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明”“亮”对比

2009-09-25 09:46
学理论·下 2009年7期
关键词:语义语法

刘 畅

摘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近义字词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汉语由古代到现代的双音化演变趋势让我们时常把更多的目光投射到双音节的“词”上。本文则主要针对现代汉语的“明”和“亮”二字的异同做一些探讨,主要从语义、语法、语用的对照上加以阐释,为对外汉语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明”;“亮”;语义;语法;语用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208-03

一、汉语“明”“亮”的语义对照

本文首先从几本常用的工具书入手,对“明”“亮”的语义范围进行分析。

“明”“亮”都是多义词,但各类汉语工具书对两词的义项划分不太统一。下面是笔者对若干常用工具书的统计:

《现代汉语词典》(2000年),以下简称《现汉》:“明”有十二个义项,“亮”有六个义项。

《辞海》(1999年):“明”有十个义项,“亮”有六个义项。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1998年),以下简称《现规》:“明”有十二个义项,“亮”有七个义项。

《现代汉语通用字典》(1987年),以下简称《现通》:“明”有九个义项,“亮”有六个义项。

其中《现通》比普通字典加入了汉字的分频统计,按照使用频率将收录的九千多汉语分为三级,其中一级字(常用字)3533个,二级字(次常用字)3637个,三级字(非常用字)2193个,而本文所讨论的“明”和“亮”都属于一级字,也从一个方面表明了本文的研究价值。

1.“明”的义项。尽管以上所列工具书对此字义项的划分不尽相同,但基本义是共同的,即:亮,跟“暗”相对。《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98年)卷七上:“明,照也,从月从囧。凡明之属者皆从明,武兵切。古文明从日。”《常用字引申义辞典》(1992年)第253页:“明,本义为照亮,亮。”除了“亮”这一基本义以外,“明”还有其他很多义项,上文提到的四种工具书都提到的有以下几项:①眼力好;目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②视力,视觉。③表明;显示;显露在外。④次于今年、今天的。⑤朝代名。⑥姓(中国古代百家姓之一)。其他的义项有的工具书中列了,有的工具书未列,若逐一列出则划分过细,不适合留学生掌握,且⑤⑥属于深层文化意义,所以《现汉》《现规》都将这两义单立了条目。

综合以上几种工具书,可将“明”较常用的义项列出,并举例帮助理解。①亮,跟“暗”相对:~月—照~—弃暗投~。②明白;清楚:说~—~显。③公开;显露在外:~码标价—~枪易躲,暗箭难防。④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智—眼~手快。⑤视觉;视力:失~。⑥懂得;了解:~了—深~大义。⑦表明;显示:~智—开宗~义。⑧次于今年、今天的:~年—~晚。⑨副词,明明,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如此:~知故问。⑩特指天亮:黎~。

2.“亮”的义项。“亮”在《说文解字》中没有出现,表明其出现晚于“明”,但在三国时期已出现于人名“诸葛亮”中。中国古代人的名和字在意义上往往有所关联,而诸葛亮字孔明,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个字在古代就有相通的意义。

以上列举的四种工具书对此字义项的划分也不尽相同,但比较一致。综合来看有几个义项很重要,留学生需掌握。①光线强:明~—~光。这是基本义,四种工具书都在第一位列出。由此引申出以下几个义项。②发光,显现出光亮:天~—屋里~着灯。③声音强,响亮:洪~—嘹~。④使声音响亮:~起嗓子。这个义项只有《现汉》和《现通》列出,是由③引申得出的。⑤(心胸、思想等)开朗;清楚:心明眼~—透~。显示;显露:~相—~家底。此外《现规》还列出了光线和灯火等照明物两个义项,如“山洞里一点~儿也没有—快拿个~儿来”。笔者认为这两个义项在方言中出现得比较多,普通话中“明”“亮”单独作名词的情况都不多见,可以归并到①②的引申义当中。

综上所述,“明”和“亮”只有合而为一时才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明亮”。根据《现汉》的解释,“明亮”有四个义项:①光线充足。②发亮的。③明白。④清晰响亮。

二、汉语“明”“亮”的语法功能对照

“明”、“亮”都是形容词,但它们的语法特点有较大差异,从教学角度出发对两词的语法特征进行分析、对照,无论对“教”还是“学”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语法搭配对照

(1)“亮”前边可以受许多程度副词的修饰,例如很亮、挺亮、太亮、好亮、特别亮、非常亮、最亮、相当亮等等。

①你的眼睛太亮。(严文井《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

②没有灯光,但是夜晚相当亮。(巴金《春》)

而“明”则很少能受以上高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偶尔也能受“微”“半”“甚”的修饰。“微明”“半明”“甚明”等一般在书面语和文言中运用。

①夜里,在微明的灯光下, 我不见它在床下沉睡。①

②顾颉刚先生本人已言之甚明,在《古史辩》第一册的长篇序言中。

关于“明”、“亮”的语体色彩的对照在本文第三部分会有进一步阐述。

(2)“亮”除可受副词修饰外,也可以被代词“这么”“那么”、词组“越来越……”等修饰。但 “明”基本没有这种用法。

①院子里这么亮,每一个出来的人都用手遮住眼睛。

②眼前的“茶色玻璃”在不断地增大增厚,甚至出现了越来越亮的光影……

(3)“亮”前后都可以带补充成分,如常说的“亮得很”,“亮得出奇”,“亮得就像……一样”,“……似的亮”之类,“明”则不能。

①有间火柴盒似的小屋,墙被炸弹震歪了,跟天花板分了家,所以屋里亮得很。

②车站前,那两条铁轨亮得出奇。(茅盾《锻炼》)

③江水……冻了冰,滑刺溜的,镜子似的亮。(杨朔《三千里江山》)

(4)“亮”可以用在“比……还亮”的比较结构中,“明”没有这种用法。

超新星爆发,当时在白天都能看到那颗明亮的新星,有时甚至比金星还亮。

(5)“亮”可以用正反疑问句:“灯亮不亮?”而“明”一般不能。

(6)“亮”可以重叠,表示程度加深,而“明”一般不能重叠,重叠后则成了副词,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如此(见上文“明”的语义分析第九条)。

①灯盏里放了好些根灯心草,拨得亮亮的,像一朵盛开的菊花。(碧野《山高云深处》)

②四面旗子遥遥相对,明明是故意布置好的“两个中国”的阴謀。(杨朔《蚁山》)

(二)语法功能对照

(1)作定语。形容词最主要的用途是修饰中心语,“亮”可以做定语修饰中心语,例如:

①双星中较亮的一颗叫主星,另一颗叫伴星。

②忽然,他眼前出现了一盏亮着的灯,激动地狂奔起来。

而“明”虽然在不少偏正结构的词语中可作定语,如“明天、明沟、明星、明矾”等词语中的“明”是定语,在古诗中也有“明日黄花蝶也愁”之类的情况,但在口语中一般没有“明+的+名”的用法。

(2)作状语。形容词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在动词前做状语,“明”可以做状语,与后带虚词的形式“明着”常可以换用。但“亮”一般没有做状语修饰动词的用法。

①时态结构(即体结构)是什么性质,作者没有明说(明着说),但从其陈述看,恐怕仍在是语义结构。

②小队长,怎么咱今天明着干哪?

③与此同时,华德电扇、长城电扇、骆驼电扇也在明争暗斗,竞争之势蔚为壮观。

(3)作谓语。“亮”在句中可作谓语,当然它的前面一般要有程度副词修饰。

①到了大街上,行人已少,可是街灯很亮,他更觉得空旷渺茫,不知道往哪里去好了。

②一出门,因为里面的灯光太亮了,只觉着一阵昏黑,似乎掉进了一个无底洞里。

而“明”尽管也可以作谓语,但只是比较有限的几个。如“天明了。”“心明眼亮”“眼明手快”等,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明”作谓语时,主语一般是单音节名词。

三、汉语“明”“亮”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

语言研究中,调查统计、量化分析才能取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定量的分析,是得出科学结论的有效方法。《现代汉语频率词典》选用供统计的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语言作品共四类,179种,约180万字语料,是“用人工和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方法,从词语应用的角度作了大规模的计量研究,同时兼及汉字字频和组词能力的统计与分析”,②这项历时近六年完成的科研项目至今对我们汉语界的教学与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明”“亮”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差异,笔者根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成果,通过统计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一)“明”“亮”常用度及散布范围的对照:“亮”比“明”常用且散布范围较广

使用度能较全面地反映出一个词的常用程度和范围。根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统计,在“使用度最高的前8000词词表中”,“明”的使用度为62,词次(实际出现的次数)为78,而“亮”的使用度为197,词次为259。“频率最高的前8000词词表”所反映出的情况和数据更是一目了然,因为词条的顺序完全是按这个词在语料中的实际出现次数的多少来排列的。在这个表中“明”排在1987位,而“亮”排在730位,可见“亮”比“明”常用。

另外,我们再根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看几个数据:

﹡注:表中四类题材Ⅰ为报刊政论文章及专著,Ⅱ为科普书刊材料,Ⅲ为剧本和日常口语材料,Ⅳ为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从这个对照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亮”比“明”常用,相比之下,分布范围也更广。“亮”的词次和使用度相等,而使用度与词次越接近,则该词的次数分布得越均匀,说明该词使用面较广,留学生需要尽早学习并掌握。

(二)“明”“亮”构词能力的对照:“明”比“亮”的构词能力强

从构词角度来看,汉字一般有单用、在词首、在词间、在词尾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单音词,后面三种则是多音词。

首先根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汉字构词能力分析表”来考察两个汉字单用和在词内不同位置上的构词能力:

在“汉字构词能力分析表”的4754个汉字中,“明”的构词能力排在55位,“亮”排在350位。这个统计可以说明两点:第一,“明”的构词能力比“亮”强,第二,“明”“亮”两者都具有较全面的构词能力,既可单用,又可在词内各个不同位置上生成不用结构的新词。

“明”在词首构成的词,有偏正结构的“明灯、明断、明矾、明沟、明黄、明鉴、明眸、明火”等,有联合结构的“明白、明澈、明达、明慧、明快、明丽、明亮、明媚、明灭、明确、明晰、明细、明艳、明朗、”等,有述宾结构的“明理、明智、明志、明目、明正典刑”等。“明”在词间构成的词不多,一般是一些专用名词和成语,如“长明灯、夜明珠、不明飞行物、透明度、漂亮话、眼明手快、光明磊落、光明正大、深明大义、山明水秀”等。“明”在词尾构成的词,有联合结构的“聪明、高明、精明、鲜明”等,有述宾结构的“黎明、失明”等,有述补结构的“标明、查明、注明”等,有偏正结构的“微明、幽明”等。

“亮”在词首构成的词,有偏正结构的“亮度、亮话”,有联合结构的“亮堂、亮光、”等,有述宾结构的“亮底、亮分、亮牌子、亮相”。“亮”在词间构成的词很少,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亮”在词尾构成的词,有联合结构的“明亮、洪亮、嘹亮、响亮”等,有述补结构的“擦亮”,有偏正结构的“贼亮、锃亮”等。“亮”的构词能力最主要表现在词尾这个位置上。

(三)“明”“亮”语体色彩的对照:“亮”比“明”更具口语色彩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能明确地对学生说这个词用在口语中,那个词用在书面语中的词并不多,大量的词语是两者皆可的,但相比之下也有侧重,“明”“亮”也如此。

根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对反映生活口语类(剧本和日常口语)18种语料的统计,在“生活口语中前4000个高频词词表”中,“亮”排在第578位,词次为37,频率为0.232③,累计频率为78.1555④,分布篇数为9,属于口语中的高频词。而“明”并未出现在此表中,说明其口语色彩不强。这一点和前文语法对照的结果也是一致的。

以徐通锵、潘文国先生为代表的语言学者认为,真正体现汉语结构特点的单位是“字”,而“词”的概念是从西方语言学中引进的,汉语中本来没有这样一种与之对应的东西。因此,只有把“字”作为汉语词语和语法教学的基本单位,才能体现汉语的特点,找到掌握汉语的关键。只有全面掌握汉语语素的各种意义、结构和功能,才能扩大词汇量,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对比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通过以上对“明”“亮”的对比,能使我们对这两个字以及由其构成的词语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其实在现代汉语中类似“明”“亮”这样的词语现象还有不少,如“构—造”“光—明”“温—暖”等等,都值得我们进行系统的对照和研究。相信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必将对对外汉语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注釋:

①文中没有表明出处的例句均引自国家语委办语料库或北大语料库,以下亦然。

②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前言》,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

③频率是指该词的出现次数占全部语料总词次的百分比。

④累计频率是指出现的词对所统计语料的覆盖率。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潘文国,叶步青,韩洋.汉语的构词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常敬宇.语用、语义、语法[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语义语法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浅析俄语动词前缀语义的意义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语义搭配的辨识与修改
语法拾趣“尚未”和“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