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海上安全形势的影响

2009-10-19 01:19孔凡东
水运管理 2009年8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

孔凡东

【摘要】世界金融危机给航运业带来巨大冲击,航运企业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为应对海上安全新形势给海事监管部门带来的新挑战,进而给海上交通安全带来影响,分析船舶航行安全的新问题,提出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保护海洋环境的对策:海事部门应积极应对,快速反应;加强对在建船舶质量的监管;开展对封航船舶和锚泊船舶的安全管理;重点对船员适任情况实施检查;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时调整审核重点;强化对船舶拆解活动的安全监管;优化船队结构等。

【关键词】金融危机;船舶安全;海事监管

2008年以来,世界航运业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场急剧萎缩,海上货运量、运价以及船舶流量持续低迷。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各航运企业纷纷采取多种应对措施,以求度过经济严冬。虽然,航运企业采取的措施是一种市场经营行为,但其给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带来很大影响,并成为近期海上交通安全新动向,亦给海事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1企业经营措施对海上安全形势的影响

1.1船舶封航现象突出

由于市场萎缩,很多航运企业缺少货源;同时,低迷的运价使得船舶运输入不敷出,一些企业被迫采取封航措施,以求降低成本、渡过难关。这类现象在规模较小的企业比较多见,如浙江、福建等省沿海水域,经常可以看见封航船舶整排地停靠于码头,或集中锚泊于海况相对平静的遮蔽水域。船舶封航后仅有一两个人留守,没有船员值班。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船舶易发生碰撞或走锚事故。虽然封航船舶一般锚泊于远离航道和锚地的海域,但一旦船舶发生走锚以致失控,会对他船安全和邻近海域的交通安全造成威胁。

1.2港口锚泊船舶明显增多

由于缺乏货源,船舶在航率大幅下降,大量船舶抛锚等货,一些船舶少则十几天、多则几个月才能进港装货,造成锚位紧张。以秦皇岛港为例, 2009年1—3月,锚泊船舶持续逾160艘,达到见缝插针、拥挤不堪的程度。船舶起锚进港显得非常困难,碰撞险情和事故时有发生。一些船舶不得不选择在锚地以外抛锚,甚至在靠近航道水域的地方或直接在航道内违规抛锚,对港口交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这类问题在长江和珠江航道尤为突出。

1.3船员工资降低,航运业裁员现象严重

为应对经济危机,降低经营成本,航运业几乎同步降低船员工资。由于大量船舶封航或短期停止营运,大批船员被裁减,造成船员情绪普遍不稳定,并导致船员与企业之间矛盾加剧。同时,现阶段船舶违章案件明显增多,反映出一些船员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下降。不仅如此,船员无证、持假证或租用证书的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导致船员整体素质下降,这也是违章案件和事故增多的重要因素之一。

1.4船舶修理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的资金投入减少

据了解,自2008年初开始,不少航运企业对船舶进厂修理项目进行大幅削减,缩短船舶在坞时间。同时,各企业减少船舶日常维护保养费用,物料供应也保持在最低限度内。此举直接影响船舶安全状况。

1.5新造船交船受阻

在航运市场异常红火的2006—2007年,大批航运企业扩大船队规模,同时也吸引其他企业投身航运市场。各船厂均接到大量船舶订单,船舶建造业空前繁荣。然而,随着市场急转直下,运价和船价也大幅跳水,不少航运企业宁可损失定金也不愿接受那些在高价位时订下的船舶,因此很多船舶订单被取消,新造船交付受阻,一些在建船舶工程也受到影响。一些船厂被迫降低船价以便船舶能顺利完工并找到买家,船厂利润自然受到严重影响。为此,一些中小型船厂为降低成本采取降低材质等不良手段,导致新造船舶质量下降,为未来船舶航行安全埋下隐患。

1.6拆船数量剧增

目前,整个航运市场运力极度过剩。如何处置多余运力,除了封船外,拆解老旧船舶成为一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首选措施。拆解船舶不仅降低经营成本、回笼资金,又能就此调整船队结构,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据了解,国内某知名远洋公司自2008年下半年起已陆续拆解4艘海岬型船和1艘巴拿马型老旧船,拆解吨位达70万载重吨,另有10艘干散货船已纳入拆解计划。据悉,全球范围内,仅2009年前2个月就有167艘船舶被卖予拆船厂,削减运力达520万载重吨。航运企业的这种选择促成全球范围内船舶拆解业的繁荣,使之成为经济萧条环境下最红火的行业之一,我国的拆船企业亦在受惠之列。然而,拆船数量的剧增给安全监管和海洋环境保护带来不小压力,成为当前行业法律规范缺失情况下安全监管的难题。

可见,金融危机带来的不仅是对航运企业的巨大冲击,也给海上交通安全带来新问题,对海事监管工作提出新挑战。

2建议

2.1海事部门应积极应对,快速反应剧烈的市场波动导致海上安全形势迅速变化。海事部门对这种形势的变化应积极研究对策,调整工作重点。

2.2加强对在建船舶质量的监管

低质量船舶因其天生缺陷成为威胁海上人命安全的重大隐患,一直以来是海事部门专项整治的对象。其不仅是航运市场繁荣时期追求短期效益的产物,也是市场萧条催生的不良产品,因此有必要对在建船舶实施质量监管。对船舶实施建造检验是保证船舶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此,海事部门已出台相关规定。为保证这些规定的落实,笔者建议,对拟建船舶实施备案制度,要求船厂必须将造船计划报备当地海事部门。海事部门应加强对船厂的现场检查,检查在建船舶是否申请建造检验及检验机构是否认真履行检验工作等。

2.3开展对封航船舶和锚泊船舶的安全管理

对锚泊状态的封航船舶,应通知航运企业指导其寻找码头停靠;对不能停靠到码头的船舶应视为锚泊船舶,督促船舶配备充足的船员,加强锚泊值班。对于等货的锚泊船舶,在锚位紧张时应临时指定水域用于船舶抛锚;对随意抛锚影响通航安全的船舶应予以行政处罚;对造成事故的船舶要严肃追究其责任;同时加强对锚泊船舶的值班检查,通过无线通话、现场登船等手段,检查值班船员人数和值守情况等。

2.4重点对船员适任情况实施检查

检查船员持证情况,可对部分船员进行人证对照;对可疑证书进行专业甄别。在安全检查工作中,加强对船员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检查,督促船员注重技术学习。

2.5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时调整审核重点

要审查航运企业是否裁减安全管理体系中涉及的人员;是否减少必要的人员培训;特别要注重对企业在船舶维护保养和岸基支持方面的审核,防止其因减少投入而造成船舶技术状况恶化。

2.6强化对船舶拆解活动的安全监管

船舶拆解是一项复杂的、技术要求较强的经营活动,具有较高的安全和环境污染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赋予环保、海事等部门对防止拆船污染环境实施监管的职责。除此以外,国内尚无其他法律法规对拆船活动的安全管理进行规范。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从事船舶拆解行业的企业经营资质作出具体规定,以规范拆解行为,保证拆解过程中的人命安全与环境保护。

2.7优化船队结构

市场低迷时期是企业加速淘汰老旧船舶、提升船队整体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时机,并且有利于削减运力、加速资金回流和促使市场回暖。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引导更多的航运企业自发地对船队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落实《老旧船舶监督管理规定》中的措施,对达到使用期限的船舶实施强制报废处理,严禁篡改船龄等非法行为。

3结语

金融危机给航运业带来冲击,进而对水上交通安全产生影响,也必将对海事监管理念、发展模式等产生深远影响。海事部门必须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及时调整战略部署,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充分保障海上安全,保护海洋环境。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及影响
中国未来两年内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
后金融危机我国银行业发展状况研究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