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罪犯家庭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2009-09-28 02:06杨继宏李祥清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4期
关键词:少年儿童心理

杨继宏 李祥清

摘要罪犯家庭少年儿童由于其家庭情况的特殊性导致异常心理行为特征,严重影响健康成长和成才。本文分析了罪犯家庭少年儿童的异常心理行为及产生原因,探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扶助体系,多种措施帮助罪犯家庭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罪犯家庭 少年儿童 心理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085-0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健康不仅要包括身体健康,还应当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今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健康状况需要全社会予以关注,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称,我国少年儿童精神健康问题的检出率是7.03%到14.89%。而笔者在对泸州市看守所留所服刑罪犯家庭50例适龄儿童(3岁—14岁)的调查中发现,这个比例高达30%左右。这些家庭的子女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如果不能给予及早的引导,这些孩子就会形成心理疾患,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一、少年儿童健康的心理行为特征

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几条:

1.求知欲强。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二、罪犯家庭的少年儿童常见的异常心理行为特征

与健康家庭的孩子相比,罪犯家庭的子女由于生物遗传、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原因,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其中常见的异常心理行为主要有:

1.性格缺陷。在和被调查的罪犯家庭子女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少年儿童性格常表现为三种倾向:封闭自锁型人格,表现为内向、孤僻、自卑、忧郁、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放任型人格,表现为心理失衡、自暴自弃,任性骄横、冲动易怒;还有的孩子成为多重性格,一时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他人注意到自己,一时又表现特别乖,依赖性特别强,有的小小年纪就形成了圆滑的处世态度。在被调查的50名罪犯家庭子女中,具有上述三种性格缺陷的比例达28%。

2.情感障碍。罪犯家庭的子女由于缺失了父爱或母爱,故缺乏爱的安全感,常感到无助、失落、孤独,表现为焦虑不安、惊恐发作、神经质和抑郁情绪等。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周围的人比较冷漠,对集体活动也总是处于消极状态,不愿参加。笔者对一位父亲犯罪的9岁男孩调查中发现,该男孩拒绝谈与父亲相关的任何问题,据亲人解释是他认为父亲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耻辱,导致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于是一个人独处更舒服。

3.社交不良。罪犯家庭的子女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有可能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意识,其情绪发泄的方式往往带有攻击性和挑衅性。同时,因为父母不在家,于是接触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并染上了吸烟、喝酒、赌博、打架等恶习,还有的沉迷网吧或租影碟观看一些黄色录像,直接导致了他们在思想道德上陷入泥潭。在调查对象中,上述情况较严重的比例达到16%。

4.学习困难。罪犯家庭不但会给孩子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极不利的影响,也会给孩子的学业带来或轻或重的损害。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束,家里没有人指导,自身自觉性不强,导致了成绩欠佳,最后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学习热情和进取心、产生厌学倾向。此次调查的罪犯家庭子女,80%都成绩平平或较差。

5.行为异常。如退缩行为:由于胆小、懦弱、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其他孩子玩,久之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封闭自守。攻击行为:常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依赖行为:常常因为害怕爱的再次失去而对父(母)过分依赖,形成与年龄不相符的不良行为。这种孩子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抑郁或强迫症状。被调查对象常常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行为表现。

6.性心理不健康。罪犯的家庭一段时间内实质是单亲家庭的一种,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性别角色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没有得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故容易出现心理偏差,为以后性心理健康埋下隐患。有的家庭夫妻为了离异挑起战争,离异后又另寻新欢,使孩子失去了应得到的家庭教育和爱,对婚姻爱情产生错误的认识。在被调查的50例少年儿童中,在小学和初中就早恋的有6人。

三、罪犯家庭的少年儿童异常心理行为产生的原因

家庭一直被认为负有照料、抚养儿童的基本职责。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罪犯由于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被强迫接受改造,在改造期间失去了人身自由,也就意味着基本丧失了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能力。其子女不仅要承受单亲家庭孩子常要面对的各种问题,还必须承受父(母)犯罪带来的耻辱打击,故出现上述的异常心理行为就不足为怪了。归咎起来有以下一些主要原因。

1.社会文化对罪犯家庭及子女的歧视。社会文化是在特定群体或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其中包括价值观、生活态度、行为准则等等。在世俗的眼光中,罪犯家庭的儿童就是“不正常”的儿童,人们对其罪犯父(母)持有鄙视态度,对罪犯家庭的子女一般都避而远之,也不准自己的孩子和罪犯家庭的孩子亲密接触。这种歧视性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这是罪犯家庭的少年儿童出现心理行为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对孩子的人格发育产生的不良后果非常严重。如果因心态被扭曲而导致心理失衡,产生对社会的仇视和报复性心理,又将是导致这些少年儿童走上犯罪道路的导火索。

2.失去家庭的温暖和应该得到的爱。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得到家庭的温暖和家庭的爱,特别是父母的温暖和爱。在罪犯的单亲家庭,使孩子失去应得到的温暖和爱心,就会使孩子产生失落感,扭曲孩子的心态,使孩子对家庭和父母失望,逐渐厌弃以至仇恨父母。这种长期缺乏和家长心灵的交流导致少年儿童出现烦躁不安、紧张疲劳等心理现象,不良情绪的堆积一旦爆发,如洪水泛滥,后果不堪设想。

3.家庭缺乏凝聚力。罪犯家庭由于出现了生活的重大变故,夫妻双方都会出现情绪的波动,家庭的和谐不再,矛盾和困难重重。夫妻关系的紧张使家庭失去了凝聚力,很多家庭变成了离异家庭。离异家庭不论是在离异的过程中或离异后,由于缺乏凝聚力,便缺乏对孩子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离心倾向会越来越严重,很多孩子就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受到严重创伤,对今后的爱情和婚姻产生恐惧心理。有的脱离父母的教导养成不良行为,若再受到社会上坏人的拉拢,就会导致孩子走向堕落的深渊。

4.家庭的监护模式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罪犯的家庭子女的监护类型主要有五种: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我们常说隔代监护——溺爱;寄养监护——偏爱;无人监护——失爱。有的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老人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使孩子回避了成长过程中的痛苦,造成孩子缺乏感恩之心,应对挫折的能力差,成长后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单亲监护的家长则带着补偿心理,脱离家庭的客观条件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加重家庭负担又宠坏了孩子,有的教育孩子时心慈手软,结果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孩子不用为错误而受到惩罚。这种矫枉过正的行为让孩子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果感到迷惑,不利于孩子对社会规则的学习。而被寄宿亲戚家或者自己独自在家的留守儿童非常容易产生自卑、疑虑、妒嫉、逆反和极端等心理问题。

5.家庭经济困难影响发育。罪犯的家庭在失去了一半经济支柱以后,家庭经济一般比较困难。经济困难不仅影响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也影响了少年儿童的学习能力,影响了自信心的树立,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技能。经济困难也导致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自卑、妒忌等心理问题。

6.生物遗传和言传身教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要受生物遗传的影响,罪犯必定有一定的人格缺陷,故其子女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心理异常发生的几率高于平均儿童。更为重要的是,当孩子在生理、心理上都还不成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处于发展期的时刻,家长的错误观点,违法犯罪行为会通过家庭的言传身教,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

四、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帮助罪犯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

罪犯家庭的少年儿童出现异常心理行为对成长不利,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扶助体系,多种措施帮助这些少年儿童摆脱心理困境,健康成长成才。

1.加强沟通。家庭、学校、社会要和罪犯的孩子在心理上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沟通,这是消除少年儿童心理障碍的基础。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父(母)所犯的错误,要用教育疏导和劝慰方法消除少年儿童与父(母)的隔阂,通过教育启发,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给予的心理支持,有安全感;用宣泄的方法让他们倾诉心中的苦闷、委屈;要重视“爱”的教育,创造奉献爱的机会。

2.尊重人格。罪犯家庭的孩子由于自己家庭的破损,往往会变得异常敏感,自尊也往往变得异常,要么是过强,要么是自卑感太重。社会、教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维护这些孩子的自尊,要强调他们做得好的方面,不要过分夸大他们的错误,要多鼓励。对犯了过失而又有悔改表现的儿童,更需要信任、尊重,要有足够的耐心,切忌讽刺挖苦。其实少年儿童做错事情或者是做得不好,他自己也知道,老师和父(母)如果有足够的耐心,给他一份尊严,他也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如何做得更好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3.激励自信。罪犯家庭的孩子往往自信心不足。家长、教师要运用激励功能,激发他们的信念,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要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特长、优势、闪光点,表扬他们,激励他们。安排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其有“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感觉。

4.友谊的力量。建议学校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由一个普通学生和一个罪犯家庭的孩子组成一个小组,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相互帮助,共同去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还可以让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通过对别人的认识和帮助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

5.此外,罪犯家庭的家长也应正视本身的心态,尤其是罪犯本人,务必要正视自己的错误,把握改造的机会重新做人,只有重新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以身作则,才能从根本上给孩子带来幸福。

总之,关注罪犯家庭的少年儿童的心理困境及面对的困难,不但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让家庭、学校和社会联手给他们的心田注入清泉活水,催开他们的理想信念之花,健全他们独立的人格,在实践中砥砺他们的坚强意志,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确保罪犯家庭的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邓桂芝,李想.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探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9).

[2]成作霖.浅议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卫生职业教育.2O08(12).

[3]彭冬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广西教育.2008(10).

[4]李丽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医学与社会.2008(3).

猜你喜欢
少年儿童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浅谈如何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戏剧教育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