载体形式到内容都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类型的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等新型出版物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网络的延伸,网上资源以超文本的载体形式和方便快捷的檢索方式在参考咨询服务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服务范围扩大化

产业升级,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参考咨询人员必须深入各个数据库,综合各学科知识,对大量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加工,使得参考咨询服务的范围得到了拓宽。参考咨询馆员除了提供原有的服务外,更致力于解答一些高智力疑难性问题,更注重高层次的咨询服务,例如专题检索、定题服务、情报调研等特色服务,使得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三)服务方式多样化

产业升级使得学院用户迫切需要得到各种有效的参考咨询服务和信息资源引导,其希望得到的信息不再仅局限于印刷型文献资源,他们还希望获取多样化的网络信息和多媒体信息。读者需求和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使得参考咨询服务方式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方式将逐步被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虚拟咨询服务方式所取代。借助虚拟咨询台,用户与参考咨询馆员之间可以实现互动交流,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用户无论身在何方都可以通过虚拟咨询台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此外,借助于网上虚拟咨询台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在服务方式上还可以采取经常性问题解答(FAQ)、文件传输协议(FTP)及实时视频咨询(Real-time-Teleconference)等多种新形式。

(四)服务对象广泛化

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主要面向本校师生,而随着产业转移,校企合作等工作的深入,咨询工作的服务对象扩大到整个社会。一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本身成为产业转移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共享资源的一部分,同样,其他地区高校图书馆以及各类型图书馆的网络资源也可以被本地高校图书馆利用,这就使得参考咨询馆员的服务对象超越出校园的界限,延伸到整个社会的读者群。另一方面,在网络化、市场化趋势的推动下,大量信息服务机构纷纷出现,信息咨询业蓬勃发展,向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提出了挑战。参考咨询馆员也只有主动扩大服务范围,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才能寻求自身的发展。

四、高职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服务价值的新体现

产业转移使得参考咨询工作出现了以上变化,相应地对参考咨询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体现了其服务价值。

(一)科学权威性

信息的准确完整和结构的合理是衡量参考信息源的核心标准,信息内容不应该粗制滥造或有思想上的偏见,而应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参考咨询馆员应当具备某一领域的学科背景,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具体工作中要根据咨询服务的深度来确定专家需要具备的知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咨询服务质量的权威性。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应保证:(1)在实时咨询服务中有一批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员,在信息检索服务中要有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咨询馆员;(2)在检索站点上提供能够进行咨询的专家证明信息,包括合作组织的咨询专家证明信息;(3)在为用户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提供有证明的权威性材料。

(二)快速及时性

产业转移带来的变化是迅速的,因此对参考咨询服务的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尤其是来自企业的用户对解答问题的速度要求更高一层。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的解答时间应当根据现有的资源而定。一般情况下,接受问题的10%应该在两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在收到问题的2-5天之内,应该回答至少10%-50%的问题。如果暂时无法解答的应该立即通知用户。理想状态下应该在1-2个工作日内对所接受的问题100%地做出答复,允许用户通过网络说明其请求的紧急性,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解答问题的先后次序。

(三)实时交互性

产业转移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拥有实现实时咨询的技术平台,实时交互的参考咨询使得用户能和参考咨询馆员实时交流,澄清用户的疑问。图书馆应鼓励参考咨询馆员通过网络询问形式或跟踪邮件交流共享重要的用户信息,提供实时的参考交谈方式或通过站点检索方式,在不侵犯用户隐私权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获取用户信息,在服务范围内鼓励用户反复提问直至获得满意答复;利用常用的通讯协议链接相关站点,建立并维持相关隶属关系。

(四)宣传拓展性

产业转移给高职院校带来了许多的企业用户,使得图书馆在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时,除了直接解答用户的问题外,还应该给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及可用信息源的检索途径:(1)提供在服务内容领域使用信息的权力,包括有权使用以前所提出的问题和相应答案的知识基础,或者外部资源的链接参考书目等;(2)在网站上张贴选择政策以说明外部资源的选择标准;(3)定期评论和更新网站以确保内容正确、链接与参考书目有效,即保证FAQs和其他资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校图书馆在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时可将有关消息发布给所有潜在读者,但应注意控制宣传的范围,否则将导致无法承受的过多的信息需求。(1)向有关的电子讨论组发布消息,并在网络站点上发布;(2)在有关网站上建立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链接;(3)直接向潜在的用户发送电子邮件;(4)宣传要以基本的服务质量为保证。

产业转移在经济发达地区带来更多的学习和研究,在此,参考咨询服务可以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高质量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不仅为读者提供直接的、事实型的答案,还应当为他们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引导他们掌握专业领域的信息渠道,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1)尽量利用网页推送和共同浏览功能;(2)提供答案的同时解释检索方法与策略,演示检索过程;(3)提供进一步查找线索时应提供具体的网址;(4)通过评价、描述、提供关键词和路径等方式提供增值信息;(5)100%解答提问,对每个问题至少提供一条线索;(6)在参考服务界面及其帮助栏里提供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常见问题解答、知识库、网络辅导教程、印刷型手册及实体讲座等。

參考文献:

[1]彭连清.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路径选择、产业定位与政府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2007,(11):35-37.

[2]隆国强.中国产业升级的机遇与策略[J].中国对外留易,2008,(4):10-15.

[3]胡敏.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1):45-47.

[4]JoannM.Wasik.Digital Reference Evaluation [EB/OL].[2003-06 -30].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视角下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我国产业转移研究进展述评
河北承接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研究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北京专业市场向河北转移的适应性提升策略
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