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9-09-29 08:16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刘 梅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忽视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为应用而应用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如下对策,如重视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设计;利用教学资源,补充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理解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8-0024-03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我国基础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因此,在大力提高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水平的同时,如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应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收到最佳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在大部分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开始使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忽视教学情境设计

教学情境设计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设计教学情境有利于揭示学生的模糊概念,矫正学生的认知缺陷,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学情境的设计。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影片《鸦片战争》的片段,把学生引入到1840年的虎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当时的壮观场面,使学生感觉自己好像真的在1840年的虎门。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形象、新颖,在充分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的同时,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概念,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2.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

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育宗旨是来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备课时,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必须根据课本知识体系,借助于网络搜集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随时上传或下载教学所需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面、增强知识难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备课方式灵活——可以采用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备课;多媒体教材的设计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便捷。

但是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因循守旧,不懂变通。虽然课堂中拥有多媒体计算机,但是他们依旧没有利用网络检索课题资料的意识。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在教师的“谆谆教导”下,故步自封,认为课本就是知识的源泉,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

3.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自从信息技术被引入课堂教学以来,教师开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辅助固然很好,但是随着多媒体的使用,师生之间出现了许多问题。由于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注意力转移到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上,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让教师与学生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驾驭课堂,保证教师与学生足够的互动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模式局限于传统

尽管大多数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但是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把学生封闭在教材和课件内,使他们和丰富的学习资源、现实情境完全隔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帮助教师缓解教学工作量,而对学生的心智、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主要表现为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Power-Point来说明演示教学内容,教师使用的PowerPoint相当于现实中的黑板,学生的学习仍是被动的接受。整个教学流程“换汤不换药”,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教学的重要标志,就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现实情境,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呈现,这样不仅能给学生真实自然、生动感人的美感,还由于情境的创设,不会使学生学习上产生“断层”,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对初学地理的学生来说,北极是个陌生的地方,在地理课堂教学伊始,教师播放北极的风光片段,让学生的目光紧随着镜头移动,惊奇地观赏这人迹罕至的北极,学生们对极光的绚丽赞叹不已,甚至对北极产生憧憬的情绪。这时,教师再讲地理教材的内容,学生带着对北极的向往,注意力完全被北极所吸引。[1]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以教材为本,而是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将课外资料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便会对教学起着非常贴切的作用。

2.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教学内容更新的前提;信息技术的网络交互性是利用信息技术补充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教师可以方便地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查找,搜索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学生也可以自主地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全新的、课程教材以外的信息资源。例如,在讲述“中小学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时,教师在上课时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做笔记,将教师上课时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中出现的新名词都做上标记,教师给学生安排适时上机,学生上机时,根据标记的内容上网搜集资料,检索新名词的意思及所有的相关延伸意,查找重点难点的知识外延,进一步对重点难点加深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而且及时补充了教学内容。再有,教师备课变得方便快捷,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和备课效率,丰富了备课内容,教学内容得到补充;学生的学习资料也同样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教学重点难点,促进学生的理解

传统教学多是通过语言、文字呈现教学的内容和信息,这种教学方式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弊端,呈现信息的方式是线性的、抽象的、枯燥的,有时不符合中小学生的思维习惯,使中小学生不容易理解。中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直觉思维开始,由感知产生表象,经信息的加工处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形象演示,就能把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学生的理解,把学生紧紧吸引到教学中来,不会因为不懂而让思维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

比如在给学生讲授计算机的组成这个知识点时,仅靠语言告诉学生什么是CPU、内存器、显示卡、音频卡等等,学生可能还是不明白,因为不明白可能就干脆不听了。这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可以给学生形象地演示出计算机的内部构成,学生一看就懂,一看就能理解,因为理解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使用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WebQuest”教学、协作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例如WebQuest教学,它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活动的内容往往都是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的,部分或所有与学生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2]

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重视学习资源的利用,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灵活运用,促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出现。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利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机会。

5.利用网络通讯手段,加强师生交流

师生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师生交流,不仅能够增进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了解,加深他们之间的情感,而且教师通过与学生间的对话,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应有的支持和鼓励。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课堂教学使师生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对提高中小学生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增进师生感情有其他课堂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E-mail、BBS、聊天室、Blog等网络交流工具,教师可以充分和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知识结构中的遗漏、缺憾,当然这种交流可以是用虚拟名字进行,弥补有些学生因胆怯而不敢向教师提问,同时,这样也能弥补因使用计算机而造成阻碍师生情感交流。因此,为了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师生的交流。

总之,信息技术在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能以学习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最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和特点的方式处理信息,建构起有效的呈现、传递、处理信息的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1).

[2]李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5-36.(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