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之窗

2009-09-30 06:18雷树红
家庭医药 2009年8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总数白细胞

雷树红 于 勇

上期我们介绍了血常规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这期,我们一起了解白细胞:

◎人体防御卫士:白细胞(WBC)

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卫士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吞噬、分解,最后清除体外。临床上,医生通常先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药物治疗。

白细胞数量:

参考值:

成人(4~10)×109/L(升)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白细胞的生理性波动很大,安静时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天之间变化可相差1倍。白细胞计数结果在正常值的30%以内波动多无临床意义,只有定时、连续地观察才有诊断价值。

◇ 病理性增多

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等。如成人白细胞总数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患者多有发热症状;如白细胞总数过高,在(30~50)×109/L以上,并伴有严重的贫血,需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

◇ 病理性减少

见于病毒性感染、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理化损伤(如电离辐射)、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5类。在判断身体发生感染后,就可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从而确定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

◇ 中性粒细胞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它的增减可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临床意义也与白细胞计数增高或减少的意义基本一致。

◇ 淋巴细胞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

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减少见于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 单核细胞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3%~8%。

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减少无意义。

◇ 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0.5%~5%。

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创伤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0~1%。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

减少无意义。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总数白细胞
白细胞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单核细胞18F-FDG标记与蛛网膜下腔示踪研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意义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单核细胞的成熟/分化有利于跨越血脑屏障和被艾滋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