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特征对比研究

2009-10-13 09:11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21期
关键词:财务舞弊上市公司

杨 涛

摘要:以2004—2007年间被中国政监会公开实施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T检验的分析方法,对样本公司发生舞弊的第一年和前两年的财务比率与控制样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舞弊公司通过操纵资产和负债各项目达到了与控制样本公司相似的偿债能力,但是舞弊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资产利用效率水平都明显差于非舞弊公司。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财务特征;T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065-04

一、引言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投资者想要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以便做出正确的投资意向,那么上市公司向社会公众披露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资料对投资者来说则尤为重要。因此,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是规范投资市场环境最根本的基础。但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各种手段对其盈利水平和财务状况进行人为包装,隐瞒财务风险,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以至误导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些造假行为如果不及时得到解决,必将影响到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也会危害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及持续增长。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针对上市公司频频曝光的财务舞弊事件,通过分析舞弊公司的财务信息,总结舞弊公司的财务特征,从而为预防和识别财务舞弊提供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财务舞弊的症状及根源所在,杜绝因市场机制缺陷而造成的虚假财务信息,对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已经受到了会计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在目前,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进行的系统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就着重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财务特征进行研究,主要采用T检验分析法。

二、国内外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主要是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财务舞弊的动机、舞弊公司的治理结构特征、舞弊公司的财务特征、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风险因素等。

Albrecht、Wernz和Williams(1995)[1]的研究认为,通过分析财务报告能够发现一些征兆。比如,财务报告中出现的一些无法解释的变化、一些非同寻常的大额和获利丰厚的交易、收益质量的不断降低、费用增长速度快于收入增长速度、高额负债或者其他利益负担以及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或者其他现金流量问题。

Dechow(1996)[2]研究发现,与非舞弊公司相比,舞弊公司报告了更多的应计利润,舞弊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资产的比值较低。

Beneish(1997)[3]对进行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和“清白”公司进行比较,发现两者财务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出现下面的任何一个或几个现象,财务欺诈的可能性上升:应收款项大幅增加,产品毛利率异常变动,资产质量下降,销售收入异常增加和应计利润率上升。

Ch.Spathis(2002)[4]研究结果显示,多标准判别协助方法优于传统统计技术,财务信息的研究对判别财务报告舞弊非常有帮助。结果也显示了财务比率(如总负债/总资产、存货/销售收入、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在识别财务报告舞弊中的重要性。

方军雄(2003)[5]的研究发现,欺诈公司的毛利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显著地低于非欺诈公司,而资产负债率、两项费用比率(管理费用加销售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之比)、应收款项比率(年末应收款项余额/流动资产总额)显著地高于非欺诈公司。

黄水宁(2004)[6]根据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和对企业可能采取的操纵净收益指标的手段的分析,企业可能采取以下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手段,并且这些手段可能导致相应的一些财务指标出现异常:(1)通过非营业活动提高净利润。包括诸如出售资产、出售投资、改变投资的核算方法等提高营业外收入或投资收益等活动。(2)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调整利润总额。(3)对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推迟确认。(4)利用关联交易调整利润。

综合中国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对于这一命题的研究,中国学者往往多角度展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具有多样性。这些研究对于识别和遏制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发生,指导和保护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者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可否认,中国对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研究与国外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的研究方法多为规范研究,实证研究较少,个案研究较多,综合性的统计分析较少。

三、样本与指标的选择

本研究样本所使用的相关数据资料分别来自: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网站(www.crsc.gov.cn)上的处罚公告;国泰安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和色诺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新浪、雅虎等财经网站。通过收集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网站的证监会公告中的处罚决定(2004—2007年),并经过合理的选取和剔除,最后确定了51家舞弊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取得所需要的关于这些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段的数据并使用EXCEL分类建档保存。

有关研究样本的选择标准如下:(1)本文重点考察每家公司在舞弊当年、舞弊行为发生前一年和前两年的财务数据,分别用(Fraud Year,Fraud-1,Fraud-2表示)。其中,舞弊当年定义为以证监会处罚公告里面所宣称的首次舞弊行为所在年度。公司数量为:Fraud-2 有29家,Fraud-1有35家,Fraud Year也有35家。(2)由于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与年度报告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我们剔除了中期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只选择年度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

为了在我们后面的研究中,控制外部环境和行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选择舞弊样本的同时,还选择了35家非舞弊公司,组成控制样本。控制样本的选取采用以下三个步骤:首先,确定每个舞弊公司舞弊当年的年度、所属的行业和当年年末的资产总额;其次,选取与舞弊公司同年度、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最后,在与舞弊公司同年度、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选取当年与舞弊公司资产总额最为接近的那家上市公司作为控制公司。这些与舞弊公司同年度、同行业、资产规模相似的控制公司组成了控制样本,通过将舞弊样本与控制样本相同年份的数据比较,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检验舞弊样本的特征。

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的指标很多,我们没有使用单一的财务指标,而是采用一系列的财务指标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系统性的描述,如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款项占总资产的比重等描述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资产质量的变量。还选取了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变动的财务指标,如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总资产的增长率、毛利率的变动等。具体指标详见表1。

四、研究样本与控制样本的财务特征比较

我们将研究样本与控制样本三年数据的均值与T检验结果值放在以下表格中加以分析。

首先,从Year-2年到Fraud year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越来越多,Year-2年只有一个,Year -1年有四个,到了Fraud year年就有八个之多,一方面说明财务指标值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舞弊样本公司财务状况恶化,一般舞弊公司在实施舞弊前,都会有一些财务指标偏离正常值,如应收账款占资产的比重、固定资产占资产的比重等,这些指标对舞弊的发生起到一个很好的预警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舞弊公司采用舞弊手段后公司的财务状况并没有恢复正常,主要表现为舞弊那年的显著指标急剧增加,说明舞弊公司的舞弊成本通常是很高的,即实施一两次舞弊后并没有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好转,公司可能继续舞弊下去。

然后,我们具体地比较一下舞弊样本与控制样本每一类指标的不同点。

1.盈利能力指标:与控制样本相比,五个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都是在舞弊发生的前两年的数值高于控制样本的数值,而到了舞弊发生的当年都低于控制样本值。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舞弊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明显低于控制样本。舞弊当年的每股净收益均为-0.17元,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明显低于控制样本的0.18。其他指标虽然都低于控制样本但都没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表明,在舞弊发生前两年时间里样本公司与舞弊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待舞弊发生时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已不如从前,为了保持以往的业绩,公司选择了舞弊。

2.偿债能力指标:舞弊样本公司的债务资本比值一直都要高于控制样本,但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并不显著,说明舞弊样本公司的债务风险水平一直比控制样本公司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舞弊样本与控制样本值并不显著,但舞弊样本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值都要高于控制样本,原因可能是舞弊公司虚构收入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少转成本可能导致期末存货增加,从而导致两个比值的偏高。

3.资产质量指标:舞弊样本货币资金占资产比重这一指标,一直低于控制样本,但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并不显著。舞弊样本应收账款占资产比重这一指标在舞弊发生的前两年中一直是低于控制样本的,并且在舞弊发生的前一年时还具有显著性差异,按照常理推测舞弊公司发生舞弊时通常要虚构销售,而导致应收账款的增加,而这里反而减少,最有可能的结果是舞弊公司将大量的应收款项转变为其他应收款。舞弊样本存货占资产比值与控制样本值无显著差异,说明舞弊公司采取了必要的盈余管理手段使存货的账面价值合理化。无论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占总资产的比重,还是固定资产的原值占总资产的比重,舞弊样本在舞弊发生的当年和前一年都明显低于控制样本,可能的原因就是舞弊公司通过舞弊手段虚增大量的资产。舞弊公司在舞弊当年的流动资产与资产的比重这一指标与控制样本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显著的差异,前者明显大于后者。这也说明舞弊公司虚增利润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的增长可能是由于关联公司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而形成的,也有可能是上市公司通过某些交易安排,将应收账款转变为其他应收款而形成的),但是货币资金状况并不是很好。

4.资产利用效率指标:舞弊公司前面两年的平均数分别为0.46,0.48,低于控制样本的0.60,0.54,但在0.05的显著水平下,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在舞弊发生前舞弊样本和控制样本的总资产利用效率相似。但是,到了第三年即舞弊发生的当年,在0.05的显著水平下,舞弊样本与控制样本的总资产周转率就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了,究其原因可能是主营业务收入的下降和企业虚增资产的增加所致。舞弊样本公司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在舞弊发生前后明显低于控制样本公司,因为舞弊样本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的同时,必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其他业务收入,从而导致各项流动资产的增加,致使舞弊样本公司的流动资产周转率降低。舞弊样本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一直高于对应控制样本公司,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一直低于控制样本,并且,在0.05的显著水平下,舞弊前一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还具有显著差异,原因也可能是舞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下降而其他应收款项增加所导致,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舞弊当年的存货周转率明显低于控制样本,这是由于舞弊公司少结转成本导致存货价值增加而存货周转率下降。

五、结论

本文将每一个舞弊公司作为一个研究样本,共获得51个样本,每个舞弊样本选取舞弊发生的前两年和舞弊发生的开始那年的年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参与研究的指标共有四类19个。对舞弊样本和控制样本进行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舞弊发生前两年舞弊样本与控制样本的盈利能力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待舞弊发生时公司的盈利能力已不如从前,表现为公司每股净收益和收入增长率明显低于控制样本;舞弊样本公司偿债能力指标都一直高于控制样本但都没显著性差异;舞弊公司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固定资产原值占总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占总资产这些比率都明显低于控制样本,这说明舞弊公司虚增利润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导致了流动资产的大幅度增加;在舞弊发生前舞弊样本的总资产周转率要低于控制样本,但没有显著差异而到了舞弊发生的当年就变成显著了。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都明显低于控制样本。

总的说来,我们发现虽然舞弊公司通过操纵资产和负债项目达到了与控制样本公司相似的偿债能力,但是舞弊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资产利用效率水平都明显差于非舞弊公司。具体来说,舞弊公司通过虚构交易、少计费用、虚增资产和利润等舞弊手段使得舞弊样本的每股收益、收入增长率、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占资产的比重、流动资产占资产的比重、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都明显低于非舞弊样本。

六、研究局限与展望

由于多种原因,本文研究存在着以下的局限:(1)受公开舞弊案例有限和资本市场各项制度逐步出台的影响,考察的六、研究局限与展望舞弊样本和控制样本过少。(2)控制样本理论上要求是非舞弊公司,但是我们不能肯定控制样本本身没有发生过舞弊,有可能发生了舞弊而没有被察觉。

以后的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首先可以采用更大的样本以使研究结果得到更有力的证明,样本的来源除了受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处罚的公司外,还可以搜集新闻报道中符合条件的样本,而且样本还有个自然增长的过程;其次可以增加考察的识别指标,从更多角度分析可能具有识别功能的变量;最后,财务报告舞弊的多种类型使得各自的识别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可以考虑对其他识别方法进行实证的分析。

参考文献:

[1]Albrecht, Wernz ,Williams. Fraud: Bringing Light to the Dark Side of Business. Irwin: New York,1995,(7):475-477.

[2]Dechow, P. M, R. G .Sloan, and A. P. Sweeney.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 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1996,(13):1-36.

[3]Beneish, M.D.Detecting GAAP violation: implications for assessing earnings management among firms with extreme financi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1997,(16):271-309.

[4]Ch.Spathis, M.Doumpos and C. Zopounidis. Detecting falsified financial statement: a comparative study using multicriteria analy

sis and multi-variates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he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2,(11):509-531.

[5]方军雄.财务报表舞弊与发现方法的分析[J].上市公司,2002,(7):15-17.

[6]黄水宁.中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及其防范[J].会计文苑,2004,(10):59-60.

[责任编辑 吴迪]

猜你喜欢
财务舞弊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建造合同业务核算问题及对策建议
金亚科技财务舞弊分析
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分析及启示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