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2009-09-25 09:46崔文琦
学理论·下 2009年7期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人本主义合作学习

崔文琦

摘 要:探讨合作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根据我国现今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现状,根据人本主义思想,利用合作型学习策略和任务教学法进行较系统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大学英语精读课的课堂组织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法,并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合作学习;英语教学;人本主义;任务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237-02

1.引言

合作学习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又称“小组学习”或“协作学习”,指学生们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流派: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主张教学应该介入学习者的身心、情感和认识等各个方面。其代表人物罗杰斯(G.R.Rogers)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过程中提出两个概念:“自我实现”和“个人发展”。前者指任何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后者指学习者有权从他周围群体中习得无条件的正面帮助,从而使他自己更完善(邓颖玲,2008)。合作型学习的模式强调学习者自我指导、个人发展、个性和内在的动机及合作意识(张迅,2007)。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小组成员那里互取其长,互相帮助。

2.精读课堂的教学现状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另外,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是以应试为目的,一切教学都是服务于考试。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英语考试考察的是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词汇及阅读能力的掌握,而对听说能力几乎没有要求,这就造成了英语课堂上重阅读轻听说的状况。一方面是英语输入不足,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说;另一方面是由于训练和练习少,学生不敢说,担心说错了丢面子。再者,精读课的授课程序过于程序化,枯燥单一。每一个单元都是先介绍课文背景,然后讲单词,接着讲解课文结构和语言点,最后做练习。由始至终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者,精读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甚至失去了学习兴趣。

目前的现状是每个学生能得到的课上操练机会很少,课下进行练习的机会更少。一是没有语言环境。学生们缺少能够一起练习的学习伙伴,也没有可以求教的英语本族语者。二是缺乏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多年来一直是由老师和家长来替学生们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和评估学习成果,很多学生不知道主动学习,也不知道该如何指导自己学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不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还可能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3.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和方法

在精读课堂利用合作学习的策略组织教学的主要原则是:分组方式。我国合作学习倡导者王坦教授(2001)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他认为要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必须搭建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成方式非常重要,分组方式直接影响小组的学习效果,所以说合理分组是保证学习目标完成的关键。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认知风格、性格和性别等在组建小组时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首先是学习习惯。有的同学喜欢独自学习,不喜欢讨论,所以即使把他分在小组中,他往往也是沉默者,即不完成组内分配的學习任务,也不参与讨论,不仅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氛围,也影响了小组的团结和士气。第二,学习目标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共同志向的成员才能更好地配合,集思广益,最终达成目标。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有共同目标和相似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为了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参与,小组人数应该适当,一般为4-5人为宜,以保证每个组员都有机会练习。

小组成立后,还要在小组成员间进行合理分工。这样可以激发每个成员的进取心、创造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首先要推选一个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两个组员担任记录员,观察和记录每次任务的分工、进行情况、大家的进步、需要改进的地方、值得保持和继续的地方。然后组员一起讨论,总结学习策略,为更好地完成下一次任务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在交际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教学新途径(姬晓媛,2004)。Feez(1998)概括了任务教学法的基本内容:焦点在过程上,而不在于结果;基本要素是强化交际和意义表达,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在进行活动和完成任务中,学习者有目的的多开口讲话,彼此产生影响;任务教学法强调任务的自然性和真实性。Willis(1993)指出,符合真实自然情景的任务会使学习者的语言获得大幅进步,任务不应该为了某一特殊语言结构而设计,变成语言结构的表演,真实世界的需要应成为任务设计的动力。所以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既是课堂教学特定的教学目标,又要尽可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

3.1课前准备

目前我校学生使用的英语精读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课本中的课文比较贴近学生们当前的学习生活和社会问题。按照目前的课本安排,每单元可以分为五大板块:课前准备活动,单词学习,课文学习,课后练习和能力扩展(翻译写作练习)。课前准备活动是关于本课的背景知识的,这部分的准备活动是进行小组活动很好的任务素材,小组成员们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实施教学时,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单元,准备时间为两周,按照合作学习的原则,利用PPT等多媒体手段,就某单元的背景内容进行介绍,整个小组发挥团队力量,共同完成任务。

小组在接受任务后,组长要和组员商量分工,确定讲解重点,然后收集并整理资料,制作PPT并背诵讲解词。进行这些工作的同时,副组长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正式展示前要进行练习,然后进行第二次讨论,对PPT和讲解部分进行完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利用集体智慧互相协作,最终共同完成任务,既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3.2课堂演示

小组的协作并不仅仅限于课前准备,在课堂上做演示 (presentation) 时也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学生们被要求把自己对单元内容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形式不限。因为这次任务的核心是训练听说能力,所以课堂演示部分才是重中之重。不但PPT要做的精美,还要注重表达清楚流畅。这就要求小组成员要配合好,尤其是课下要多做练习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演示结束后,还要结合教师和同学的评判进行讨论和反思,这个过程也要进行记录。大家在讨论中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发现他人的优势和方法,达到互补的目的。

3.3词汇的协作学习

单词和课文部分的学习一直是精读课堂的教学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厌倦,一是因为陈旧的讲解方式没有新意。二是因为单词和课文本身离学生的切身体验较远,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所以学生们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笔者尝试利用合作学习策略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课堂上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例如最枯燥的词汇学习部分,笔者把学习任务留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进行词汇学习的时候讨论找出最佳记忆方法。先向学生传授单词的记忆策略:分类组织策略、同化策略、拼读策略等。然后建议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讨论有效的记忆策略和方法,这样,学生们在思考、反思和讨论的同时不但避免了单独记忆单词的枯燥还找到了好方法。

4.结语

有研究表明合作学习效果好于个人学习。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大家的合作意识增强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进步。要保证合作学习成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成员组成原则。为了高效地完成任务,小组成员搭配要合理。(2)成员分工要明确合理公平。(3)小组实施任务时要注意方法,并做记录。所做的记录是小组完成下次任务时进行调整的依据和参考。(4)每次任务结束后要讨论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自我检测的习惯和能力。

另外要注意避免的问题:(1)名义上的合作学习。有的小组为了怕麻烦,没有严格按要求去分工协作。他们只分配各自的任务,然后分头准备,到了课堂展示的前一天,匆忙合成,没有讨论,没有思考,也没有练习。表面上看也是合作,实际上仍然是各学各的,没有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2)重形式,輕实质。课堂演示部分不仅要求展示学生制作PPT,还需要他们用英语就内容进行解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语言交际能力。有的小组把PPT制作的极为精美,而解说时却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简直成了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展示,忽略了课堂展示的本质。(3)各行其是,各自为政。操练口语时,有的小组成员各说各的,不注意和其他组员配合,使得小组活动成了各个组员的个人演讲,忘记了交际的本质。

参考文献:

[1]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Johnson, D. W.R. T. Johnson & E. J. Hollubec Circles of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M]. Minnesota: Interaction Book, 1992.

[3]Willis, D.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1996

[4]邓颖玲,白解红.基于网络的英语视听说合作学习策略研究与实践[J]。外语教学,2008,(3):64-67

[5]姬晓媛,史小妹.任务教学法与多媒体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4,(6):6-9.

[6]李哲.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7]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杨连瑞,张德禄,2008,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张迅.论英语口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38-41.

(责任编辑/王丽君)

猜你喜欢
任务教学法人本主义合作学习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任务教学法在文秘英语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任务教学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PLC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任务教学法在网站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