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佛教的实证考察

2009-09-25 09:46张文学
学理论·下 2009年7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

张文学

摘要:本文运用田野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以福州开元寺个案,归纳分析都市佛教社会参与的变化,观察都市佛教在社会功能上的转型。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目的是以之为都市佛教在现代社会的存适提供一个个案研究实例的参照。研究结果表明,以佛教社会学的角度,对僧团进行多学科的个案研究,以反映出都市佛教不断转型的历史轨迹,也是有价值的。

关键词:都市佛教;现代转型;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B9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109—03

一、問题的缘起

都市佛教是相对于山林佛教而言,主要是指生活和修行在都市、以都市为主要宗教活动场所并具备现代社会的社会功能的佛教僧团及其所从事的佛教活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佛教跟社会的联系越加紧密,佛教在都市中的影响与作用也日益凸现,都市佛教这一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全面把握佛教寺院在都市社会变迁中的现代化特质,从而为都市佛教的现代发展找到一条可能的路径,这对于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都市佛教不仅指地理位置处于都市之中的佛教寺院,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大乘佛教的一种入世的精神与普世的价值,及其在现代都市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活力。有鉴于此,本文将以福州佛教寺庙K寺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资料与相关文献材料,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当代都市佛教的各种社会功能进行解读与思考,以期对佛教都市化发展中制定合理的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个案基本情况简介

福州K寺兴建南朝梁太清年间,距今近1500年历史。历史上,K寺历经许多天灾人祸,最近的一次是在20世纪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K寺遭到严重破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范围内大城市的寺院开始陆续恢复开放,K寺也打开在文革中尘封多年的山门。虽然百废待兴,但因地处都市,享有如经济较发达,人口密集,对外交流等有利条件,K寺适应并逐渐朝向佛教都市化模式发展。通过对K寺转型的个案考察,对于认识都市佛教的现代社会功能及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借鉴意义。

三、田野调查状况解析:社会功能

1.都市佛教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都市社会人们生活紧张,压力大。都市佛教以其氛围轻松,具有疏解、减轻信众压力的作用。节假日里,都市佛教是一很好的休闲去处。根据笔者对来K寺人群随机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3.33%的人来K寺的主要目的是“喜欢这里的氛围,到这里放松”。

佛教提倡行善,都市佛教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志愿者、社会服务力量。通过对传统的价值观和当前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的重建,有利于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如K寺在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开展社会慈善活动。每年都向社会慈善机构、灾区人民或希望工程大量捐款。这不仅直接救济苦难者,也促进了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佛教医药慈善是K寺的优良传统,1947年K寺创办的佛教医院是如今福州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后来K寺又创办了福建省佛教中草药门诊,现任方丈B法师继续发扬这一“行医济世”的精神,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办“福建省佛教中草药医院”,这些药疗机构也为当地居民的就医提供了便利。

佛教文化在中国旅游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佛教寺院历史悠久,并有丰富的佛教文物,成为带动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都市佛教寺院由于其交通的便利,如能合理开发,自然会成为外地游客来本地观光首选去处。具有浓厚佛教文化积淀的K寺,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光观,这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都市佛教对国家发展的影响。都市佛教有利于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与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统的山林佛教不同,都市佛教除了宗教教育,还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来完善社会的道德教育。当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物欲膨胀,拜金主义和唯“物”主义盛行,凸显出人们在传统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失,K寺在对信众进行佛教理论教育的同时,也加强面对社会大众的道德教育,例如在寺院里向广大来寺的游人散发传统孝道观念的宣传品、开展传统文化的讲座、学习班对道德教育进行重建,构成社会德育工作的补充。又如,每年在重阳老人节这一天,K寺举办“千叟宴”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对中华传统精神的继承和提倡。

都市佛教是民间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不同于山林佛教的离世特性,都市佛教更加热衷于入世济世,由于其便利的地域条件,使其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都市佛教的对外交流不仅为它自己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也成为国家友好增进交流的纽带。改革开放以来,K寺加强了与海外佛教界的联谊活动,尤以对东南亚国家和日本的交流最多。

都市佛教在维护国家统一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以K寺为例,K寺与台湾佛教界一直都保有良好的联系,具代表性的如2007年9月15日至9月22日“慈航菩萨圣像回归祖庭暨海峡两岸和平与发展祈福大法会”在K寺隆重举行。“慈航菩萨圣像”回归之后,台湾信徒回到祖庭朝拜的人越来越多,海峡两岸间的互访愈加频繁。以信仰为纽带,对强化国家统战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四、田野调查状况解析:发展策略

1.引进现代管理方式——科层制,规范寺院的组织管理。随着佛教各项事业的拓展,都市佛教为适应现代社会佛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寺院管理上,K寺以传统寺院职事制度为基础,建立了由负责开展宗教活动的出家人和负责寺内生活和对外活动的在家人组成的决策层——执委会,同时也实现了集体领导的民主管理。以丛林制度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有才能的人能够进入执委会担任起领导的职责,有效避免了封建家长式的寺院等级观念和方丈“一言堂”的作风,使寺院形成以“六和敬”(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通均、口和无争、意和同悦)精神为主导的新风尚。K寺目前下设执委会,执委会分别由管理总务(库房、食堂)、财务的在家人和管理宗教活动(客堂、寺务处)的出家人组成,执委会下设方丈办公室、弘法后援团。

2.有效开展都市佛教经济,加强寺院的经济实力。笔者在K寺进行的“对于寺院是否可以开展经济”的民意调查结果中,75%的人认为在“不与民争利的情况下可以开展”,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人们对于现代社会佛教参与商业活动采取宽容理解和基本支持的态度。实际上,佛教的经济参与古已有之,佛教经济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现代社会的佛教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更是远远超出古代社会,从弘法利生的角度来看,现代化的弘法手段和佛教文化的传播方式需要有资金保证,而作为直接利益众生的方式——慈善事业的开展更需要有经济实力作为后盾。

那么如何具体开展都市佛教经济?发展佛教经济的基本原则就是“中道的经济学”思想,在不与民争利的情况下,主要体现其服务精神。都市佛教在争取资金方面具有优势,在佛教工艺美术品的生产销售,佛教图书音像作品的制作发行,佛教饮食,佛教旅游,佛教建筑,佛教医药,经忏佛事等方面,都能够大有作为,同时以都市寺院为主体,充分发挥城市中在家居士的作用,有效整合二者的资源,做到不违佛教精神,目标明确,分工合理,保证经济活动不偏离佛教“中道观”。

3.加强都市佛教界的人才培养。在访谈中,K寺的方丈B法师说,“大胆地用‘拿来主义从非佛教的文化中吸取养分,提高出家僧人和在家信徒的科学文化素质。时代在发展,公民的文化素质也在提高,因此佛教对于僧、俗二众的教育,也必须跟上步伐:一是加强对出家人的宗教职业教育,使之能更好地对社会开展宗教服务;二是加强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之能更好地面对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避免与时代、社会脱节。”

在人才的培养中,首先要加强佛学院的教育,其次可以加强和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合作。通过整合自身与高校科研单位的资源,在佛教文化人才的培养与实践、佛教文化的学术研究、佛教学术交流和会议举办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中国佛教文化的弘扬。

4.互联网——现代弘法新途径。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对传播资讯的及时、便捷,以及联系人群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福州K寺在对外宣传中十分重视对互联网的运用,不仅有自己的主页网站,其内部人员多数开有博客。一个寺庙的发展,对外弘法和宣传工作十分重要。K寺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对社会大众进行广泛宣传,使人们更加方便有效地与寺院互动。

5.有效运用都市寺庙的社会资本。所谓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是一种特殊的潜在资源,是一种由家庭、组织成员、朋友、合作者、邻居所构成的隐形的社会网络。对于都市寺院,社会资本理论也同样适用。在对前来福州K寺的人群进行随机调查中发现,有56.67%的人觉得如果别人问起,或者聊到有关佛教的话题时,他们会向对方介绍K寺;有36.67%的人认为如果别人有兴趣的话,他们会主动宣传;只有6.67%的人认为他们不会向别人提起K寺,也不会跟别人说自己去过。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别人不反感的前提下,来过这里的人大都会向其他人做出宣传,直接的效果就是更多的人被介绍来到这里,或是参与K寺的各项活动。另外如问卷调查中有31.67%的人是“朋友、家人介绍,慕名而来”,仅次于“偶然路过”的48.33%,这无疑是K寺社会资本网络得到扩大的反映。

都市佛寺的流動人口较多,进寺人群的社会阶层也比较多元,寺庙通过开展一系列佛教通俗化活动能够把这些不同阶层的人群给组织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很广泛的社会资本关系网络。而心灵慰藉、社会联系、人与人间的相互信任与帮助、社团间的交往与合作、文化传统的继承等,都可以在以都市佛教为核心的网络中实现。作为宗教团体的诸多纽带功能不断被加强,也使得都市寺庙成为社会资本的基地之一。这一方面促成了都市佛教的壮大,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信徒内部的凝聚和整合。个人从都市佛寺那里获得了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关系网络,但同时也为都市寺庙的社会资本积累注入新的活力,使得佛教在都市社会里不断吸收养分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对社会做出贡献。正是如此,社会资本在都市佛教里能够不断被积累,只要它对社会的贡献不止,社会资本源头就会不竭。

6.加强文化与学术研究。通过文化学术研究,促进都市佛教的对外交流,扩大其公众影响力。例如2007年9月15日,由K寺成立的福建省K佛教文化研究所协办的“慈航菩萨学术研讨会”在福州顺利召开,海峡两岸知名学者出席会议。研究所通过对福建佛教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编辑出版有关研究成果的系列丛书,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学术活动,以及建立福建省佛教文化资料数据库与福建省K佛教文化研究所网站等,来推动佛教对海西建设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通过对典型个案K寺的社会功能的实证考察与分析,本文就当代都市佛教的社会功能及其现代转型问题得出以下总结性的认识:

第一,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地理位置判断来判断一个佛寺是否是都市佛教,并不是所有的处在城市中的佛寺都为都市佛教,我们关键是要看它是否有现代化的转型,也就是它是否具备都市佛教的现代社会功能。

其次,都市佛教具备更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学术功能、宗教旅游功能、社会慈善功能、国家统战功能等,构成了当代佛教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佛教自身宗教教育属性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现实社会参与,而被赋予了新的社会功能,从而实现自身的转型。

此外,在都市佛教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既要防止世俗化,又要与其它非佛教文化和谐共存。

Metropolis Buddhism:

A Case Study of Kai-yuan Monastery of Fuzhou

ZHANG Wen-xue

(Humanities School,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Abstract: We take the case study of Kai-yuan Monastery of Fuzhou with field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anges on social participation, we gain the idea the modern transition of Metropolis Buddhism is the extension of social function caused by various modern social participation. It is my intension to provide a case in point which illustrates the modern operating patterns of Metropolis Buddhism.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ts advisable and valuable to do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n the case of Buddhist monastery so as to reveals universal law of development of Metropolis Buddhism from the view of Buddhist-sociology.

Key words: Metropolis Buddhism; social participation; Social Function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
浅析音乐的美育作用
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
浅谈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当前我国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社会功能分析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以数据新闻获奖作品探析数据新闻特征
浅析维吾尔族乐器独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