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评估背景下的图书馆知识管理

2009-09-27 06:10陈珍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1期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

摘要 阐述本科教学评估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提供的有利条件,结合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平台,提出相应的知识管理实践策略,为图书馆和学校通过评估作出贡献。

关键词 本科教学评估;图书馆;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1-0005-02

Library Knowledge Management Under Circumstance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Level Evaluation//Chen Zhenrong

Abstract The paper sets forth the advantages for library knowledge management made b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level evaluation, and combing its implementing platform, presents the relevant tactic of management to benefit libraries to pass the evaluation.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level evaluation; library; knowledge management

Authors address Library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08, China

20世纪末知识管理理论被引入我国之后,图书馆界迅速作出反应,结合本领域对知识管理做了很多探讨,虽然有重理论研究、轻实践研究,重宏观研究、轻微观研究,重概念辨析、轻实证研究,重技术的研究、轻“人”的研究的倾向,但也或多或少取得一些成果。比如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于1999年编辑出版《知识信息管理研究进展》;上海图书馆明确提出具体操作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案,组建国内首家集资源和专家优势于一体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形式的“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等,都促进和增强各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信心。

2003年起,全国全面掀起本科教学评估浪潮,对各高校图书馆产生很大的冲击,迫使各馆领导突破旧俗,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理论,切实思考如何借本科教学评估的东风,在图书馆切实实施知识管理,为图书馆和学校通过评估作贡献。

1 本科教学评估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1.1 增加资金投入,提供物质保障虽然素来有“图书馆是高校的知识中心”“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图书馆”的说法,但一直以来图书馆并未得到校领导的真正重视,图书馆每年可用于购书的经费少得可怜。自从2003年实行本科教学评估以来,由于评估文件中对生均图书册数与年进书量等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同时各馆又要填补历年的“缺口”,学校对图书馆的投入空前增加。而投入的增加,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和经济后盾。

1.2 人力资源结构越趋合理长期以来,图书馆都是作为安排关系户或领导家属的收容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且以女同志居多,难免斤斤计较、搬弄是非,极大影响图书馆的发展。实施本科教学评估之后,领导既重视对原有员工的继续教育,也开始不断引进高学历人才,逐步完善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结构。同时采取多种举措激发全馆员工在面对本科教学评估这一事关全校发展、全馆工作人员利益的问题上,能够做到上下一心,摒弃矛盾,同心协力做好本馆的工作。而这样的一个工作氛围对于建立“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

1.3 图书馆技术发展图书馆评估指标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图书馆的管理手段,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也包括电子检索和查询系统、网络系统,还包括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文件。虽然进入新世纪以来,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本科教学评估促使图书馆购买更多的数据库,完善图书借阅平台,为读者获取知识提供便利,也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2 本科教学评估背景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平台

图书馆知识管理不外乎显性知识管理与隐性知识管理。显性知识管理指对图书、图书馆工作者科研成果的管理,隐性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结构及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而不管是显性知识管理还是隐性知识管理都是能动的,都依附于人员的管理。总体而言,本科教学评估背景下,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通过以下渠道体现。

2.1 本馆工作人员与外界的交流实行本科教学评估后,图书馆各部门不再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是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其中尤以采编部门最为突出。

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采访人员是先头部队,如果没有采访人员采购回来的图书,则图书馆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采访人员为了提高采购图书的质量,加强与外界包括本院师生、各大书商及其他院校图书馆等的联系。而采访人员的工作充分体现对知识的管理。首先,采访人员必须清楚了解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需要知道图书馆需要购买哪些专业书籍;其次,要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构建特色馆藏,同时更要明白图书馆的原有馆藏情况、各类图书的分配比例及师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以做到购买图书有的放矢。而采访人员对这些内容的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管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采购人员参照本科教学评估各项指标,理顺并优化图书馆的藏书结构。

同时图书的大幅度增加也加重编目人员的工作压力,为了完成繁重的编目任务,各个图书馆都纷纷争取“外援”,其中既有勤工俭学的学生、帮忙加工的临时工,又有一些专业的图书工作人员。众多知识背景不同的人一起工作,必然会对图书馆的员工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部分图书馆编目人员并不都是科班出身,他们可以借此机会向书商的编目人员学习有关编目的专业知识;或者本馆编目人员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及专业编目机构等交流编目经验,这都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的体现。

2.2 本馆各部门人员之间的交流本科教学评估之前,图书馆的工作相对轻松,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又相对独立,彼此间的来往也比较少。在评估的大背景下,各部门的联系大大加强,比如编目人员与流通部门人员几乎天天碰头,核实下书数目,了解图书上架情况,及时纠正错编图书等;采访人员与流通部门、参考咨询部门的工作人员相联系,了解读者对图书的需求与建议;相应的流通、采访、期刊等部门又将平时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采编部门。通过互动、沟通,大家不再认为图书馆工作是单调、机械的,大家意识到每个岗位都有其价值所在,而且其中不乏专业性,比如参考咨询、采购、编目等,增强馆员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各部门人员都不知不觉、或多或少地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整理和重组。

3 本科教学评估背景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践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而既然是资源,它就能够创造价值。对有价值的东西,应用其他商品去交换来体现其价值。馆员的知识也是一样,图书馆要想馆员能贡献出自己的知识,就应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补偿机制。馆领导可采取多种途径激励馆员知识共享。

3.1 建构图书馆工作人员发展的评价制度一方面,在工作人员工作效能、职业素养、思想政治水平为主体的评价体制上,应把知识共享这一元素加入其中,除了把馆员知识共享的程度纳入馆员业绩水平的评价标准,还应把馆员知识共享的水平与馆员的晋职、晋级、评先进结合起来。对于虽然工作业绩突出,但吝于与他人分享知识者,在评先、评优时给予一定的限制;而对那些乐于与他人分享知识的,则给予一定的照顾,激发工作人员共享知识的热情。

另一方面,应把对工作人员个体的评估与其所在部门的评估结合起来,利用部门的力量激发工作人员知识共享。不仅考虑个体对组织的知识共享水平,也应考察部门的知识共享程度。各部门总体共享水平较高,而部门内有些成员的表现不好时,对部门的奖励也要限制,利用团队的压力及馆员个体自身的集体荣誉感,激发馆员共享知识。

3.2 创建有效的激励制度有效的激励制度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不可偏颇。馆领导应该对为组织知识共享作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图书馆工作人员素来两袖清风,馆领导给予他们物质奖励用以改善生活,会让工作人员产生感激之情,从而更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共享知识。当然,物质奖励的数额,一方面应该根据图书馆的效益而定,不能够给图书馆财政带来负担;另一方面,要公平且不能过多,以免让其他工作人员产生不平衡感,影响知识管理的效果,有悖物质奖励的初衷。

同时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与内在因素的联系更为密切,所以应更重视对工作人员的精神激励。对馆员进行精神激励也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说对知识共享贡献突出者,可以在图书馆大会上予以公开表扬,或在醒目的宣传栏上予以介绍,或为这些工作人员颁发荣誉证书,等等。

3.3 有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馆领导应该运用学校实施本科教学评估的契机,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对图书馆馆员的管理和对读者的管理。在对图书馆馆员的管理方面,要求制定各种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比如馆员岗位流动政策的制定,有助于加强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的了解,增进馆员间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要求制定完善的馆员培训制度,通过馆内培训、外出培训与请专家学者来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拓展馆员的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的传播共享来实现知识的创新与应用,推进馆员之间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换。另外在对读者的管理方面,应加强图书馆的宣传力度,积极鼓励读者来馆借书并在图书馆的网页上建立“我的图书馆”。通过对读者“我的图书馆”的分析,统计读者类型,分析读者所需的知识类别,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所需服务。

3.4 Blog(博客)研究Blog是Weblog的简称,常被意译为“网志”“网络日志”。Blog其实也是一种个人主页,具有记载自己的所思所想、观看多种媒体资源、通过回帖留言板等形式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收藏网页等多种功能,它的易操作性、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反思性等优点使之得到迅速发展。

Blog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尤其是承当教学工作参考咨询的人员进行教育研究提供新的平台,教师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在博客上记录下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及课件等材料,而且使这些材料得以更方便地保存、流通与复制。教师在写作博客过程中实现显性知识的内在化、组合化及隐性知识的外化与社会化[1]。

当然,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还有很多种措施,要积极利用本科教学评估这个平台,利用其为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对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实现图书馆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珍容.中小学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39-41

猜你喜欢
知识管理图书馆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