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肖邦对钢琴器乐体裁的创新

2009-10-21 06:37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肖邦体裁钢琴

刘 畅

摘要:肖邦一生主要以钢琴音乐创作为主,对钢琴器乐体裁的创新在其音乐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通过对其代表性创新体裁的分析,以期管窥出更多肖邦对钢琴音乐创作的贡献。

关键词:肖邦;钢琴;体裁;创新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创作《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其后半生流亡巴黎,创作了大量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肖邦一生创作的几乎全是钢琴曲,他为这一领域写下了众多完美的作品:58首玛祖卡、19首夜曲、3首奏鸣曲、两首协奏曲和几首钢琴与乐队作品、27首练习曲、24前奏曲、4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3首即兴曲、以及圆舞曲、波罗乃兹舞曲等。

一、钢琴叙事曲创作

1、叙事曲的产生及发展

叙事曲(Ballade),在中世纪的罗曼语系中,是指单声部的舞蹈歌曲。到了12-13世纪,叙事曲成为法国南部游吟诗人和法国北部游吟诗人最重要的体裁之一。到了13-15世纪的法国叙事歌是指带有迭句的复调诗节歌曲,以马肖的创作最为典型。从18世纪中叶起,叙事歌发展为职业歌曲,主要的形式是人声与钢琴。此类叙事歌产生于德国,它的发展与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叙事歌曲的歌词具有史诗、叙事诗和故事诗的性质。19世纪,在浪漫主义时期,写作叙事歌曲的德国作曲家有舒伯特、勒韦、舒曼、沃尔夫等;俄罗斯作曲家有格林卡、包罗丁、柴可夫斯基等。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产生了器乐叙事曲。肖邦是钢琴叙事曲的首创者,写有4首钢琴叙事曲,以后勃拉姆斯、李斯特、格里格等都创作过钢琴叙事曲。在浪漫主义后期和20世纪,叙事曲常与其他音乐体裁的特点相结合,如交响叙事曲(柴可夫斯基的《督军》)、协奏叙事曲(格拉祖诺夫的《C大调大提琴与乐队协奏曲》)、奏鸣叙事曲(梅特涅的升F大调奏鸣叙事曲)等。[1]

2、肖邦钢琴叙事曲创作

肖邦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其每首叙事曲都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据肖邦研究学家发现,《第一叙事曲》是根据密茨凯维奇的诗《康拉德·华伦洛德》所描写的内容而写的。全曲从怀念过去开始,主部仿佛拨动了弹弦乐器,在讲述一段发人深思的故事;连接部从思虑重重变的心潮澎湃;副部是从心底里浮现出来的幸福回忆;结束部则表现了一颗飞向祖国的心。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主部和副部的主题一再变形,表现出英勇威武的气概。在如火如荼的尾声中,叙事曲的主人公发出了最后的祝愿以后,投入了决死的斗争。

二、练习曲创作

1、练习曲的产生与发展

“练习曲”一词来自法文“etude”,字面意思为:学习、研究。练习曲是专门锻炼乐器演奏技术的乐曲。一首练习曲常包含一个或几个技术课题,如音阶、琶音、八度音、双音、颤音等。“练习曲”体裁的发展首先与19世纪初钢琴演奏技术的繁荣相联系。意大利钢琴家及作曲家克莱门蒂的《前奏曲与练习曲》(1790年)和《艺术津梁》(1817-1826年),是最早的近代钢琴练习曲。

2、肖邦练习曲创作

肖邦的练习曲创作是钢琴音乐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肖邦之前的练习曲,主要是为训练技巧而写,每首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只有一个音乐动机。肖邦是成功地将技术训练和艺术内容相结合的第一人。他的练习曲既是技巧练习,又是浓缩的音诗。[2]

在肖邦的练习曲创作中最为著名的应属《c小调练习曲》,创作于1830年,这时肖邦离开祖国在去巴黎都途中,听到了华沙起义失败和华沙沦陷的消息后,内心受到了重创,正是在这种万分悲愤的心情下写出的,它表达了肖邦对暴力的愤慨、对祖国灾难的悲痛和号召人们起来斗争的各种复杂的心情。所以,人们又把这首练习曲称为《革命练习曲》。练习曲的音乐主题从不协和的属七和弦开始,引出一连串汹涌澎湃的十六分音符上下翻滚,犹如狂涛奏出热血沸腾的音调,好像是肖邦内心感情的大爆发。最后,在四个倍强力度和弦的进行下奏出了大调主和弦,“不但使肖邦的激情和愤怒达到了极点,同时也体现了肖邦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3]

三、肖邦的前奏曲创作

1、前奏曲的产生与发展

“前奏曲”一词来自拉丁语Prae(意为“前”)和ludus(意为“表演”)。 前奏曲是序引的意思。肖邦发展了巴赫的前奏曲(详见下文)。拉赫玛尼诺夫写过作品第23号的十首前奏曲和作品32号的十三首前奏曲,这些作品热情洋溢、诗意盎然,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交响气概。德彪西写了标题性的24首前奏曲;到了20世纪的作曲家创作中,有些前奏曲仍然是担负着引子的作用,有些是独立的乐曲。

2、肖邦前奏曲创作

肖邦把前奏曲发展成不附在任何乐曲之前的独立的钢琴小品,其一生共创作了24首前奏曲。按照五度关系,每一个调写一首。肖邦前奏曲集的独特之处在于情调丰富、艺术形象鲜明突出、形式特别完美。

肖邦前奏曲的音乐形象各异,如G大调前奏曲,始终保持了严格的自然音阶,和声与转调布局异常朴素;而在升f小调前奏曲中则是战栗、愈来愈强的焦虑不安,“肖邦式”的激情;而降E大调前奏曲则表现的很明朗,非常简单而又新颖、柔和而又稍带金属声的和弦性华彩音型,宽阔、流畅、同时又富有动力的旋律……肖邦不仅使前奏曲和其它乐曲脱离了关系,并以独立的音乐体裁出现在音乐会上,而且还赋予这种体裁以更大的生命力。

四、肖邦的谐谑曲创作

1、谐谑曲的产生与发展

谐谑曲从小步舞曲发展而来,是风俗性生活体裁。“谐谑曲”一词来自意大利文scherzo,是“戏谑”的意思,其性格特点是幽默、富于幻想。大部分的谐谑曲由三拍子组成,速度活跃,节奏齐整,两端部分与中间部分常有较大的对比。

2、肖邦的谐谑曲创作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四首谐谑曲,其结构庞大,内容深刻。作曲家一方面保持了谐谑曲的特点,如三拍子舞蹈性节奏等;另一方面发展了谐谑曲,使其不再是单纯的风俗性体裁,不仅具有谐谑、嬉戏的特点,而且加强了对比,更多具有戏剧性、哲理性的内涵。如bb 小调谐谑曲,乐曲开始强烈的对比似乎带有少许诙谐的性质,但接下来不可遏制的、疾风般的激情,又使我们感到作者内心的呼唤,具有古老波兰曲调风格的优美如歌的插部透露出作者对祖国的热恋与挚爱。全曲没有悲剧性的冲突但具有浓厚的戏剧性与幻想性,因此成为四部谐谑曲中被人演奏最多、流传最广的作品,也是最华丽最富于变化的作品。舒曼借拜伦的诗“优美与大胆,爱与藐视”来形容此曲。

肖邦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钢琴音乐的创作之中,他不仅开钢琴叙事曲之先河,还将练习曲的技术训练和艺术内容相结合,从而将练习曲发展成真正的艺术体裁;他把前奏曲发展成独立的钢琴小品;并将谐谑曲从套曲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其成为独立的作品。这些都是肖邦在钢琴音乐体裁上的创新之处;同时,肖邦还在约翰·菲尔德的基础上发展了夜曲;并赋予波兰舞曲以新的意义;将玛祖卡舞曲带入了音乐会;将圆舞曲发展成钢琴独奏曲等。这些正充分体现出肖邦对钢琴音乐的贡献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第一版),第357页《叙事曲》条目,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

[2]宋莉莉.《西方音乐简史与欣赏》,第152页,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张玉展.《漫谈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及爱国主义情愫》,广播歌选 2008年第6期。

猜你喜欢
肖邦体裁钢琴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肖邦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