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

2009-10-27 10:22刘志明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5期
关键词:国泰民安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

刘志明

中国共产党人在28年的斗争中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同时,确定了自己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双赢。

如何与人民相处?怎样治理国家?难坏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忙坏了那些为其出谋划策的孔孟们,更有无数企盼大同的仁人志士们抛头颅、洒热血,苦苦求索。

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景”、“贞观”、“康乾”盛世,就是难得的休养生息,国泰民安。之所以休养,往往是战乱刚刚平息;所谓国泰民安,则常常是昙花一现,遂有“桃花源”之空想社会主义的期许。真正找到救国之路、民生之本、治国之策的,非中国共产党人莫属。而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是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

改革开放,首先是对中国五千年内敛式文明的超越,其次是对中国人人性的解放,再次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考验,最后是戮力同心建设和谐社会的英勇奋斗。说到底,还是那个古老的命题:谁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谁就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毛泽东的杰出贡献来自于他最早期的作品《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解决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悬案”——土地革命为动机,这位伟人从一开始就站到了人类历史高点。这是因为,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不仅是民生的基础,更是社会发展的前提,还是世界性产业革命的核心。进行土地改革,就是找到了救国之路和强国之本,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走向胜利最根本的诉求。

以行事果断为特征的邓小平的最大功绩,是只用一个字就为中国100年改革开放做了总体设计。这个字就是“富”,即“人民富裕”而不再单单是“国家富强”。

因为执政党方针路线上的这一根本性转变,特别是富民政策在当今领导集体的持续性贯彻,才有了一系列破天荒的突破。从废除农业税、免除农村学生学费,到实行新医改惠及亿万农民,再到农民在未来可以享受退休养老金等。从毛泽东发动农民运动,到新中国成立60年后对农民基本生活的全面保障,“三农”问题的破解是中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根基。

农民的生存质量,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水平;农村在新历史时期的发展,是中华崛起的基本层面;农业问题,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上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将解放农民生产力和建立农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这些积重难返的问题解决好,再把普惠中国全体公民的政策落实好,中国崛起,在解除了后顾之忧的同时,更是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通常所说的“国民”二字,是个合成词。但是,形而上学的理解,则变成了正偏结构,“国”规范和限制了“民”。加上中国文化先有国后有家的理念,历朝历代,为国捐躯,为社会奉献,为祖国服务,成为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而反过来,政府、国家、政党如何反哺百姓?怎样从根本上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发展的百年大计,则是一个很苍白的命题。中国共产党还原了“人民”这一内涵,并且把其外延到中国发展的基本层面,实现了执政为公和勤政为民的政治主张,自然地成为中国崛起的中流砥柱。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当13亿中国公民因为国泰民安而人心思齐的时候,大国崛起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国泰民安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
国泰民安
篆刻作品欣赏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玉出泰山 国泰民安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国泰民安气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