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外交”价值颇高

2009-09-28 11:52
环球时报 2009-09-28
关键词:后辈哈佛大学东亚

张暮辉

哈佛新学期伊始,适逢日本政局突变,一个名为“美日关系研究项目”的学术性组织引起了笔者强烈的兴趣。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即便在哈佛校园中也存在“日美同盟”现象。

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该组织建立于1980年,主要服务于日本研究东亚国际关系以及日美同盟关系的学者,工作领域涉及东亚地区国国际事务的政府、公司、媒体和NGO人员,并为上述人士提供赴哈佛大学访问进修的机会。更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频繁的学术性活动,该组织有效推动了日美年轻一代精英的互动和交流。

尽管在哈佛的日本人数量上远不及中国人,但他们普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或政府、媒体、跨国公司背景。以笔者接触和认识的日本人为例,日本政府的两大机构——财务省和外务省几乎每年都会外派人员到哈佛东亚系进修,而日本最大的媒体《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也同样会派遣访问学者加入该组织。日本政府一些重要部门针对美国一流大学已形成了稳定的派遣传统。

而相比较于中国精英,日本精英对于国际事务和东亚局势有着更高的关注度和更强的行动力。因此,以哈佛大学“美日关系研究项目”为代表的诸多组织和项目正扮演着“日本亲美政治家培训营”的角色。哈佛校园中的“日美同盟”在源源不断地为日美双方输送亲日派和亲美派政治家。

细心的话可以发现,从事东亚研究的日本人和美国人之间保持了相对亲密的私人关系,这点为中国人之所不及。而这种现象却又恰恰与中日两国人的英语水平成反比——哈佛中国人的英文水平普遍高于日本人。原因在于日本人团体中的前辈后辈之间的提携和传承关系。他们的标准做法是,前辈有责任“提携”后辈并尽可能将自己的交际网络介绍给后辈。长此以往,前辈的“外交资产”得以被后辈继承。

笔者认为,在中美日三方博弈和加强战略合作的世界大背景下,世界一流大学可以作为未来几十年后三方国家战略走向的风向标而存在。以哈佛大学为例,今天的三国年轻精英在校园内彼此之间的交往和姿态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几十年后三国政治关系的走向。

遗憾的是,与日本政府的种种举措相比,留美的中国学生在这种“长期投资”方面仍处于不作为状态。在拓展“留学生外交”,密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方面,中国留学生数量上的优势并不足以弥补质量上的劣势。留美中国人的构成以学生为主,学科以理工科为主。人员结构单一化、学生化,缺乏政府背景的支持,使其尚不足以承载起重构中国外交战略的重任。因此,我国政府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以海外著名大学校园为基地,积极拓展“留学生外交”。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政府需要着重以下三方面的建设。其一,鼓励和支持在美中国人创办类似的半官方或民间组织,诸如“中美关系研究项目”“中日关系研究会”等等。这类组织旨在为中美两国精英或是中日两国精英提供意见交流和发展私人关系的平台,也扮演着对外宣传中国的角色。其二,我国政府也要加大派遣年轻一代政府人员赴美学习的规模,并组织相关具有政府背景的人员参与相关组织的建立和运营工作。其三,尤为关键的是留学生派遣政策的连续性。其实美国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中不乏拥有政府背景的人员,但他们远远没有形成稳定的前后辈传继关系,一旦毕业离校,其在校期间积攒的私人关系和人际资源仅仅用于个人价值的提升,造成潜在外交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因此,重视“留学生外交”,并保持这种外交政策的连续性才能真正保证长期投资的高回报率。▲ (作者是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学者。)

猜你喜欢
后辈哈佛大学东亚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观电视剧《毛岸英》感作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理想
学霸“三小只”
东亚港口联盟在青岛成立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图书馆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