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格尔的艺术美谈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

2009-10-21 06:37姚丽娜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四季柴可夫斯基艺术美

姚丽娜

摘要:黑格尔的美学理论是建立在其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本文将在黑格尔的艺术美学理论基础上,探究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的审美体现,运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揭示钢琴套曲《四季》的内涵与外延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黑格尔;艺术美;柴可夫斯基;钢琴;四季

黑格尔(1770—1831)的美学理论是建立在其庞大的哲学体系基础之上的,他提出了关于美的著名命题“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认为“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①这里的“两方面”包括:一是内容,即意蕴;二是表现的方式 ,是外在的因素或显现的形式。黑格尔谈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曾说:“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在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取决于理念与形象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②因此,他认为艺术创造中的统一性是自始至终的,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应始终处在和谐统一的融合之中,这正是黑格尔关于艺术美的辩证法的闪光点。下面,笔者将从黑格尔辩证统一的美学角度来分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审美体现。

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在“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命题中,黑格尔指出“理念”就是“心灵”。就理念作为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来说,理念是主观的,也即“内容本来是主体,只是内在的”。③感性实在对主体来说是客体,理念即主体借助客体来实现自己。

“一个艺术家的地位愈高,他也就愈深刻地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而这种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望而知的,而是要靠艺术家沉浸到外在和内在世界里去深入探索。”④具体到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四季》中,我们不难看出:19世纪,俄国进入新旧制度交替的巨大变革时期,在俄罗斯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封建地主经济和农奴制的生产方式导致了极其尖锐的社会矛盾,“‘绝望、苦闷、困惑、悲哀成了俄国这个时代经常出现的一种社会情绪和气氛。”⑤柴可夫斯基很小就感受到了这种悲哀,在这种情况下,“忧郁”成了他心灵界的感受。那么,这种主体的心理感受就会通过相应的客体表现而诉之于感性掌握。例如,一月《炉边》,描写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如歌的旋律,温暖的曲调,始终流露出凄凉的、郁闷的音调;同样,1868年,柴可夫斯基爱上一位剧团的女高音演员黛丝莉·阿尔托,而阿尔托竟在柴可夫斯基向她正式求婚后的1869年9月,闪电般的嫁给了西班牙的一位男中音歌唱家,这件事自然给柴可夫斯基带来沉重的打击,以至于1875年给其弟的一封信中说到他“经常感到忧郁,有时竟厌弃生命而想去自杀”。⑥在1876年创作的《四季》的十月《秋之歌》中,这种潜在的痛苦的心理效应也蕴含在这首借景抒情的乐曲中:优美的旋律,略带凄凉的音调,把人带到了深秋,仿佛看到了片片飘落的枯叶…… 作者内心的伤感之情用悲凉的音乐语气抒发的一览无余。由此可见,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他的动机、目的、需要,就是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等等,与之相对应的音乐也就成了作曲家流露内心情感的载体。这充分肯定了黑格尔美学体系中主体与客体统一的辩证思想。

二、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黑格尔说:“就艺术美来说的理念并不是专就理念本身来说的理念,……而是化为符合现实的具体形象,而且与现实结合成为直接的、妥帖的、统一体的那种理念。”⑦当我们聆听《四季》时,那悦耳动听的声音、起伏流动的曲调、浓淡相宜的和声、重复变化的主题,以及由这种听觉的感性形象引发我们去想象的感觉和意味、情感和思想…… 这就是《四季》音乐美的魅力。在《四季》中,柴可夫斯基寻找到了恰当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

1.抒情性的旋律

旋律是作曲家心灵体验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作曲家不同情感的直接外化。在《四季》中,抒情性的旋律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重要特征。《六月-船歌》中,乐曲开始在g小调上以平稳而匀称的节奏奏出伴奏音型,在这个背景下,旋律以上升式的进行吟唱出一首醉人的歌谣,那种对大自然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洋溢在这迷人的旋律中。

2.色彩性的和声

和声的色彩性是指通过变和弦来实现音响的视觉可感性。在柴可夫斯基的创作中,和声具有着丰富的情感表现意义。重属和弦的运用就是柴可夫斯基的创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四季》中,重属和弦多用在句(段)末的结尾处,给调式带来了向下一句(段)过渡的新的倾向性。这些有着丰富表现力的和弦常常暗示着音乐作品逻辑发展的规律、段落、高潮和结束,增强了音乐的张力、紧张度和戏剧性。

3.简洁清晰的曲式

曲式是作品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唯有清楚的知道作品的音乐结构,审美主体才能纵观音乐全貌、把握音乐全局。作曲家在《四季》创作中均采用三部曲式(A+B+A)结构,乐曲短小精悍、结构清晰,是广大听众易于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在此分析了构成《四季》音乐美众多因素中较突出的三方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柴可夫斯基把自己对于时代、社会和个人的种种感情体验,通过艺术化的提炼和加工,分别概括为各种内在理念对应的感性形象,达到“情动于中,故形以声”的状态。

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黑格尔艺术美理论,还强调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这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形式源于内容;第二,内容决定形式;第三,形式表现内容。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也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有机统一的套曲体裁

从《四季》整部作品的创作来看,它采用的是套曲的体裁。套曲是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器乐曲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组成的乐曲。针对套曲的这一概念来理解,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就是根据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来创作的,作曲家以描绘俄罗斯一年中十二个月份的自然景观和劳动人们生活为线索,表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联以及作曲家的种种人生思考和内心情感体验。

2.短小玲珑的钢琴特性小品

从构成《四季》的十二首单独的乐曲来看,作曲家采用的是钢琴特性小品来创作的。从审美主体来看,钢琴特性小品符合审美主体对平衡美的追求:音乐向人们呈示一种最基本的材料,当这种音乐材料的属性使人们的产生一定的心理体验时,继而转为另外一种具有对比性的材料,从欣赏者的审美心理需求出发,这种对比的感觉,使人产生一种不平衡的感觉,心理就会要求音乐应回归到初始的材料之上。而器乐特性小品一般采用的曲式结构就是简洁明晰的三部曲式,这种曲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A-B-A的形式,更加符合欣赏主体对平衡美的追求。

3.诗乐并茂的创作构思

柴科夫斯基的《四季》是根据俄国几位著名的诗人所作的诗创作出的,作品不但生动地描写了每一季节的自然景色,而且深刻地反映出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

例如《一月-壁炉边》:

在那宁静安逸的角落,

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

壁炉里的微火即将熄灭,

蜡烛里的微光还在摇曳闪烁……

——普希金

诗中描绘的若隐若现的烛光和着乐曲中间段落那间断性的旋律进行,半音向下滑动的伤感音调,微妙的流露出深藏在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悲伤。

《四季》中的十二首作品,每首都有一个题诗,这些诗就像这些作品描绘性标题的延伸,把作曲家创作音乐的具体形象和情绪做了一个点睛的诠释,达到了“诗、乐、画”的境界。

黑格尔说:“在一切艺术之中,音乐……不仅可以自由脱离实际存在的歌词,而且还可以自由脱离具体内容的表现方式,……不过在这种情况之下,音乐就变成空洞无意义的,……只有在用恰当的方式把精神内容表现于声音及其复杂组合这种感性因素时,音乐才能把自己提升为真正的艺术。”⑧诚然,不管作曲家有多么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当他进入创作时,就要考虑运用怎样的结构和音乐语言来表现他的创意,使音乐创作构思中的一切想象都服从于谓之“美”的音乐形式。在钢琴套曲《四季》中,柴可夫斯基以其特有的情感角度用音乐表现着他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审美的形式支配着创作过程中选择意象的取舍,巧妙的融合了为达到“美”的目的所使用的音乐创作方法和原则,正是艺术美的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形式与内容获得有机统一的典型。

注释:

①黑格尔,美学[M]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87页。

②同上,第90页。

③ 同上,第123页。

④ 同上,第44页。

⑤引自万昭《柴可夫斯基的少年生活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二谈柴可夫斯基的生活、思想与创作》,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1期。

⑥参见克列姆辽夫《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 音乐出版社 1958年版 第133页。

⑦黑格尔,美学[M]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92页。

⑧黑格尔,美学[M]第三卷(上),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44页。

参考文献:

[1] [德]黑格尔 朱光潜译 《美学》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2] [德]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第三卷上册 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

[3] 彭志敏 《柴可夫斯基交响曲》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年版。

[4] 王次炤 《音乐美学新论》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3年版。

[5] 刘纲纪 《艺术哲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 杨儒怀 《音乐的分析与创作》 上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版。

[7] 柴可夫斯基 译文译《柴可夫斯基论音乐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年版。

[8] 龚妮丽 《音乐美学论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猜你喜欢
四季柴可夫斯基艺术美
采访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选拔赛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
柴可夫斯基都招了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四季”语文,精彩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