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映射

2009-10-13 09:11胡建国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23期
关键词:英语语言思维模式语言

胡建国

摘要:以英民族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是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为此,英语学习者应该在思维和语言辩证统一关系理论的指导下,从不同角度对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详实的实例进一步感知该差异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映射。其目的旨在培养英语学习者洞察思维差异的自觉意识,从而逐步容忍、顺应这些差异,最终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思维;语言;思维模式;英语语言

中图分类号:H08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209-03

一、引言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中谈道:“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到英语和汉语的差别……让他通过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由此可见,作为英语学习者,不但要积累丰富的词汇与语言知识,更要深刻了解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及语言表达的差异性,逐步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从而从总体上把握语言学习的方向。

二、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来系统地表达感情、愿望和交流思想的途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作为构成思维模式材料符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通过音、形、义的结合,系统地储存于人脑的皮层细胞内,参与思维活动的,二者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没有思维,语言也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

三、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在语言表达的映射

英汉民族不仅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思维风格等,这些思维差异会进一步导致人们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一)英民族倾向于客体思维方式,汉民族则注重主体思维方式

英民族采取的是客体思维方式,注重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力求语言客观、公正、严谨。因此,英语多是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ce)的语言,常使用不主动发出动作的词或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如:It appeared to me that ?(似乎,好像),It occurred to me that ?(我想起)等等。而中国古代哲学则认为人是万物之灵,进而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来思索一切事物的方法。所以汉语多是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ce)的语言,常以有生命名词做主语,多用主动语态。受此影响,中国学生遣词造句时总是从说话者本身出发,喜欢用“we think?”,“I estimate ?”,“I hope?”等等句型结构。试比较以下两组句子:

1.This proposal was generally considered impractical.

We generally considered this proposal impractical.

2.Attitudes towards the examination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examination.

显然每组中第一个句子的语气平和委婉,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更趋客观公正,让人易于接受;而后一句的主观色彩相对浓厚。

(二)英式思维概括抽象,汉式思维形象直观

抽象思维通常撇开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抽取其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而形象思维的表达手段则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像等。英汉民族的这种思维模式差异主要映射在语言表达的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用词倾向于虚,汉语用词倾向于实

英语用词倾向于使用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的内容,以物表感,借物言志。试比较下面两组句子: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As you sow, so you'll reap.

2.动词、名词和介词使用频率不同

思维的抽象性导致了英语的名词化(nominalization)倾向,构成了以静态为主的语言特色,并进而产生了介词优势,从而使英语显得虚、静和抽象;汉语多动词连用,一个句子里可按序排列出现多个动词,所以,显得实、动和具体。

(1)He didn't let me in.他不让我进来。

(2)The book is totally beyond/above me.这本书太难了,我看不懂。

(3)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new method was not an easy job.

推广那种新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3.用词搭配方式不同

由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处理汉英词组转换时,经常沿袭汉语的形象思维方式,根据汉语意思套用英语单词。例如:

(1)接电话:receive the phone(误);answer the phone(正)

(2)拥挤的交通: the crowded traffic(误); the busy/ heavy traffic(正)

(3)身体状况良好?good body condition(误);in good shape/form (正)

(三)英式思维是理性的,中式思维是感性的

英民族重理性思维,其措辞讲求“真”,以理服人,较少使用修饰词。William StrunkJr.和E.B.White在所写的《文体要素》中指出:一篇有气势的文章应该是一篇简练的文章。而东方人思维是感性的,强调以情动人,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来加强语气。如:“积极向上的态度,幸福美满的生活”等等,这种词义冗余的现象是中式英语的主要特征之一。“冗词”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而其中最典型的是名词冗余和动词冗余。

1.冗余名词

在中式英语里,大部分多余的名词都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和冠词或介词一起出现在短语中。删除这些名词时,也应该把这些冠词或介词一起删除。

(1)我们必须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

A:We must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ducational reform.(original)

B:We must accelerate educational reform.(revised)

(2)我们必须反对在考试中作弊的行为。

A:We must oppose the practice of cheating in exams.(original)

B:We must oppose cheating in exams.(revised)

2.冗余动词

中式英语里的大多数冗余动词通常出现在“冗余动词+名词”的短语中。这些冗词看起来似乎是有用的,也是可以容忍的,因为它们在语法上是正确的。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将这些冗词删掉,做到句无冗词,段无冗句。例如:

(1) 我们必须改进我们的工作

A: we must make an improvement in our work.(original)

B: we must improve our work.”(revised)

(2) 他们正努力改变目前的状况

A: They are trying hard to bring about a chang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original)

B:They are trying hard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revised)

(四)英式思维重视形式逻辑,汉式思维重视辩证关系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的对立。西方人理性思维发达,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科学性,因此非常重视形式逻辑。汉民族直觉思维发达,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和直观性,因而更加重视辨证思维。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重形合,其关联照应手段是显性的、多样的,大多数句子之间用连接词if, because, although, while等明确表达出来,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例如:

1. Many rivers are so seriously polluted that neither clean water nor fish can be found.

2. When I went to senior middle school,I was eager to continue studying English;however, my experience in senior school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before.

而汉语重意合,其行文按照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或事情的因果逻辑关系一个短句一个短句地展开,分句之间只能以意相连,层层铺开,似乎结构松散,推理不太严密,往往表现为简单句或并列句大量堆积。因此,中国学生在布局谋篇时写出如下的英文也就不足为怪了。

3. Many rivers are seriously polluted. There is no fish. There is no clean water.

4. My mother is a waitress. She works in a restaurant. She has some good habits.

5.She likes eating vegetables. She also likes drinking milk every day.

以第四个句子为例,它是由五个简单句组成的,读起来单调无味,毫无感染力,通过变换句式,可改进为:My mother is a waitress who works in a restaurant. She has some good habits such as eating vegetables and drinking milk every day. 改进后的句子读起来觉得内容特别,令人回味。

(五)英民族惯于直线型思维,汉民族擅长螺旋型思维

美国学者卡普兰认为,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型(spirality)的,而英民族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型(linearization)的。思维方式不同,文章重点信息的布局各异,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组织英语篇章时,通常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首先说出,直接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从观点到案例,句子结构呈“树杈形”。例如:

English i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glish is spoken by pilots and airport control operators on all the airways of the world. Over 70 percent of the world s mail is written in English. More than 60 percent of the world s radio programs are in English.

而汉语言则采用“螺旋型”的段落发展结构,其语篇结构属归纳型,即先交代细节或举例说明,然后逐渐引出结论,最后以总结归纳结尾。因此,在用英语写作时,有些中国学生沿用汉语的段落发展方法,这样的英语作文很难被英语族读者所认可,很可能被认为文理不通、缺乏连贯。例如,在以“Does Television Play a Positive or Negative Role in the Modern Society”为题的英文写作中,中国学生通常会这样来组织文章:

In the modern world, it is important to be well-informed. Success in many fields depends on getting the latest information.To keep up with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world, well-informed people read newspapers and news magazines. They also watch the news on television... 这样组织方式让人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却是汉民族思维模式的真实体现。

四、结语

正如卡尔·普利布兰姆在《思维方式之矛盾》中所指出的: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和睦的关系之所以受到阻碍,不仅是由于语言的复杂多样,更是由于思维模式的差异造成的。由于思维差异的复杂性以及篇幅所限,本文无法对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行更为系统的探讨,英语学习者需要用心去揣摩和感悟语言中所涵盖的思维模式。只学习一门语言而不知其思维特点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因此,了解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在语言表达上的映射,有利于我们实现对英语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以英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最终达到准确、规范、恰当地用英语传递语言信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89.

[2]余东.论思维模式与英语教学模式[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龚爱华.思维方式差异与汉英翻译[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4]Stern H. H. 1983.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Samovar L. A. 1981.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猜你喜欢
英语语言思维模式语言
英美文学作品中英语语言的运用
高职学生英语语言错误纠正的思考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分析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论任务型英语语言教学法的优势
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