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可从课本出发

2009-10-28 07:01覃黎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福楼拜写景济南

覃黎华

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关键的转折,在语文的写作中亦如此。小学作文练习得比较多的是一事一议,在内容、形式到写作技巧上都比较单一,那么上了中学以后,写作便会从各个方面都有一个较高层级的要求,相对来说要进入一个较为成熟的写作体系,例如内容主题的选择,布局层次的构思,语言文笔的流畅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较好地完成这一个转折呢?答案就是从模仿开始。可能有些老师们会向学生推荐很多的课外读物,或者一些质量较高的作文丛书,但我认为,课本就是一个最好的老师。课本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出发点,虽然语文是包罗万象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从课本上我们便能学到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1.如何写景。在第三单元里,关于写景的诗文一共有五篇,其中朱自清先生的《春》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就是很好的范例。《春》这篇课文,首先思路很清晰,盼春——绘春——赞春,在绘春这部分又给读者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文章内容逐层深入,让读者走进春的大地;其次,文章使用了多角度的描绘,分别从视觉,“红得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听觉,“牛背上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些感官入手,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次,本文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拟人,“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比喻,“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回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还有最后三段的排比。通过这些修辞的使用,使文章的语言更丰富,清新明快,更富表现力,也使事物的形象更丰满,更有意味。《济南的冬天》作者则是通过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抓住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色:山、雪、城、水来进行刻画,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两篇课文同样写景,却有着不同的切入角度,让读者领略到了不一样的美。于是课后我安排了学生写写自己老家的秋天,可以仿写这个单元的课文,但是要求是写景要有层次感,要使用三种以上的修辞,最好在文章出现一首自创的写景五(或七)言诗(因为我们也学习了何其芳的《秋天》),要突出景物的特点。同时,我也推荐学生去阅读了鲁迅的《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庐隐的《异国秋思》等。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不少佳作,有仿照《春》写了三幅秋景图的“明净的天”“萧瑟的风”“清冷的院落”;有仿照《济南的冬天》,抓住家乡的秋天特有景致——成熟的稻田,来写出家乡人民在秋天丰收时的那种忙碌与喜悦。

2.如何写人。福楼拜教莫泊桑写作的时候,曾对他说:“你去巴黎第九大街,在第二个十字路口向左拐,看看路右边的第一个人是谁?”莫泊桑第一次回来说:“是一个老太婆。”福楼拜让他再去看,“那个老太婆很脏,满脸灰尘,头发乱得像鸡窝。”福楼拜还是不满意,第三次莫泊桑回来的时候说:“老师,我看到了那个老太婆的鼻子,是世界上最蹩脚的木匠随便拿了一块木头削了一块安在她脸上的”。这次福楼拜表扬了他。写人就是要这样,抓住这个人的最显著的特点来进行描写,以区别于其他人,换句话说就是描写要具有专属性。像我们的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就对人物进行了精雕细琢的描写,它一共写了4位作家,描写的是群像,但是丝毫没有减弱对每一个人物的塑造,作者抓住了人物最有特色的特征来描写,兼顾人物不同的性格,同中有异,错落有致,让读者在比对中更加深刻的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即使是着墨不多的都德,形象也是比较丰满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通过对肖像的描写,给人一种精明的、能洞察世事的感觉;“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一个生性活跃,健谈开朗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写写身边的三位同学”,考虑到学生初学如何写人,我只要求他们写片断,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来写,日后念作文的时候,大家一起猜猜他写的是谁。这次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出现了不少精彩之作。一位学生写道“厚厚的可以看到年轮的博士眼镜背后,藏着一双锐利的小眼睛,书本上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逃不过它的扫荡”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读书认真,专注执著的学生形象。还有一位学生这样写“一声尖厉的叫声‘站住,还没值日就想跑!接下来是连珠炮弹式的攻击,不用猜,肯定又是某位偷懒的同学被“黄妈”抓了个现行,这等吃力不讨好的活,也只有“黄妈”才会干得不亦乐乎。”文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把“黄妈”这位同学率性耿直、热心于班集体的性格特点表露无遗。通过这次习作,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如何从语言、神态、肖像、动作、心理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当然,片段练习要达到连缀成文,还要继续深入学习。于是我给学生讲了《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三篇课文,对这三个人物的传记式的描写作了深入分析,让学生能全面地掌握写人记事的方法。

3.如何托物言志。以《紫藤萝瀑布》一文为例,文章通过写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的繁花似锦,令作者领悟到人生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本文有几个闪光点,首先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细致地描绘紫藤萝,从总体的一树写到局部的一穗一朵;其次,在写景中又饱含深情,最后水到渠成,加以抒情或议论。情由景生,议从景出,很值得学生仔细琢磨。课后我出了一道作文题:“生活中,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草树木以某种象征的意义,请选取你喜爱的或者熟悉的某种植物,并为之赋予某种意义,仿照课文中的写作思路,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其中有一位学生写了《竹海》,通过写在这片竹林在暴风雨来临时,任凭风吹雨打,仍傲然挺立,不屈不弯,给了自己莫大的鼓舞,在面对困难仍不能低头,要勇敢地迎接挑战。文章中的结尾这样写:“竹子仿佛长高了一节,笔直地伸向雨后的天空,阳光又再次跳上了更显鲜绿的竹叶上,闻着清新的泥土的气息,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可以看出,在作文练习的时候,学生已经不知不觉熟练地掌握了写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了。为了巩固他们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认识,我让他们回忆了王家新的《在山的那一边》,也推荐了第五单元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供他们参考。

其实在作文教学中,课文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的地方,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一语双关,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拟题;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的四次背影为线索,可以教会我们如何串联文意;高尔基的《海燕》,教会我们如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其实我们不需要急于在课外读物中寻找作文的指导,回过头来研读一下课本,让学生的仿写从课文开始,可能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福楼拜写景济南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福楼拜的『笨学生』
莫泊桑拜师
Paving Memory Lane
写景成语连线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特长就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