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衔接的关节点

2009-10-14 08:52王红岩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旧知新旧铅笔

王红岩

要做好新旧课的有效衔接,关键是要找准衔接的关节点。

新旧课的有效衔接,并非毫无重点地全面对接,而是“衔在关联处”。这就好比火车头与车厢之间的衔接,不是前者的后“面”与后者的前“面”全“面”接触,而是挂上钩之后再加固。同样,新旧课衔接的时候,也不必全面对接,衔在关联处,找准衔接的关节点,就可以实现有效衔接了。比如数学中有这样一道乘除混合应用题:“3支铅笔6角钱,同样的铅笔8支多少钱?”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实际就是寻找新知和旧知的“关节点”),有学生想到“1支铅笔2角钱,8支铅笔多少钱?”这里的“先求1支铅笔多少钱”就是从旧知到新知的“桥”或“关节点”,找到了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比如新知识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旧知识是三角形面积公式,让学生尝试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方式。学生用一条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这条对角线就是新知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旧知识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节点”。

有效衔接应该引导自求、自悟、自得,实际是培养探究精神,使其心志更高更远。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唯其如此,才能“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最后“终酬放手愿”。有效衔接就应该向着这样的目标行进。比如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把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三角形求其面积,还想到: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的变形,实质上,长方形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而长方形四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长和宽是相互垂直的,把长看作底边,宽就是高;把宽看作底边,长就是高。这些已经远远超出教材了。再比如,由形声字“鸥”和“鹤”想到:“鹊”如果是形声字,其中的“昔”肯定是多音字,又想到“错”和“措”,于是从词典中知道“昔”是“错”的异体字。

上述例子由浅入深、温故知新时,多用类比法阐释。这种方法对成年人也适用,比如有人把“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理解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很多文字都说不服他,可是用缩句方法一类比,他就明白“系统和完整”作为“追求”的宾语是不能缩略的,进而明白“不追求语文知识”和“不追求系统和完整”不是一回事。可见类比在新旧知识有效衔接中的作用。

总之,找准衔接的关节点后,要注意恰当类比。

猜你喜欢
旧知新旧铅笔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人间最美半新旧
岁末
猫爪铅笔帽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新旧《中小学生守则》透析
当NSX遇上NSX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