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河北地下水源地管道穿越工程测量放线施工

2009-09-28 08:38王增喜孙连忠杨士昆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6期
关键词:施工测量

王增喜 孙连忠 杨士昆

摘要:宁河北地下水源地管道穿越工程测量放线施工工程水源地为天津市宁河县北部丰台地区东棘坨村北的取水井群,经集水管线,加压泵站,输水管线送水至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来水厂,此工程包括井群集水管线及加压泵站工程和供水管线工程两部分。文章介绍了如何利用全站仪等现代化测量工具,在蓟运河穿越(汉沽下坞段)工程中展开施工测量工作,其中着重介绍了现场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建立、施用、测量成果的收集、整理及核实。

关键词:宁河北地下水源;施工测量;放样;井群集水管线;加压泵站工程

中图分类号:TE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6-0161-0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水源地为天津市宁河县北部丰台地区东棘坨村北的取水井群,经集水管线,加压泵站,输水管线送水至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来水厂,本工程包括井群集水管线及加压泵站工程和供水管线工程两部分。本标段为蓟运河穿越(汉沽下坞段)工程施工,沉管段长度278m,管道为钢管道,钢管材质为Q235A镇静管,公称直径为?椎1200mm。管壁厚度:沉管段为16mm,明开槽段为14mm和12mm。管道防腐为:钢管道采用双层聚丙烯胶带保护层进行外防腐,外包草袋及竹片;内防腐:沉管段采用喷砂除锈后的饮水容器无毒环氧涂料涂层,总厚度不小于0.3mm,非沉管段采用水泥砂浆衬层。

钢管道过堤时采用三道截渗环增加渗径,并在此处做2100mm×3000mm×2800mm的三七灰土防渗墙进行堤身防渗处理。过堤后,分别与两侧的钢管或砼管进行连接。

本工程铺设方法:水下管道采用沉管法,即一次整体漂浮,注水下沉就位,两岸及过堤管道采用明开槽铺设方法进行施工。

二、管道测量的准备工作

1.熟悉设计图纸资料,了解管线布置和施工安装要求。

2.熟悉现场情况,了解设计管线走向及管线沿线已有坐标和高程控制点分布情况。

3.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交桩,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及给定点、线复测并建立施工平面坐标控制网,确定控制线和施工红线。

4.根据管道平面图和已有控制点、线,并结合实际地形,作好施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并绘制施测草图,交由测量负责人复核,形成测量技术文件。将测量成果汇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填妥《测量复测记录》并签字备案。

5.施工前首先校核、复测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施工范围内的坐标网点和水准点的基本数据的准确性,对经复测的桩位、标高加以保护,定期对控制桩进行复核,并尽快进行施工放样测量。

三、资源配置

(一)本工程测量所用仪器

本工程测量所用的仪器均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具有资质的检验单位的检测,测量仪器精度符合测量规范的要求,并在检测有效期内使用。

(二)本工程人力配置

四、测量控制放样

为了避免误差的积累与传递,保证测区内一系列点位之间具有必要的精度,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进行,并坚持“边测量边校核”的原则。

(一)管道控制点定位测量

1.主点的测设。按照极坐标法测设出主点的位置,先由主点与控制点的坐标反算出测设数据(夹角、距离),然后再利用全站仪、经纬仪、钢卷尺、花杆等,如图1所示:

2.转折角测设。利用经纬仪配合全站仪依照图纸直接测设,如图2所示:

控制点分布形式(如图3所示),以Q55、Q56点为例(M1~M8为控制点):

3.中桩测设。从起始点开始,每50m设一桩,当穿越地面坡度变化处(高差大于0.3m时)适当增设加桩,并用红油漆写在木桩侧面(按里程注明桩号);测设时,中线定线采用全站仪定线或采用经纬仪定线,中线量距采用钢卷尺丈量,量距相对误差不大于1/2000。

同时在中线两侧管槽边线各设一条与中线平行的轴线控制桩,埋设在不受施工影响使用方便且宜于保存的地方,并用砼筑砌。

4.基槽开挖放线。(1)河道基槽开挖放线。开挖作业前,首先对河道原始断面进行复测,采取沿管道中线线通河拉一条3分钢丝绳(设浮球,浮球标明里程,每10m设一个)和一条测绳的方法,用测量锤及测杆相配合进行测量,有测量人员在测量船上每米测一点,并绘成河床断面图。在河岸上分别设置沉管中心,两坡脚的控制桩,在河面上用浮球施放出两坡脚线,并在分层开挖过程中,由专职测量员用经纬仪配合全站仪控制开挖,设专人对浮标进行调整,确保开挖基槽位置的准确。(2)明基槽段开挖放线。开挖作业前,首先对施工区内原始地貌进行复测并绘成断面图。根据设计管沟尺寸,结合现场土质情况用白灰撒出管沟中心线,坡脚线以便施工,并在开挖过程中,由专职测量员用经纬仪,水准仪配合全站仪控制开挖,确保开挖基槽位置的准确(允许误差槽中心线50mm,槽底高程±20mm)。沟槽开挖后,将管中心线引至槽底,并每5m间隔设一控制桩,以利于控制管道轴线位置及标高。

(二)管线施工时的高程控制测量

为了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利用水准仪配合全站仪,沿管线敷设临时水准点,水准点需经闭合后方可使用,为了保证管线高程测量的精确更方便施工,水准点同时布设在轴线控制桩上,相临控制桩间距为50m。

五、测量核实

工程的施工测量放线完毕后,项目部及时向工程师申请对所有相关内容进行审验,另外要随时协助工程师检查,还应将所有标记和标线保持清晰。

项目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师测量核实工作给予协助:

1.进行所有必要的计算,数据表达清楚,结果精确,以备核实之用。

2.裸露出被盖住的水准点。

3.从需要的标线上移走机械和障碍物。

4.提供有经验的人员做测量协助工作,提供工程师认为对控制和辅助测量可选用的材料。

5.清除所有防碍测量的积水。

6.采取所有必要的安全措施。

7.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工程的准确测量时,应提供补充的测量和计算资料。

六、测量质量预控措施及建议

(一)要素控制

影响测量精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员、器具、方法、操作和程序管理等5个方面。人员要持证上岗,使用经检定和校检的测量器具,测量方法要科学、合理,操作规范,按程序进行管理,对各要素进行预控。

(二)准备控制

做好测量前的各项准备,是测量质量的基本保证。应认真审核设计施工图和有关资料,按选定的测量方法进行内业计算;测量计算做到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外业观测成果是计算工作的依据,计算成果要经两人独立核算后方可实施;测量前应检校现场控制桩和水准点,保证位置、高程准确;测设前应检校测量仪器和用具。

(三)过程控制

要确保测量工作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定位、放线工作须执行经自检、互检合格后,将成果资料送报有关主管部门验线的工作制度。实测时要做好原始记录。对测量记录的要求是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记录人员应随时校对观测所得数据是否正确。按企业《过程控制程序》、《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等文件执行。

(四)检验控制

检查验收测量成果时应先内业后外业现场,验收的精度应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必须独立验线。检查验收部位应是关键环节与最薄弱部位。

作者简介:王增喜(1978-),男,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测量。

猜你喜欢
施工测量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控制分析
接触网施工测量的技术要领及误差分析
浅谈建筑施工测量
浅析全站仪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虚拟演示软件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