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布鲁斯音乐所透射出的美国黑人悲伤的历史

2009-10-21 06:37商爱华李惠娥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布鲁斯互文性

商爱华 李惠娥

摘要:布鲁斯黑人音乐是美国黑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舒缓的节奏,低沉的音调形成了具有明显特点的黑人音乐风格,并为黑人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将从布鲁斯音乐的两个特点:音乐性及音乐的互文性展开,讨论布鲁斯音乐及黑人民族悲伤的历史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黑人音乐;布鲁斯;互文性;黑人民族

黑人音乐是美国黑人文化的重要部分,为美国黑人文化,美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美国黑人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几个不同流派:一是灵歌。黑人灵歌属于宗教音乐,产生于奴隶制时期。悲惨的生活使他们没有自己应有的娱乐时间,他们只能将十分有限的时间用在教堂祈祷上,希望上帝能拯救自己,因此产生了黑人宗教音乐——灵歌。二是布鲁斯。布鲁斯产生于美国内战之后。由于不少被解放了的黑奴离开农场和家乡去做他们所不熟悉的工作,辛苦的工作和微薄的工资使他们感到痛苦,便即兴编唱一些歌曲来表达自己的不幸,形成了最初的布鲁斯。三是爵士乐。“爵士”是美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美国黑人音乐的成长是随着美国黑人民族文化一起成长的,因此可以说它是美国黑人民族艰辛历史的表达与记叙。下边文章主要从黑人布鲁斯音乐的几个不同特点着手,探讨黑人音乐与黑人民族悲伤的历史之间的关系。

一、布鲁斯——苦难中诞生的音乐

布鲁斯(Blues) 音乐也被称为“蓝调”或“怨曲”,是一种黑人音乐,也是爵士乐的起源之一,它的历史离不开美国黑人的贩卖历史。17世纪的黑人贩卖使大量的非洲黑人沦为美国南方庄园的奴隶。他们做工歌和田间号子以及黑人宗教音乐——灵歌,这三种音乐形式的出现和发展为布鲁斯音乐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南北战争结束,奴隶制度的废除, 新的社会关系建立使黑人面临着新的选择,黑人便开始了大量迁徙活动,他们中的一部分开始进入了南方的城市。但城市中的生活并没有他们曾想象的那么美好,因此生活在城市中的新黑人也需要用新的音乐表达自己新的忧伤。同时,吉他的流行对布鲁斯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之前黑人歌手中最流行的乐器是提琴和班卓琴,然而吉他却是伴奏布鲁斯最适宜的乐器,因为它几乎具有人声的特性,演奏者可利用琴弦滑音使音符走调,让吉他发出类似于人声哭泣的音响,增加了悲伤的效果。

二、布鲁斯——忧伤的音乐表达

布鲁斯音乐是纯属于黑人民间音乐。在黑人看来,布鲁斯就是布鲁斯,是他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无论从音乐的自律性还是从音乐的他律性上讲都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伤悲的情感。

从音乐的自律性上讲,首先模棱两可的布鲁斯音符就反映了黑人在白人社会中进退两难的真实处境。其次,乐理上采取二拍子的切分节奏,形成了主要音符采用“忧郁”音节的形式特点,很容易让人感受到音乐所流露出的忧伤。20世纪20年代产生了一种新的布鲁斯音乐,音乐中包含了很多诗一样的语言,并且不断反复,然后以决定性的一行结束。旋律的进行以和弦为基础,以I 、IV、V级的3个和弦为主要和弦,12小节为一模式反复。旋律中,将主调上的第3、5、7级音降半音,使人有着苦乐参半、多愁善感的感觉冲击。

正是这样的音乐特点,使布鲁斯演唱者有了个人情感表白及抒发的机会。他们的爱与恨,哀与乐等可以通过布鲁斯音乐而体现。著名布鲁斯歌手布朗·麦克斯就曾说过:“我从不运用想象力写曲子,布鲁斯不是梦,是现实。” 的确如此,布鲁斯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平民的音乐,是来自生活的音乐。从早期对黑人伤感、压抑情绪的表达,到它开始步入流行音乐,对人类所共有的忧伤心情的表达;从早期对生活艰辛、命运不公、理想失落、爱情破灭等题材的表达,到后期渗入一些工业文明时代的情绪—孤寂的心灵、高节奏所产生的压抑和对生活的无助等,布鲁斯真实的反映了黑人对不公正的反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情感上的宣泄。忧郁与伤感是布鲁斯永恒的主题。

三、布鲁斯——悲伤的文学诉说

布鲁斯融合了黑人劳动的歌声、教堂的唱词以及民间的幽默和智慧,既有独特的音乐性,又有音乐的互文性。许多黑人作家早已敏锐意识到黑人音乐连通黑人文化与美国社会的介质功能, 因此他们将布鲁斯引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他们在创作中不仅穿插使用布鲁斯音乐来渲染气氛, 而且还直接将布鲁斯的特点揉进作品中, 成为一种表达方法和叙事方法,从而使布鲁斯音乐从形式到本质上得到了升华, 弘扬了黑人的民族文化。其中以以艾立森、休斯及鲍德温为代表的一批黑人作家最具典型性。

著名作家艾立森汲取了黑人音乐文化中的丰富营养,并灵活地将它融入文学作品中。其代表作《看不见的人》中,作者通过多次渲染“布鲁斯”来达到书写黑人民族文化,重塑自我形象的效果,在他的笔下,黑人音乐已成为美国社会的贴切隐喻。在这部小说的前言中,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歌声在主人公的脑海中反复萦绕, 淋漓尽致地倾诉出黑人难以言说的痛苦遭遇。阿姆斯特朗的歌曲像一首意味深长的主题曲, 预示着看不见的人因为皮肤黑所经历的不公遭遇,以及非洲裔美国黑人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意识使他内心所感到的痛苦与彷徨、孤独与无助、希望与失望。

另一作家鲍德温运用黑人土语和布鲁斯艺术创作了《索尼的布鲁斯》和《假如比尔街能够讲话》等一系列作品。《索尼的布鲁斯》发表于1957 年,作品主要通过摇滚乐、圣歌及布鲁斯乐曲三种音乐的描述,揭示主人公性格特点。这部小说中,音乐既是艺术创作的媒介,又是发泄痛苦的渠道,更是沟通情感,唤起觉悟的手段。它既凸现了桑尼作为艺术家的良知和责任感,又突出了黑人觉醒的主题。

兰斯顿·休斯是另一位开创了将黑人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的写作手法运用于黑人诗歌中的诗人。创作于1923 年1月的成名之作《萎靡的布鲁斯》为他赢得了第一个诗歌方面的奖励。全诗共有35 行,描绘了一位布鲁斯乐手在演奏布鲁斯音乐中以及演奏之后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黑人文化深深的认同感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黑人这一族群在美国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的不满和抗争。诗歌的标题本身就有着双关含义,因为布鲁斯既是黑人一种音乐形式,也可以指人们郁闷的、忧郁的、感伤的心情。到底是音乐使人变得萎靡、慵懒?还是生活使人郁闷、忧郁? 诗歌正是通过令人心伤的布鲁斯音乐节奏和大量的黑人语言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 黑人的生活是令人郁闷的。而要改变这样的生活出路就是改变黑人的不自信和自我轻视的现状,树立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音乐是美国黑人民间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对一个曾经被剥夺了读与写权利的民族来说, 音乐是能够将他们痛苦经历进行升华的最有效的艺术形式。作为黑人主要音乐的布鲁斯在压迫下产生,在黑人民族不断发展中盛行,最终为美国黑人民族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学详.拉尔夫·艾立森“音乐情结”解读.外国文学,2008,6。

[2]杨新宇.永远的布鲁斯—评兰斯顿·休斯的《萎靡的布鲁斯》.读与写杂志(4),2007.5。

[3]习传进.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2003。

[4]白丽萍.苦难中产生的音乐—谈美国黑人流行音乐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艺术教育,2008 (3)。

注:陕西省教育厅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7JK071。

猜你喜欢
布鲁斯互文性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布鲁斯·鲍文
跳布鲁斯的蓝兽
互文性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及其翻译策略
请给我一幅画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小金曼·布鲁斯特:耶鲁领航人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
10美元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