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揣摩中国国庆几十年

2009-10-02 20:32
环球时报 2009-10-02

金点强

观细节分析政治动向 看阅兵了解中国军力

新中国成立至今,度过了整整一个甲子,在这60年的风雨中,中国很多重大决策、政治立场和社会变革的信息都通过国之大庆体现和释放出来,中国几次重要的国庆庆典也成为西方窥探、猜测和解读中国的重要窗口。因此,中国一些重要的国庆庆典对于外界对中国的认知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1959年国庆:“不仅是人民中国的节日,也是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节日”

中国1959年的国庆在外国媒体看来既充满成就也存在隐忧——因国际环境的压迫使得全民备战气氛浓厚,但重要的是,在经历了10年国门内外惊心动魄的斗争后,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大国地位已经被世界认可。

法新社早在1959年9月5日就报道说:今年10月1日将不仅是人民中国的节日,也是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节日。人民民主国家政府和资产阶级国家的共产党今年都将派遣最高领袖到北京去参加这个伟大的“家庭节日”。

合众国际社 9月26日报道说:来自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代表团今天向北京集中,参加赤色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个节日——10月1日建国十周年的庆典。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代表团从机场拥入首都……预料在下星期四,将有几十万观礼者聚集在那里。

新中国第一个十年大庆的气氛无疑是热烈的。除了城楼上的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国庆当天的观礼台上,站满了来自不同国家、政府的来宾。他们中有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有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人民代表团和在华专家,有各国工会、妇女组织的代表,有军事代表团成员,有亚非拉国家的友好代表团。不过也正是在这个热闹的场合,赫鲁晓夫对毛泽东说准备撤回在华专家,并不再提供核技术帮助。毛泽东听到这话,只是淡淡地回答了句“那也好”,随后便同身边的胡志明谈笑风生。这次国庆会晤后,中苏间的裂痕加大,1960年起双方开始论战。

对中国来说,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盲目跃进的现象,当时不少人甚至尚未意识到。印尼华侨报纸《生活报》9月23日在题为《庆国庆,颂公社》的文章中称,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干劲冲天,使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和文教事业等方面出现了大跃进的局面,“去年秋天农村又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贝尔格莱德《战斗报》10月2日刊载了该报驻北京记者题为《豪华的庆祝》的报道,重点报道了北京的建设成就和庆祝建国十周年的盛况。但报道中也有这样的话:“在奢华地布置的市中心周围,还有许多狭窄、阴暗的小巷。”

1969年国庆:备战气氛浓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经历着严峻的内外考验。对内,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对外,援越抗美进行得如火如荼,中国直面美国的军事锋芒,同时中苏之间从论战发展到珍宝岛冲突,双方关系严重恶化,苏军陈兵边境。

文革对国庆节的影响是明显的,事实上在第17个国庆日就看得出来。日本《每日新闻》1966年9月18日题为《红卫兵旋风一个月,人们关注的国庆节即将来到》的报道中就称,“红卫兵刮起‘首都革命旋风以来,已经一个月了……现在已经转移到全国范围的‘政治斗争上去了。在北京,人们肯定认为,今年的国庆节将变成‘红卫兵节。”

1969年,日本《朝日新闻》在国庆前夕的报道也称:国庆节即将到来,文化大革命显出了重新加紧的倾向。在北京使人感到已经开始奏起庆典的前奏曲。今年的国庆节似乎将在革命大批判的高潮中度过。

严重的外部威胁给这次国庆节留下的烙印更深刻。合众国际社突出了毛泽东4个多月来第一次公开露面。法新社则报道说,身体看起来很健康的毛泽东主席主持国庆仪式,大会号召中国人民为可能与美国或苏联进行的战争做好准备。林彪副主席在讲话中告诫说,中国人一定要加强战备。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0月2日报道称:天安门广场上为庆祝活动而展示的标语牌突出了两个主题:国内团结和苏联可能发动进攻的问题。文章指的是两个标语:“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任何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发动的核战争”的标语。“社会帝国主义”是指苏联。

1979年国庆:简约,务实,向前看

经历文革十年国内建设的长期停滞后,1979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国庆。改革开放的中国走向何方,这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而30周年庆典则是这种变化的风向标。在此前一年的国庆日,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说:今年的国庆节停止了历来的游园会,没有狂热的气氛,这使人看到了要坚定致力于国内建设的华国锋体制的一个侧面。这也为30周年庆定下了基调。

美联社1979年9月23日报道说,中国首都正在准备迎接国庆三十周年,但是,官方对于是否举行群众性庆祝活动、是否放焰火或游行却只字不提。有中国人士说,中国打算把钱省下来用于实现现代化计划。官方的准备似乎限于装潢门面搞好市容。新添的标语牌上写着:“拥护无产阶级专政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长期以来的政治标语牌被街景画和交通规则口号取代。

最为显著的变化是美联社所评论的叶剑英的国庆讲话。美联社9月29日引述了中国共产党新纲领的内容:毛主席是人,不是神(叶剑英的原话是:任何领袖人物都不是神,都不可能没有缺点错误——编者注);安定比斗争好;现代化居于第一位等等。美联社的评论称,这些是9月29日公布的中国共产党新纲领的基本原则,这个纲领是迄今对新中国的方向最有胆量的最广泛的阐述。

路透社则在9月30日报道说:中国领导人今晚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上讲话时赞扬了人民的成就。真正的庆祝日是明天,但是,没有进一步安排庆祝活动,人民将按自己的方式欢度这个节日。

1984年阅兵展示中国核威慑力量;1989年国庆“恢复对劳动英雄的崇拜”

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也一度出现动荡,但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大步向前。40周年庆典在这一背景下展开了。

法新社1989年9月1日报道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一个月里,北京的商店将有充足的猪肉、大米、蔬菜和水果。10月1日的庆祝活动包括燃放焰火、鸣放礼炮和由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的舞台演出。旅游部门负责举办的一个展览会旨在表明中国首都情况已恢复正常。官方的新闻媒介一直在报道一些数字,证明实行共产主义40年的成绩和“亚洲巨人的崛起”。

路透社9月28日则报道了中国领导人举行盛会,款待2793名“劳动模范”。这种全国性的奖赏仪式是30年来的第一次。报道称,北京的媒体恢复了对劳动英雄的崇拜,以便鼓舞人民。李鹏总理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说,他们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柱石,并号召全体人民学习和仿效他们。

共和国第四个十年里值得一提的还有1984年国庆阅兵。在共和国60年的历史上,总共进行了14次阅兵(包括昨天的阅兵),其中,1949年到1959年就举行了11次,这是非常罕见的,除展示坚决抵抗侵略的决心外,还表明这是战争动员、提升士气的一种有效方式,也表明了新中国当时面对国际压力所形成的紧迫感。而1984年这次,则是25年后中国再度阅兵。

这场阅兵式上,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度亮相,外媒纷纷评论说中国已经拥有核战略威慑力量。美联社1984年9月29日报道说,中国的国庆阅兵将要展示的武器中,包括能打到苏联纵深地带的核导弹。报道还说,中国自1964年成为核大国以来,据说已经储存了数百件核武器,最近又增加了两艘“H级”核潜艇。

日本《朝日新闻》10月1日在头版报道说,中国这次国庆阅兵表明,因自然灾害和共产党内的路线之争而使社会经济形势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的中国,近五六年以来现代化路线扎下了根,出现了稳定和向上的局面。《每日新闻》也称,中国“今年的国庆节平稳而华丽”。

西德《世界报》评论说:如果说北京25年来第一次通过军事检阅显示威慑力和实力,那么这绝不是中国的堂·吉诃德式行为。两种纯中国制造的新型洲际导弹虽然还不能形成同超级大国的核平衡,但这强调了北京政策的旧的目标和打破雅尔塔两极世界的要求。中国不是侵略性国家。这个巨大的国家安分守己,它是容易满足的,防御性的,但也始终准备抵抗任何侵略者,并给以进攻性的打击。

“波澜壮阔”的世纪大阅兵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中国迎来了50周年大庆。这次国庆体现出中国既继承了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也开始迎接一些新的挑战。

外国媒体很早就开始关注国庆的准备活动,几大通讯社重点关注了为庆祝50周年大庆北京进行的市容改造。法新社、埃菲社还提到北京有挑战性的空气污染问题,称北京会动用一切手段以使国庆当天天气晴朗。

中国的改革发展同样是关注焦点。共同社9月30日重点报道了朱镕基总理在国庆招待会上的讲话。报道称,讲话对为保持高速增长而实行的经济政策有信心,强调了国企改革的必要性,还强调国内保持稳定的重要性。另外,讲话点名批判了李登辉的“两国论”。法新社也称,中国坚定地表示,“将继续推进改革”。

50年大庆的焦点是阅兵,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次阅兵。美联社当天报道说,“中国今天展出了它的一些最新军事装备,表明这支世界上最大军队、270万人的人民解放军实力日益增强”。日本《读卖新闻》则依据“东风-31”导弹的“个头”窥探中国导弹的“革命性突破”。

路透社报道说,面对人民解放军展示的实力,很多人脸上洋溢着民族自豪感。报道还援引了一位市民的话:“这是民族自豪的时刻,它告诉全世界我们不会轻易被打败。”法新社则发表评论,揣测“有进一步的迹象显示大陆希望把国庆阅兵和台湾联系起来”。

由于这次阅兵是苏东剧变后中国首次阅兵,古巴《格拉玛报》社长阿圭罗在用“威武雄壮”和“波澜壮阔”形容此次阅兵式的同时,也称赞中国的国庆庆典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使古巴人深受鼓舞和教育,看到了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