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家庭结构变化下的社会保障应对

2009-09-28 02:06李精明
法制与社会 2009年5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

何 芳 何 慧 李精明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核心化、家庭生活进一步多样化、就业越来越缺乏稳定性、社会流动的日益加剧,我国在家庭政策方面不得不面对新的日益严重的挑战。本文概述了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情况,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与对策构思,意在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促进家庭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关键词家庭结构 社会保障 应对构思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08-02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经济日益发展,文化大大繁荣,政治逐渐民主,社会不断进步。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这些巨大变化的背后,也潜伏着一些危机,其中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关乎个人命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通过调查一些新形态的家庭,我们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伦理的变化,中国家庭的结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421”家庭困惑的剧增;“单身”家庭的增多;家庭结构越来越小,日益核心化;空巢问题渐渐突出;家庭经济和非经济性矛盾的增长;亲情及交往模式的嬗变等,这些变化,看似无声无息,但影响十分深远。本文从剖析家庭和社会结构变化特点、原因以及如何从社会保障方面给以应对等方面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期通过新形势下的社会保障变革来促进家庭的健康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添砖加瓦”。

一、家庭和社会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

(一)女性日益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但参与力度和层次依然有限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速,农业、农村对人口的吸附性大大减弱。广大的农村女性走出家门,由农村奔向城市,投身到如火如荼的经济大潮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劳动力角色。成千上万的女性奔忙于东南沿海的广大企业中,在诸如玩具厂、制衣厂、电子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女性占据数量上的绝对数。以年轻人为主的深圳,一再盛传该城市的男女比例为4:6,由此可见,参与到劳动力市场的女性数量是引人注目的。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提供给女性的和她们所接受的工作种类以及强加给她们的工作条件,与男性相比大为逊色。女性能够选择的工种往往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很少有机会进入高学历、高技术、高平台的IT、金融等行业。即使进入了这些高端产业,她们所能选择的具体工作种类、工作环境也很难与男性媲美,特别是在工作前景方面,例如培训机会、升职机会都不具有优势,所谓的“白骨精”也是少之又少。

(二)人口老龄化加剧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导致人们主观生育意愿的下降,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实施导致我国生育率客观上的急剧下降。在近三十年中,我国至少少生了2亿人口。但在人口少生优生,减少国家巨大负担的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现。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表明到200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69%;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03%。依照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两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会激增至2.6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届时世界上每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老年抚养比将从2000年的16%剧增到49%。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数量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无疑是家庭发展的沉重负担,并终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家庭的小型化、简单化和多样化转变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家庭生活呈现出不稳定性和形式多样化的特点。随着结婚率下降,非婚同居数量增多,离婚和大龄青年人数上升,重组家庭大量出现,家庭组织形式变得种类繁多。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简单化和家庭模式多样化是我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1973年户均人口为4.81人,1982年为4.4人,2002年为3.39人,2005年为3.13人,32年内家庭平均人口规模减少了1.68人,下降幅度高达34.93%,城市家庭结构小型化更加明显,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北京的户均人口仅2.7人。全国户均人口规模愈益接近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户均3人左右的水平,部分城市已经不到3人,家庭小型化很是明显。

一代户和1人户、2人户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除核心家庭外,其他非核心化的小家庭式样,如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正在重组我国城乡家庭结构。据2002年的统计数字,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非核心化的小家庭占有更大的比重,1人户和2人户相加分别为35.91%和35.98%;北京市一代户所占比重为30.93%,上海市为35.18%;两代户在北京所占比重刚刚过半,而上海甚至不到一半,只占49.33%。

(四)家庭出现经济上的分裂

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收入的不稳定性和家庭经济负担的加重,传统的夫妻关系格局改变了,丈夫外出工作养家,妻子在家相夫教子的家庭越来越少了。就业的不稳定性让家庭经济走向两个极端:夫妻俩都有工作的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家庭经济内部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分裂。而且,随着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独立性的增强,家庭结构具有不稳定性、单亲家庭增多,使得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等家庭模式在经济上也并无显著差别。

二、家庭和社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中国自从开始全面实施了计划生育,在三十年中人口少生育了几个亿,大大的减轻了人口的压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彻底的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使传统的家庭模式——夫妻、祖父母、几个孩子、母亲是家庭女性——正变成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和由老年夫妇与孙子女构成的“留守”家庭,以及老人与子女分居或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

(二)出生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年青人受教育时间的延长推迟了进入劳动力市场,协调职业和家庭责任的困难导致晚婚和低生育率。女性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她们以不同的方式进入职业生涯,无疑会对人口的长期增长产生影响,因为她们在寻求工作的同时,不得不推迟结婚。低生育率和高劳动力参与率连在一起。近年来生活水平与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促使了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呈现老年化趋势一方面源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另一方面是由于生育率的下降。

(三)女性大多为“应急”劳动力

尽管男女平等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就社会就业结构整体而言,女性特别是中老年女性,能够进入的工作往往是临时的、不稳定的和保障性差的。即使是年轻的女性,进入的工作领域也比男性窄,甚至高学历的女性在工作选择时也受到性别歧视,录用标准不同、同工不同酬、面临工作中的婚育问题等,劳动领域中的女性就业歧视突出化、显性化。往往把女性看成是秀色可餐,没有一定姿色时常常会成为淘汰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并没有把女性当成主要就业者。

(四)就业困难加剧

中国人口众多,在带来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的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人口积压。而一定时期内经济承载力的有限,导致了巨大的就业负担。每年各大报纸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肆渲染,以及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日益重视就是一个充分的说明。在一个大学生比重并不高的国家,大学生的就业尚且如此困难,这个社会的就业困境可想而知,尤其是经济寒潮来袭之时。这也导致了家庭经济负担的加重,心里压力的增强,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家庭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

(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迁

经济的全球化一方面带来了国家经济和国民生活的国际化融入,但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经济的不稳定以及周期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也越来越深受其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到家庭成员的经济收入,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家庭结构的变化。例如在今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仅深圳就有数以万计的人失业。企业的破产意味着就业岗位的减少,失业的增多,从而带来家庭收入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青年男女的结婚意愿和夫妻的生育意愿,也带来一些新的“闪婚闪离”现象。

三、家庭结构变化的社会保障应对构思

(一)协调职业生涯和家庭结构变化的关系

针对如何在保障女性的工作权益同时,又保留一定的传统家庭角色,即协调工作和家庭责任的问题,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尽快出台有关女性婚育权益的法规并严格执法;广泛实行有薪假日,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利;不分性别地为需抚养子女的雇员提供服务,保障子女的家庭教育权利;特别是随着人口老年化,还应该考虑家庭在照顾老年人方面的困难,更多的考虑个人、家庭、国家的养老责任协调性。

(二)实施有效的贫困家庭扶持措施

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生存权利是人的首要权利,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今社会,压在人们身上的生存负担在不断的增加,经济压力扑面而来。为了应对这些压力,减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低收入家庭扶持措施:注重相对贫困的研究,因时因地划定低保标准;对贫困家庭给以更多的就业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就业是最好的保障的作用;通过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贫困家庭的医疗负担;国家与社会救助贫困学生,保障贫困家庭子女的学习权利;实施失业者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

(三)承认并确保女性的平等自主权

在我国,男女不平等已大为改观,但总体而言,男性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女性仍处于相对弱势。女性较男性而言,在工作选择、工资收入、职位升迁等方面,其权利很难得到同等的保障。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女性的生理特征,制定一系列的承认并保障女性独立权利的政策:通过立法确保女性的教育权;严格执法,确保女性和男性录用标准相同、同工同酬;完善婚育保险制度,合理解决女性在工作中的婚育问题。这是对女性为人类生产和再生产做出贡献的肯定和回报,更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承诺。

(四)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现今社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子女自身困难重重,无暇顾及老人的生活,家庭保障与养儿防老的传统机制受到很大挑战,这就需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进一步加快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遏制退休低龄化趋势,还应把领取养老金年龄与退休分开,严控提前退休,并在适当时机延迟退休年龄。

同时,为了应对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特点,需要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强化征缴,堵塞漏洞;制定法定预算,不搞分光吃净,形成财政社会保障资金积累;开设个人限额养老储蓄,免征利息税,作为社会养老的补充;规范彩票收入使用,彩票属于国家垄断资源,应当统一规范发行,按需调剂使用,避免成为部门利益;筹集其他收入,如利息税积累、放开护照申领收费等。

(五)建立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支出机制和妥善解决当前的难点问题

针对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也应该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即社会保障支出应主要与物价指数挂钩,而不应主要与工资增长挂钩,如果形成与工资挂钩的增长定式,就难以解决工资与养老金轮番增长,且人们心理仍相互攀比不满意的怪圈,也难以真正的解决困难家庭的困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根本,社会结构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为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推进器和稳定的安全网,在家庭结构的变化中,有一些问题是当前的难点,如企业裁员时处理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问题、特殊家庭困难人员再就业问题、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结构以及农村家庭扶贫救济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完善的解决。

四、结语

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任何一种结构的改变即意味着其变革的开始。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无不是针对社会结构的改变而在改革中前进,在前进中又不断地进行再改革的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而也正是有了这个过程,才使其构筑起以社会安全为目标、以社会立法为手段、以社会公平为原则、以人道主义为精髓的全面而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而这一社会保障体系在中国的变革必然会也必须要迎合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

注释:

人口抽样调查显示 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六大特点.人民日报. http://www.fmprc.gov.cn/ce/cejp/chn/zgbk/rkjgc/t269549.htm.

在国际上,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的社会称做老龄化社会,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缩小的过程,叫做老龄化进程.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我国家庭平均人口3.13人.新疆日报网 2008-02-22.

国家统计局.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

凤凰财经.深圳市长:今年深圳工厂倒闭已导致5万人失业.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1128/228092.shtml.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2]王翠绒,易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人口现代化.西北人口.2004(5).

[4]费梅苹.社会保障概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论社会保障绩效治理的操作性路径
家庭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初探
论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浅析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