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2009-10-28 07:01覃顺宝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想象分析文章

覃顺宝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延伸,以及综合测试,阅读都成为主角。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有: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阅读中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即读者按读物中的描述在脑子里构成的想象。这种再造想象体现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个人生活阅历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

1.引导学生想象文章中描绘的人物、场景、情节。在课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文字表述,然后调动记忆中的各种表象,在脑子里再造一幅想象的图景。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和作者的思想企图,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按作者的思路去想象,作者在构思各类文体文章时的思路是不相同的,阅读时要按作者的思路去想象。读小说想象情节的发展,读议论文想象论证的过程,读说明文想象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即使是同一种文体的文章,作者要组织成篇时,思路也各不相同。由于作者思路的独特性,也就构成了各自作品的独特风格。随着作者独特的思路与想象,就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特点,同时又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童趣》一文时,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们对蚊子展开想象,有的把它想象作飞机,有的想作鸟等。然后再引导学生们按照作者的想象,把蚊子想象作鹤之后,对这只“鹤”作怎样的游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了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如果没有这样的想象力训练,任凭教师怎样解释“物外之趣”,学生们是不会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的。所以说想象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1.分析能力的培养。分析能力的训练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练习把整篇文章分解成几个部分,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分析段落结构,分析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等。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文章有具体、细致的了解。坚持有计划地训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

2.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训练与分析训练正好相反。在分析训练的基础上,把文章的各部分、各个方面联系起来,以获得整体的本质的认识,这就是综合。如课文《在山的那边》,诗中第一节的内容是寻找海而失望、沮丧的心情;第二节的内容是妈妈用“信念凝成的海”鼓励着我战胜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综合起来学生便理解了妈妈用“海”给我设定了人生的理想,正是这种理想,鼓舞着我战胜各种挫折。分析与综合常常是结合起来进行的。人们通过分析与综合,对文章的理解逐步加深,从而达到统摄全篇的目的。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一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二是为了提高学生解答阅读题的效率。

1.提出要求,明确目标。总的要求是不出声,科学用眼,并尽力扩大视读广度。提出本次训练要达到的目标,训练的题目。题目由单一逐渐到复杂全面,循序渐进地过渡。最初训练可只注重字词的注音、注释的运用,然后到训练语句的诠释、运用;再到段、篇的分析;最后是对一些作品进行谋篇布局的分析与赏析。

2.给予材料,规定时间。所给材料,要针对学生实际,循序渐进,由语言通俗、大众化、内容单一的材料,逐渐加深到形式多样化的、内容复杂的材料。同时,选材要讲究知识性,使学生通过对该材料的阅读,回答几个问题,或写内容概要。所提问题也应由简单到复杂。这样既培养了快速阅读的能力,又达到了学习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所规定的时间,一定要注意科学性。也就是说,所给时间不能过多,过多达不到快速阅读训练的目的;也不能过少,过少会导致学不到知识、回答不了问题。而应针对学生实际,以全班中等偏上的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基准。根据笔者的经验来说,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以150-200字/分钟,初中二年级300-400字/分钟,初中三年级350-450字/分钟为宜。这样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同时需要给予适当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才能逐渐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

3.及时检查,纠错评析。规定的时间一到,应立即交卷,严格检查、总结、纠正错误答案。对典型的错误进行评析,提出其中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提出补救的方法。在检查评析时,要注意兼顾到优、良、中、差等级的学生。对于差等级学生应给予鼓励、辅导与正确引导,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当然,单靠课堂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单元教学中,讲析课文可以重点分析、研讨一两篇。而对于自读课文则是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好材料。只要在阅读教学中坚持这种阅读训练,学生的整体快速阅读能力就会在无形中自然而然地达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复述训练,采取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每节语文课前的5分钟让一位同学复述读过的故事,看过的电视节目,发生在身边的事。先让学生复述故事中的优美的句子,训练一段时间后再让学生从头到尾把故事讲述一遍,以免失去复述的兴趣和勇气。待练熟了,再让他有表情、有动作地复述一遍故事。最后,再让学生谈一谈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感悟,这样,学生就会变得爱思考、会思考,思维能力也能发展起来,从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事,其实不然,农村初中的学生文化积淀不深,知识面不广,再加上农村条件的限制,复述故事仍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想象分析文章
快乐的想象
一生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Units 13—14解题分析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