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成凤

2009-10-24 05:49钢铁熊
篮球俱乐部·A 2009年19期
关键词:陈楠中国女篮女篮

钢铁熊

在距今六千年至五千五百年之间,由于受到夏姓的统治,风姓氏族冒险迁徙,渡江改姓凤,从此一飞冲天,创造出了悠久灿烂的江南良渚文化,过江凤之名由此而来。六千年后,前有李小龙,后有姚明,都是各自领域上的“过江猛龙”。他们俩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在美利坚打出了一番天地,更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华人的地位。中国的近代史被刻着“落后”二字,赢得别人尊重,除了自身实力之外,还需要上阵杀敌的勇气。中国女篮,也因为四名征战WNBA的“过江凤”改写了历史。

不可否认,我们对女子篮球这项运动以及女篮队员的态度远远不及男篮。这是一项太过阳刚的运动,不论是之前的“飞人”乔丹还是现在的“小皇帝”詹姆斯、“小飞侠”科比,篮球更多被暗暗贴上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标签。郭指导曾在男篮亚锦赛之前说:“男篮没有姚明,也有夺冠的实力。”结果8月16号之后,举国篮球迷都在默默呼唤姚明。而实际上,姚明之痛,中国篮球早有前车之鉴。有谁可曾想到,现在姚明对于中国男篮,不就犹如当年郑海霞对于中国女篮?举国体制的领导责任制使得中国篮球的领导人们丧失了均衡科学发展篮球人才的兴趣,错误地认为在任期内取得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有些时候成绩还需要靠运气。如果你赶上了姚明的巅峰期,如果你赶上了米卢率领的那支足球国家队,如果你赶上了郑海霞在国际赛场上舍我其谁的时代……

郑海霞 ZhengHaiXia

惜廉颇老矣 岁月如刀

出生于1967年的郑海霞原为河南商丘人,在年仅13岁就被武汉部队篮球队给相中。郑海霞高大而且灵活,脑子也好使,在当年武汉部队篮球队教练眼中:“郑海霞是一个可以改变中国女篮历史的天才。”

15岁,郑海霞在一个少女的花季入选了国青队,一年之后(也就是1983年),天赋异禀的郑海霞进入了中国国家队。从此,中国女篮开始了长达15年的“海霞依赖症”。从1984年奥运会上作为中国队最年轻的奖牌获得者(银牌)之后,坚持“郑核心”打法成了中国队的建队方针。以至于郑海霞缺席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中国队从第2名直接掉落到第9名(姚核心真的只是另外一个重复的故事)。

随后,郑海霞迎来了她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1989年,中国女篮与苏联女篮对抗中,郑海霞砍下67分,创造了当时女篮国际比赛的世界纪录。1990年,中国队亚运会上再次触礁,仅仅得到银牌。1991年,郑海霞迎来了一批优秀的队友,特别是诸如李昕这样的球员,给了郑海霞很大的帮助,中国队也赢得了亚锦赛的冠军,郑海霞拿到了她国际大赛上的第一个MVP。

1992年,“郑核心”打法达到了一个高潮期,当然,女篮的持续期较之姚核心的男篮要长一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篮再次拿下银牌。1993年东亚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七运会,郑海霞完成三连冠。

1994年世锦赛是郑海霞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在澳大利亚举行的比赛中,中国队一路高歌猛进,杀入半决赛,而她们的对手就是东道主澳大利亚队,结果中国队在完全依靠郑海霞的情况下,坚决贯彻内外结合,打得十分合理的情况下,把绝大部分球都交给郑海霞进攻。凭借郑海霞的“超人”级别发挥,中国队最终击败澳大利亚,郑海霞全场砍下36分,但中国队其他球员仅得到66分。

可惜决赛中,由于郑海霞前面的比赛基本上场场打满全场,导致这场体力不支。尽管中国队拼尽全力,但是在巴西队的全场紧逼下,郑海霞和她的女篮队友们只能饮恨,痛失冠军。郑海霞场均26.4分13.1个篮板,命中率高达83.5%,迄今无人能及。郑海霞虽败犹荣,以亚军的身份赢下“世锦赛MVP”这一殊荣。

此时,郑海霞已经年逾30,1995年亚锦赛是她国家队生涯中最后一个燃烧点,带领中国队获得冠军的比赛中,郑海霞场均19.5分和10.1个篮板。常年的征战和不合理的训练,以及体重问题,使得郑海霞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明显可以看出郑海霞的身体素质出现了很大的退步。1996年是郑海霞的最后一届奥运会,虽然当时她场均仍能拿下18.1分和9.0个篮板,但58.1%这样优秀的命中率仍不足以帮助中国队取得太好的成绩。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NBA为了扶持女子篮球的发展,成立了WNBA联盟,郑海霞首当其冲,成为第一批被邀请去美国打球的女篮队员。“出名其实对我们有好处,”郑海霞对待这件事情十分中肯。“这代表对我们社会地位的肯定,对我们对体育的付出的肯定。”而篮协的态度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的宽容度。

时任中国篮球管理中心运动队管理部负责人匡鲁彬在1997年1月1日对外宣称:支持郑海霞赴美打球。

对于中国篮球来说,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1997年,乔丹正在冲击他的第五枚总冠军戒指,NBA的声誉一度到达顶峰。WNBA的创立让全世界的篮球迷都将目光放在了美国人身上,他们背负着推广和发展篮球的使命。而WNBA将成为女子篮球的顶尖平台,这个平台需要有郑海霞这样的英雄式人物存在。

但,惜廉颇老矣,惜岁月如刀……郑海霞加盟WNBA时已经31岁,而常年的征战,让她的膝盖、脚踝与腰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30岁的郑海霞根本无法在高强度的对抗环境下保持身体的健康。1997年,郑海霞加盟洛杉矶火花队,在28场比赛中首发21场,场均砍下9.3分和4.4个篮板。

这个淳朴的河南姑娘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她,这个简单的愿望,在美国也同样实现。“我很惊讶这里也有我的很多球迷,她们经常起立为我鼓掌。”谈起WNBA往事,郑海霞依然觉得很美好。“队友和球迷们都叫我‘How Cho,中文意思是‘好球……”即使身带重伤,即使风采不再,郑海霞依然凭借坚韧的作风和友善的微笑获得WNBA第一届“最佳运动员风度奖”。

1998年,郑海霞征战WNBA的第二个赛季,在6场比赛之后,伤势加重的她接受了队医的建议,直接宣布了退役。此时的郑海霞场均仍可以得到7.5分。

而对于篮球,晚期的郑海霞也有很多自己的感悟。“美国和中国体育的区别在于美国更强调个人和训练。”同样是军人的郑海霞后辈王治郅为了理解郑大姐这句话,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

直至今日,郑海霞依然没有结婚,美国人在生活和球场外的态度也许才是郑海霞最为佩服和渴望的地方。“我很希望能够像队友莱斯利一样,她是一个完美的女人,也是小孩们的榜样。”

“不要停止追求你的梦想。你的事业里和成功里没有终点,就像学习一样,就得不停地花工夫才能学更多。”在篮球上,郑海霞是一名成功者,也是一名先驱者。而郑海霞带给中国篮球,甚至是中国体育的思考,应该更多,意义更大。

苗立杰 MIiaoLijie

人生难得几回搏

郑海霞之后,中国女篮再也找不到她那样统治型的内线球员,于是,WNBA再次成为中国女篮的梦想。直到一位像科比一样打球的黑龙江女孩出现在全国球迷面前,在郑海霞参加WNBA比赛的第一个年头,苗立杰同年(1997年)第一次加入了国家队。

投篮精准,头脑清醒,有领袖风范,有着超过其他女子队员的爆发力和反应力,苗立杰在加入国家队之后逐渐坐稳了主力得分后卫的位置。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外号“苗苗”的她逐渐成长为中国队的场上核心。2004年打完了雅典奥运会之后,WNBA的梦想再一次向中国女篮抛出橄榄枝。

虽然在2004年雅典奥运之前举行的WNBA选秀中,苗立杰并没有上榜,官方给出的原因是,WNBA的球队按照规定不能选择年龄未满20岁,而且打过至少两年的“职业女子篮球”的球员,因此无法挑选苗苗。但实际上,WNBA方面不愿在4月份就冒险签约,因为奥运在即,很难保证苗立杰的状态,后来事实证明,WNBA的判断也十分具有预见性。与苗立杰一同上榜的中国女子队员一共三人,另外两个分别是:陈鹭芸和叶莉。而WNBA大热门叶莉正是因为自身的伤病不得已退出了篮坛。

奥运之后,苗立杰能否加盟WNBA成为中国女篮的一个热门话题,而此时,NBA中国赛无意间给了苗立杰一个创造历史的机会。趁着国王队北京作战的机会,苗立杰与黑龙江辰能女篮俱乐部总经理一起,和国王队官员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双方就苗立杰加盟WNBA一事进行了商谈。但俱乐部方面不愿过多透露谈话的细节,黑龙江辰能女篮领队姜作之表示:“实事求是地说,萨克拉门托君主队确实给我们发来了邀请,这次在北京也有了直接接触。但苗立杰去与不去,决策权还在篮管中心。”

这次联姻,固然与官方的运作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苗立杰的实力绝对不可否认,这已经是苗立杰第三次接到WNBA的邀请了,此前因为奥运和俱乐部的利益,苗苗都选择了放弃,当时年仅24岁的苗苗风华正茂,郑海霞那样的遗憾不应该出现在苗苗身上。有了姚明的成功例子,篮协在这方面也显得越发开放。

整个国际篮坛,对苗苗加盟WNBA很是认可。“我认为中国8号是世界上最好的攻击后卫之一。”澳大利亚主帅在一次热身赛后这样点评。“我认为她加盟WNBA绝对没有问题。”

与此同时,苗苗对自己加盟WNBA也显得自信满满。“我想是我的打球风格让他们念念不忘吧!也许WNBA在乎的是一个球员是否适合他们的联赛风格,以及她的发展潜力。”事实上,苗立杰早就在为WNBA做准备了,与萨克拉门托君主队签约之后,苗苗一吐心中怀揣多年的小秘密。“我的面前终于有了一个宽阔的大舞台,就是WNBA,终于要去了,很不容易。说实话,这是一个梦想,已经3年了,今天终于实现。 如果这次去不了WNBA,我想我自己可能就死心了,再也不想这回事,就在国内踏踏实实待着。”

除了激动之外,苗苗还对国际女篮的发展很有见解。“WNBA的环境更强调对抗,更适合大赛。我知道现在澳大利亚队有9个人在WNBA打球,最多的时候有12个,这就是我们和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中国女篮的发展,决不能闭门造车,敝帚自珍。

加盟WNBA之后,交流成了横在苗立杰与美国篮球的第一道鸿沟,过不了语言关,给苗苗融入球队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纵然身怀绝技,苗苗根本得不到任何施展的机会。原本以进攻见长的苗苗在球队中获得不了太多的上场时间,投篮是一项需要持续时间的技术环节,比不上防守,很难获得稳定时间的苗苗也只能坐在场下等待机会。教练则总是担心苗苗没有理解球队的战术。“你说着急不着急!在比赛的时候,教练老是撇过脑袋问我‘你准备好了吗?或者说‘苗苗你现在明白我刚布置的战术了吗?等我把外套脱下来的时候,发现他没有换我上去的意思,多不爽啊!”率性的苗苗有些着急地说。

另外一个“遗憾”的事情是,君主队在常规赛一路高歌猛进,成绩十分优秀,有望在2005年夺得WNBA总冠军。苗立杰在防守方面的不适应使得教练不敢贸然拿球队的平衡和成绩出来冒险。在30场常规赛中,苗立杰一共打了16场比赛,共上场125分钟,27投仅8中,得到28分,投篮和3分球的命中率分别为29.6%、33.3%,场均只有1.75分和0.8次助攻。这样的成绩在球队里无疑是以一名“饮水机管理员”。

拿不到球,成了苗立杰的心头大患。在国内从小到大,苗立杰还没有遇到过得不到控球权的遭遇,到了WNBA,苗立杰需要学会如何当一名角色球员,而这个转变的过程,成了制约苗立杰在WNBA发展的最大瓶颈,能否冲破,成了一道生死决。

而此时,WNBA君主队的主帅给出了这样一个解决的办法。“苗苗最好的状态和上场时间,不应该是这个赛季,她现在就是一名‘新秀,她出成绩的时候应该在明年。”的确,即使是强大如姚明,也是在NBA第二个赛季才有了真正稳定的发挥和上场时间,苗立杰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环境和提高的空间和时间。

君主在2005年以西部冠军的成绩进入了WNBA的季后赛,而此时苗苗对于君主队来说意义并不大,但是正在征战全运会的黑龙江女篮却十分需要苗苗。既然打季后赛没有太大的希望,首次在国外待了这么长时间的苗苗也迫切想要回国,但此时,机会正在苗苗身上悄悄溜走。

接下来,苗苗最担心的事情终究发生了,由于君主队希望保持冠军阵容,而在这个体系中,苗苗得不到太多的上场机会,这点她与孙悦倒是十分相似。在相互协商之后,苗立杰最终选择留在国内,备战2008奥运。在苗苗最好的时间内,她失去了在顶级联赛竞争的机会。

2009年4月,苗苗再次得到重返WNBA的机会,欠着苗苗的人情,以及市场等角度考虑,君主队再一次请来了苗苗。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因为经济危机等原因,年逾30的苗苗遭遇了“意外的”裁员。

“虽然有些遗憾,但是这也是很正常的结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运动员就要永远处于这种竞争的状态。在与高水平队员的较量之中也认清了自己的差距,对自己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当被问及自己与君主队同位置队友相比不同之处在哪时,苗立杰认为:“首先就是在语言方面,虽然一直学习英语,但是平时比赛和训练的任务比较重,在理解和明确教练的意图这方面,跟她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其次就是教练对我不是很熟悉,不像其他队友那样知根知底。”

谈起未来,苗苗继续乐观。“(再有WNBA球队邀请)我一定会的。毕竟,人生能有几回搏嘛。”

好一个苗立杰!

隋菲菲 SuiFeiFei

参与即快乐

让人有些意外,2005年与苗立杰一起前往美国的不是叶莉,也不是陈楠,而是在中国队中算不上核心的隋菲菲。当然,这个意外从一开始就宣告了隋菲菲WNBA之旅的结局。也许有些残酷,但是以隋菲菲的身体类型和技术特点来看,她想要在WNBA站稳脚跟无疑难上加难,但是隋菲菲的个人形象和在中国女篮中的确是一抹亮色。既然叶莉因伤打不了WNBA,那么当初与君主队女篮谈下的两人合同最好的选择就是隋菲菲了。

由于在季前赛的发挥比较稳定,隋菲菲几乎就要得到一个位置了,但WNBA的高节奏所带来的副作用开始体现,隋菲菲的下颚、牙齿和膝盖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病,不得不在主帅考察球员的最后时间进入伤病名单。

对比起苗立杰,隋菲菲的运动素质要差一些,对抗和速度都不占优势,菲菲在WCBA和国内联赛可以依靠她的篮球智商和良好的手感打球,但是在WNBA,菲菲直面的对手无论是技战术还是场上对抗强度都超出了她的个人负荷,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成绩,隋菲菲需要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但显然,仅仅靠一个大部分时间都在坐板凳的赛季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无疑痴人说梦。

“如果菲菲和苗苗能够突破英文障碍,也许她们会获得更多的机会。”隋菲菲当时的队友麦加遗憾地说。对比起苗苗,隋菲菲的年龄更不占优势,在加盟WNBA的处子赛季,菲菲已经年满26了。再加上身上的伤病,隋菲菲也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和所面临的困难。“WNBA可真不是养人的地方,没有巨大的付出,没有点真本事,这门确实不好入。”

参与即快乐,隋菲菲从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使命和位置,而多走出去,对中国女篮来说的确是财富。但正如隋菲菲所言,想要在WNBA站稳脚跟,需要有真本事。

陈楠ChenNan

肩负历史使命

早在2005年,陈楠就有机会随苗立杰和隋菲菲一起赴美,从潜力和技术状态来讲,陈楠无疑要比那两位球员高一些。身高1米97的陈楠在这几年间已经成长为世界顶级中锋。虽然无法达到莱斯利和帕克那样的高度,但陈楠稳定的中投以及顽强的防守便她真正成为WNBA需要的球员。

同样是军人身份的陈楠,终于在2009年圆了自己的WNBA梦。与苗立杰和君主的老交情不同,陈楠是完全靠自己博得WNBA的认可。芝加哥天空队给了陈楠一个征战WNBA的机会。在美国,陈楠遇到了和苗立杰与隋菲菲一样的问题,语言成为她与球队交流的障碍,天空主帅斯蒂文有些遗憾地说:“内线是我们的攻防重点,有很多细节方面,陈楠还很难直接领悟。”以陈楠的水平和实力,在WNBA立足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与菲菲一样,陈楠也难免遭遇伤病的阵痛期。

“长年累月的征战和并不系统的训练,使得陈楠的腰背部出现劳损,而内线的对抗又要远远高于外线,陈楠在身体还无法适应WNBA节奏的情况下,又太想表现自己,双重压迫下,使得她的身体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天空队内一位内部人士惋惜地说到。“经过双方协调,最终只能放弃陈楠,接下来陈楠会回到国内,备战全运会。”

在陈楠出战的26场比赛中,陈楠场均上阵12.3分钟,贡献3.7分和2.1个篮板球。而如果不是因为背伤,以陈楠的实力,绝对可以征战季后赛,如此一来,陈楠也算突破了历史。“陈楠的能力本来就是WNBA级的,而且世界上无论男篮还是女篮都缺中锋,她的年龄也并不大,当然有机会重返WNBA。”陈楠的经纪人刘炜说。

也许陈楠还有机会,而现在中国女篮需要的不是一个WNBA赛季的作秀,而是真真正正把打WNBA当成一份持续性的事业坚持下去。也许这个人是陈楠,也许是后来人,但路,终究是要走下去的。

猜你喜欢
陈楠中国女篮女篮
赞女篮二十八年夺得世界杯亚军
中国女篮赛事
第21届CUBA女篮四强攻防能力比较研究
清明
针对隐私信息的定价模型的思考
针对隐私信息的定价模型的思考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中国女篮进攻能力分析
第26届女篮亚锦赛中国女篮失利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为例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篮与世界强队得分能力的对比分析
中国女篮:陈楠重披战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