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素质教育

2009-10-13 09:11康梦双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应试素质教育数学

康梦双

摘要:数学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为定向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教育不是直接提高考试水平,但对考试有一定的作用;数学素质教育的结果仅仅通过考试是不可能实现的。它的评价应重点放在学习过程、思维品质和学习心理要素上;中学数学教材的调整有利于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学数学的教法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用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中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思想旨在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现代能力;中学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数学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 应试 素质教育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步转轨到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已不再像应试教育那样仅凭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与考试相互联系,但不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唯一因素。它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要有相当的适应能力;同时素质教育对老师的要求也不再是凭学生文化成绩说话。它要求教师在传授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教会学生如何适应社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科技等各个领域,尤其对中学数学教师来说,面临着如何正确认识数学素质教育及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

第一,数学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为定向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主体的素质。应试只是提高素质的一种手段,并非唯一的手段。这就说明,考试结果只能反映出素质教育的局部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数学能力的高低。因为对于数学,目前大部分师生常把熟能生巧当作秘密武器。通过多练、多做以使考试成绩突出。而数学素质教育则是在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升上高等学校继续深造的条件下,使广泛的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有用武之地,它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教育子系统,它的变化受教育思想、社会文化及人类发展进步等多种因素影响。

第二,数学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并非某些人错误理解的学生考试能力的继续挖掘或教师继续榨取学生的考试潜能,而是在学生提高数学素质后体现出来的优异成绩和自身巨大潜能的发挥。

第三,数学素质教育并非直接提高考试水平,因为数学素质包括数学知识观念层面、创造能力层面、思维品质层面、科学语言层面。显然数学素质教育对于考试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以上各方面不可能在考试中都能如实地反映出来,如数学观念层面,实际上是学生数学观念的培养,是学校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为了考出好成绩,许多老师仅教会学生结果,而忽视知识的探究过程,更很少涉及到数学的发展史。故数学的观念更多的是用数学教学的过程体现出来,很少能通过考试体现出来。

第四,素质教育的结果仅仅通过考试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综合学习过程等进行综合评价。而这种评价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故综合评价更多的是发展性评价,而并非通过考试采取的终结性评价。当然曾出现一时的标准化考试是关于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即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按照同一模型塑造人,则忽略了群体的个性差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评价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理解自我,建立自信心,从而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这就指明了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应重点放在学习过程、思维品质和学习心理等要素上。

从以上我们对数学素质教育的认识不难发现,数学素质教育与考试有着某些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它绝不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而考试成绩的好坏只能体现数学素质教育的某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中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中学数学中的数学素质教育。笔者针对以上认识及中学数学课程浅谈以下几点:

首先,中学数学的课时和教材比起旧版本有了大幅度的调整。为了培养学生感知新事物的能力,在每章节的引文中配备相关图形,并用引言引导学生必须认真学习该章节的知识。如在数列这一节的引言中,讲到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聪明的象棋发明者的要求是,在64个棋谱格子里依次放1粒、2粒、4粒、8粒........2粒麦子。国王欣然同意,但最后事实证明,他无法办到,为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对这个新奇故事结局的探索,同学们便会自主地对数学知识中数列的性质进行学习,而从中寻找故事的答案。圆锥曲线这一章的引言则向同学们娓娓道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的科学消息:波普彗星将光临地球,并预测若干年后将再次拜访地球,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天文台会准确预测彗星的光临时间,进而引出宇宙天体中星球的运动轨迹是确定的曲线,掌握了其性质,便可求出它们的周期、预测它们出现的时间等等。让学生在自己渴求得到知识和对未来科学的理解中去主动学习。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强化记忆能力,中学数学课程也适当安排了新鲜的实验课。在老师课前、课上的辅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自己动手操作测量统计数据,最后通过细心运算完成实习作业。如中学教材中要求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学生自制测角仪器,分组测量同一棵大树的高度,得出数据进行运算再汇总,讨论测量的依据和原理,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而这样的调整,使学生的观察带有较强的主动性、目的性。同时在观察和动手操作、记忆的过程当中启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从而能够多思路、多步骤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由于素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不能由考试全部反应出来,故在《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引入计划,并适当地安排了一部分研究性课题,目的之一就是把考试之外的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弥补过来。如有关银行分期付款问题和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问题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把数学与生活和科技等其他领域的关系更密切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中学数学教法也针对素质教育作进一步调整。素质教育的一大重任就是改变过去那些培养“高分低能”型的“人才“现象,即老师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塑造出一个个能考出高分的学生,而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走上社会后,却无法适应社会而被社会淘汰。所以中学教法也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仅仅使学生如何考满分,应在课前、课上、课下,时时刻刻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对一道恒等式的证明问题,应引导学生从正面证明(左推右或右推左,或左右齐推得到相同式子)、从反面证明(反证法),使学生理解“欲达目的有多种手段”,在学习中加以运用。中学教法最重要的是改变过去课堂上一讲到底,不给学生发言和练习的“满堂灌”局面,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知道学习数学知识不是为了应试时能拿满分,而是为了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数学知识中去认识和理解数学的美及数学的美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用途,学会分析和解决的不仅仅是数学问题,而是完成在解决各类问题中由“峰回路转”到“水到渠成”的跨越。

第三,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思想更不容教师们忽视素质教育。中学数学的教育思想旨在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现代能力。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上能力,并把它融会到备课、授课和辅导中去,让学生们时时接受这种思想,并逐步能运用它们去解决各种问题。

最后,中学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开发,更是千千万万中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少人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去研究面向中学数学的教育技术,但是如何把这些研究出的成果用于数学教学,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教育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应贯穿于整个备、教、练一系列教学过程中。在备课中,必须理清每一个知识点及每一句话会使学生从中学到什么能力。教学中要及时点拨、引导、启发,调动学生大脑的每一个思考细胞。学则会,会则必用,用则用得当,力争使堂堂课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趣中有所学,学中有所想、有所用。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完成分层目标教学,打破传统分层教学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在教学与练习中要求他们分别达到目标。避免教师感到累,学生感到自卑或骄傲的情况出现,使教师能够节省大量时间用于研究教学。同时也能激发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竞争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潜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对数学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的过程。我们每一位中学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试素质教育数学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应试写作的文化视角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外语不再统一高考是打破应试体制的第一步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